信息社會,已越來越不能讓人專注了。因為信息過剩,優質內容太少,稀缺內容鳳毛麟角,而造成自己需要的內容,表面上很需要,但真正閱讀過後,發現難以實踐,因為大部分時間花在了「學習」上。
越學時間越少,越學越覺得迷茫與無從下手,本來想聽一節廉價的自我提升課,發現最後成了別人的「韭菜」,每天看直播,聽課程,最後耗費了上班族寶貴的時間。
黃羽曾有段時間也是如此,營銷無數,這裡收集一份絕版資料,那裡拿來一份致富秘籍,可結果卻靜靜地躺在雲盤,無聲又無息,除了佔用雲盤空間,幾年都不會看一眼!
上班族學習提升很重要,而學習提升同時還能獲得收入就更好了,關於上班族是做副業還是學習提升,我是這樣理解的。
兩者可以兼顧,上班永遠是為了薪資,這是老闆和股東的事業,不是你的,只有技能才是自己的,而為了提升,需要通過工作證實能力,獲得添薪加資的籌碼。
而副業是為了擁有一份自己的額外收入,能在業餘時間換些財富,不依賴現有工資。體力也好,點子也好,都需要擁有一項能拿的出手的技能,這項技能可能是你的興趣,可能是你的專長。看你需要。
但是對於上班族來說,固定的工作時間限制了我們自由,而且有的工作禁止你做副業!這不是矛盾嗎?其實不然,上班族做副業其實和自我提升可以同步。
答案就是知識付費。
知識付費,朋友們一定非常熟悉,一場幾乎沒有成本的「課程」,可以是付費諮詢、視頻課、音頻課、圖文教程、打賞等等。
做知識付費,並不一定要太專業,普通上班族也能做,先看下黃羽發現的例子。
黃羽在工作中,會進行渠道運營,找一些公眾號作為投放廣告渠道參考,因為行業垂直度較高,比如鋰電池行業,不是該行業人員根本接觸不到,而這個行業,專家很多,小白也很多。
有個人在這塊做的很好,他自己應該是研究生,從事鋰電研究行業,他自己是鋰電高級工程師,分享鋰電領域的一些工藝知識和最新技術乾貨。
一方面來自自己的總結,一方面記錄自己的真實生活,垂直於行業內稀缺的知識內容,持之以恆,做到極致。
我見到過很多類似行業,公眾號是個人運營,每天分享行業技術知識,行業資訊,學習視頻,閱讀量還不錯,開通了流量主,自動化管道收益,以每日千次播放來說,每日收入大概在20元左右,再加上讚賞、商務投放,收益每月可達5000以上。
那麼我們分析一下:他能做到的原因是啥?答案是細分領域、專業分享、堅持不懈。
他很專業嗎?有可能,可能是研究生、碩士,也可能是行業專家,但是內容你也可以做啊!下面黃羽提供一些思路可能會幫到你。
1、對於專業技能的人員
分享自己領域的專業知識,如果你是某一領域專家,那麼知識付費最適合你,比如知乎付費諮詢,頭條付費閱讀,公眾號付費功能,都是你收割學習小白的聚寶盆。
可能你需要:結構化自己的知識體系,輸出不同形式的內容,分發多個平臺。
唯有這樣才能讓你的個人IP影響力越來越大。
2、對於專業中等及以下人員
大部分低收入群體聚集在這一區間,因為專業不足,難以服眾,所以做知識付費會非常吃力,甚至堅持不下去。
可能你需要:邊學習提升邊副業
意思是,學一樣,輸出一樣,怎麼理解?就是說你今天學習了什麼?然後總結出來,去付費平臺進行發布,視頻,文章,隨你,只要是能給用戶帶來價值,就是值得。
而且這個過程你會收穫很多,更加深了對知識的鞏固。比如說,你上班學了一個重命名快捷鍵「F2」,相信網際網路9億用戶,不知道這個快捷鍵的應該會有7億之多。
但是別人不會為了學一個快捷鍵向你付費,但是,你可以做一個關於F2強化記憶的內容,如何記住它,讓每次重名文件時都能想到它的方法,這個方法肯定就是你思考後的原創。
然後就是根據這個方法做用戶的價值釋放,去各個平臺釋放價值,進而幫助用戶,收穫粉絲。
而這個過程同樣加深了你的學習效果,並超越了學習目標,一舉兩得。既學習了,又賺錢(漲粉)了。
其實你現在所認識的大咖,很多都在用這個方法,先在某個領域入門,然後輸出自己對於行業觀點與內容,最後收穫大量用戶與財富。
我身邊就有例子,狼哥是做網絡營銷的,他之前在義烏做服裝生意,就將自己生意的經歷寫成江湖,將自己的網絡營銷學習當成知識分享,目前已收穫全平臺超30萬粉絲,成為一個「大咖」。
而這個習慣他堅持了4年。
這也是鼓勵一個新生代上班族小白,開始自謀出路的有效方法之一,避免做副業耽誤自身成長,也在提升自己能力的同時有希望獲得收入。良性地循環下去,最終達成自己的目的。
好了,上班族黃羽今天碼字到這裡,如果對你有一點幫助,請點讚支持一下,我會分享更多學習成長的知識,歡迎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