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俠的戰甲核心動力就是那個又酷又拉風的方舟反應堆,它在現實中其實是有原型的叫託卡馬克,是俄文縮寫的音譯,為啥是俄文呢?應為它最早的時候是蘇聯人提出的,正好於鋼鐵俠二的劇情呼應,當年斯達克的老爸就是和大反派伊凡萬科的老爸一起研究的反應堆,而伊凡和他老爸就是俄國人。
那麼這個「託卡馬克」是何意思?意思是一個環形的磁容器,裡面是氫原子核,利用氫元素的冷核聚變,為什麼斯達克在第二部中出現了鈀中毒,跟他之前早期的小方舟有關,鈀元素可以吸收大量的氫氣作為核聚變的原料,然後鈀元素是洲際飛彈的必備材料,所以第一部中鋼鐵俠才會想到使用鈀元素來做小方舟。不過在現實中飛彈使用的託卡馬克尺寸太小,可能性不大。這是應為託卡馬克是通過氫原子的原子核聚合來產生能量,需要克服原子核之間的巨大斥力,克服斥力就需要通過磁場引導原子核沿著磁力線運動,這就說到託卡馬克的尺寸了,這是非常關鍵的重要參數,這個參數直接決定內部等離子電流的強度,電流強度又決定容器內等離子密度有多高,這也決定了核聚變的溫度可以達到多少度。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參數是能量約束時間,是一次核聚變持續的時長,如果約束時間始終處於幾毫秒,那麼即使溫度達到了,也不能得到足夠的聚變功率。目前來說我們已經可以實現102秒鐘,這個是最高記錄,中國保持的。提高約束時長的辦法就是擴大託卡馬克,它越大就越好用。
總結就是鋼鐵俠的反應堆雖然目前來看無法實現,但是路子我們已經有了,也是早晚問題。下期我們講一下比黑洞還恐怖的天體,謝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