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打滿全場,醫者初心不變,武漢市第四醫院有信心有能力守護您...

2020-12-18 楚天都市報

□楚天都市報記者 李曼英 通訊員 楊京

最早一批上陣、最晚一批撤場,在抗擊疫情戰場上打滿全場的武漢市第四醫院,目前復工復產進行得怎麼樣?日前,記者以普通患者身份來到該院武勝路及古田院區看到,門診各科診療與往年夏季無異,忙碌有序;住院病區有些特色專科,已一床難求。全體醫護人員結束上一場戰鬥,正投入緊張的暑期醫療,看不出這裡曾是抗擊疫情的「橋頭堡」。

1月21日,武漢市第四醫院古田院區被確定為武漢市首批新冠肺炎定點醫院。全院馬上投入戰鬥,48小時內迅速「變身」,轉移住院患者、完成隔離病區改造,門診接診2萬多人次,接收住院患者1000多人。醫護人員逆行而上、勇敢無畏,在最危險的地方與病毒短兵相接,與死神「搶人」,築起了疫情防控的堅固防線。

隨著抗疫迎來勝利曙光,3月15日,武勝路院區新冠患者清零後迅速恢復正常醫療,滿足普通市民就診需求,助力復工復產。古田院區則繼續堅守,成為首批新冠肺炎康復患者定點醫院,承擔起新冠肺炎治癒患者合併其他基礎性疾病的醫療救治工作,直到5月26日最後一名患者出院,順利收官。回顧整場抗疫,四醫人沒有一個掉隊,他們以守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和健康為己任,用實際行動傳承和發揚白求恩精神,詮釋「醫者仁心」的深刻內涵。

告別疫情戰場後,四醫人依舊堅持守護人民生命健康的初心,他們信仰因這場疫情考驗而愈發堅定。第一臺手術恢復門診即迅速開展、骨科機器人也迅速「上崗」、特色病區很快注滿……在符合疫情防控的要求之下,儘量簡化就診流程最大程度服務患者,醫院全體醫護人員將繼續秉承「普施仁術,精誠至愛」的服務理念,將「尊重生命,守護健康」的宗旨貫穿於服務患者的全過程。

運動醫學科

科室是湖北省公立醫院最早(2013年)掛牌成立的運動醫學專科,首席專家張青松教授帶領,目前診療範圍涵蓋腕、肘、肩、髖、膝、踝等關節,多數於關節鏡下微創進行,年業務量居省內前列。

科室今年繼續開展暑期醫療「便捷季」活動,涉及疾病種類包括臀肌攣縮、下肢力線異常、交叉韌帶斷裂、半月板撕裂、髕骨脫位等。有診療需求的病友,在完善新冠病毒肺炎排查(抗體、核酸、血常規、胸部CT,三甲醫院一周內結果)後,可到科室門診就診(運動醫學專科門診時間:周一、三、四上午,周二、五下午),可按「綠色通道」辦理預約住院及手術安排。

小兒骨科

小兒骨科是醫院特色專科之一,也是我省為數不多的專業小兒骨科之一,年接診人數超2萬餘人,年完成手術2000餘臺。

科室主要收治0-16歲有小兒創傷、先天畸形、感染、腫瘤疾病的患者,對兒童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先天性馬蹄內翻足、脊柱側彎、腦癱後遺症及四肢發育性畸形等,有豐富的診療經驗和較高的手術水平。患兒家長可利用暑期休息時間,帶孩子來科室就診治療。

疼痛科

針對脊柱源性疼痛、椎間盤突出症,武漢市第四醫院武勝路院區疼痛科採用微創介入治療,已成功讓萬餘名患者免除痛苦。暑期活動截止至9月1日,活動期間,住院患者行微創手術減免手術相關費用15%(最高700元)。

對於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科室採用脈衝射頻神經調控技術聯合硬膜外連續脊神經阻滯治療。活動期間,住院患者行微創手術減免手術相關費用15%(最高700元)。椎間孔鏡手術是對病人創傷最小、效果最好的微創療法。活動期間,抗疫、抗洪一線人員(需提供社區或單位一線證明)一次性減免現金5000元。

婦產科

武漢市第四醫院武勝路院區婦科提供盆底康復項目,針對治療陰道異常,尿失禁,輕中度盆腔臟器脫垂等,住院的產婦,可免費贈送一次產後康復治療。

產科廣泛開展無痛分娩、減痛分娩,有效阻斷產婦疼痛傳導。分娩期間,產婦可在助產士指導下正常用力,確保產程進展。同時還開展了「線上孕婦學校」、「線上課堂」,為廣大準媽媽、媽媽們提供學習交流平臺,指導孕期營養、保健、心理調節、分娩、母乳餵養、新生兒護理及產後體形恢復等。

心血管內科

卵圓孔是心臟房間隔的一個小裂隙,新生兒出生後一年內通常會自行閉合。在成年人當中,約有25%的卵圓孔未閉合,形成心臟間隔上的小「心眼」。武漢市第四醫院武勝路院區心血管內科可行卵圓孔未閉封堵術,發現卵圓孔未閉,可通過微創介入進行封堵治療。術後常規三天即可出院,無任何傷疤。

科室還擅長進行肺動脈球囊擴張成形術,能有效開通患者閉塞和狹窄的肺動脈,緩解患者症狀,改善預後。

足踝外科

暑期市民戶外運動增多,易發生踝關節扭傷、跟腱斷裂等運動傷害。不及時接受規範化治療,會引發慢性踝關節不穩定等後遺症,影響運動功能和生活質量。同時,部分市民夏天有吃宵夜喝啤酒的習慣,會導致尿酸升高,引發痛風並形成關節炎。

武漢市第四醫院足踝二科方真華主任團隊,擅長採用微創手術的方式治療踝關節損傷、跟腱斷裂。還可採用微創踝關節鏡技術清理關節痛風和滑膜炎,手術切口小,恢復快。同時,針對踇外翻等足部畸形,團隊也有豐富診療經驗。部分患者採用微創切口,術後2-4天即可下地活動。

神經內科

在常見的眩暈發病中,有三分之一左右是因為耳石症引起,即人耳裡的細小耳石脫落,刺激耳朵半規管毛細胞引發眩暈。武漢市第四醫院武勝路院區神經內科於2013年成立眩暈中心,全省率先開設眩暈門診,擁有全省首臺SRM全自動三維眩暈診療系統,不需吃藥打針就能復位耳石,已治療眩暈患者一萬多例,療效顯著,對於耳石症患者復位率高達97%。

科室還配備視頻眼震電圖、傾斜實驗檢測儀、TCD、腦電圖等先進設備,能精確診斷、精準治療各種急慢性眩暈疾病。

血液風溼科

近幾年,痛風患病率明顯增高,並呈年輕化趨勢,患者裡甚至有14歲的中學生。武漢市第四醫院武勝路院區和古田院區血液風溼科可通規範的痛風管理,促進痛風石的縮小;針對較大的頑固痛風石,可通過微創手段切除;針對痛風患者常出現的肥胖,可聯合營養及代謝管理,通過減重,減少肥胖及代謝症候群發生。

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發病期一般在13-40歲,發病年齡越小,症狀越重,主要症狀為腰和臀交界處疼痛。針對強直性脊柱炎,科室可進行全流程管理。早期通過治療抑制炎症反應,阻止脊柱的強直;後期配合骨科進行手術矯正。

相關焦點

  • 力維力捐贈40餘萬上呼吸道益生菌 馳援武漢守護醫者
    (原標題:力維力捐贈40餘萬上呼吸道益生菌 馳援武漢守護醫者) 疫情就是命令
  • 獲五四獎章的武漢護師:打滿抗疫全場,兒子作文中稱媽媽是英雄
    4月28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感染科護士長、主管護師胡慧獲得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37歲的胡慧從1月3日開始投身抗疫一線,歷經中南醫院、武漢市第七醫院、雷神山醫院三個戰場,直至雷神山醫院閉艙,打滿了抗疫全場。
  • 抗疫巾幗英雄名單公布都有誰?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英雄譜20人名單
    在「三八」國際婦女節到來之際,中宣部、全國婦聯、國家衛健委、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7日聯合發布「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英雄譜」。向所有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巾幗英雄致敬。此次發布的「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英雄譜」共20人。她們是:1、夏思思湖北省武漢市協和江北醫院醫生(已逝)
  • 四部門聯合發布「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英雄譜」(附名單)
    她們是:1、夏思思 原湖北省武漢市協和江北醫院消化內科醫生(已逝)夏思思—— 用生命踐行醫者誓言2、郭 琴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急救中心護士郭琴—— 不幸感染病毒,治癒後第一時間重返戰場3、何 雯 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急救科護士長何雯—— 嚴把每一個關口,因地制宜優化就診流程4、葉黎文 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呼吸內科醫生
  • 戰疫「檢」報 | 堅守武漢最前線,檢驗戰士護家園——武漢市第四醫院病毒核酸檢測戰鬥群
    所幸,大家都選擇了堅守在武漢最前線,守護我們的家園。圖2:第一批核酸檢測  曾有報導比喻「每一次病毒保存管的開蓋就如同病人對著你打了一個噴嚏」,直面病毒的核酸提取環節,也被同行們認為是最危險的實驗部分,大家都嚴格遵循三級防護
  • 關愛醫務人員 守護醫者仁心
    自治區傳染病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李明說,作為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該院堅決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將158名醫務人員分三個梯隊輪班上崗,保證其充沛的戰鬥力;充分保障一線醫務人員防護用品供應,為醫務人員加強營養,定期組織心理專家進行心理疏導。目前,醫院救治工作井然有序,已有13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出院。
  • 泰康醫療:聆聽醫者故事,致敬中國醫者
    陳勇,泰康同濟(武漢)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抗疫期間,他所在的泰康同濟(武漢)醫院多次主動請戰,被確定為武漢市「新型肺炎確診病例治療點」。具有呼吸科和急診科雙重背景的陳勇自然當仁不讓地出徵抗疫一線,在醫院最危險的紅區與死神戰鬥,展現了一名醫生的職業使命和英勇擔當。
  • 大醫精誠,白衣戰士佑蒼生(堅定信心迎「大考」⑤)
    逆行而上,醫者仁心  「武漢,我們來了!」  「湖北,我們來了!」  國有難,召必至。由北京醫院、北京協和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北大第一醫院、北大人民醫院、北大第三醫院6家組建的第一批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1月26日飛赴武漢。隨後,全國各地醫療隊陸續奔赴湖北,進行了一場抗疫「大會師」。
  • 黑龍江省醫師協會慰問哈醫大腫瘤醫院老專家及抗疫英雄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李宴群 白雪佼)弘揚抗疫精神,護佑人民健康。在第三個中國醫師節即將到來之際,8月17日上午,黑龍江省醫師協會副會長王太和、副秘書長許卉來到哈醫大腫瘤醫院,走訪慰問該院老專家代表趙家宏及抗疫英雄代表王常松、孟慶威,向他們和全院廣大醫務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誠摯的問候。
  • 魯東醫院梁榮祥:堅守醫者仁心 時刻裝著患者
    編者按:為進一步弘揚抗疫精神,彰顯煙臺醫務工作者護佑人民健康的職責擔當,在第3個中國醫師節到來之際,煙臺市衛健委聯合大眾網·煙臺共同開展「致敬,源自生命的守護」2020中國醫師節系列報導,在全社會樹立尊重醫生就是尊重生命的理念,不斷增進全社會對醫務工作者和衛生健康工作的理解認同
  • 白衣為甲師道相承,醫者仁心德滿珞珈,張元珍教授獲評「我心目中的...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陳凌燕 通訊員 李晗)經過武漢大學師生、校友投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黨委書記張元珍教授等10位老師獲評武漢大學第十一屆「我心目中的好導師」。疫情肆虐時,她獨居醫院持續苦戰一百餘天,以逆行書寫醫者仁心,以將帥之姿指揮抗疫戰場,以責任盡顯武大擔當。懸壺濟世,她引領團隊將前沿成果寫進抗疫「中國方案」,為全球貢獻珞珈智慧。張元珍教授表示,導師的主要作用在於「導」,引導學生的學業,是學生迷茫時的嚮導,必要時還要給他們心理輔導。
  • 醫路有我,雖苦也願意
    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期,禪城區就派出了34名醫護工作者,這些以「80後」「90後」為主的醫療骨幹,奔赴湖北「疫」線,參與抗疫,用生命守護生命,在荊楚大地譜寫出一曲動人的戰疫之歌。 他們沒有生而英勇,只是選擇無畏。在醫路上縱有困惑和疑慮,但治病救人的心,始終堅定如初。 向禪城所有醫生致敬!
  • 醫者本色!山西抗疫白衣戰士假期不下「火線」
    醫者本色!「五一」假期,太原市婦幼保健院10位醫護人員仍然奮戰在我省新冠救治定點醫院——太原市第四人民醫院和太原市中心醫院汾東院區。 「不用考慮,我可以去!」沒有絲毫猶豫,唯有義無反顧;沒有豪言壯語,唯有默默付出。在接到上級開展防控疫情支援任務通知的第一時間,這10位醫護人員積極響應號召,迅速投入戰鬥。身為醫護人員,他們時時刻刻和患者並肩與病魔鬥爭,把希望與美好帶給患者。
  • 哈醫大附屬醫院320名醫護人員火速集結 黑龍江第四批援鄂醫療隊...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哈爾濱2月13日訊(記者 曹曦)2月13日下午,黑龍江省第四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從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出發,奔赴湖北抗擊疫情一線。
  • 2020江蘇醫院微電影節新設「特別獎」致敬逆行醫者
    12月19日,2020第六屆江蘇醫院微電影節頒獎典禮在南京舉行。由南京市第一醫院選送的《心聲》、江南大學附屬醫院選送的《LI》兩部作品榮獲金茉莉獎。為向逆行出徵的醫護人員致敬,此屆微電影節設立了特別獎,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的《越是艱險越向前》及南京市第二醫院的《讓黨旗在抗疫一線高高飄揚》在眾多影片中脫穎而出。
  • 以醫者仁心,承生命之重!2020「榮耀醫者」名單揭曉
    丁仲禮副委員長在致辭中說,在2020這個特殊的年份,能有一個公益活動將醫者聚在一起,很了不起,意義重大。這是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構建和諧文明醫患,傳播尊醫重衛風尚的正能量舉措,更是對廣大醫務工作者辛勤工作的肯定和致敬。在這次戰疫中,人民要為你們的擔當鼓掌,人民要向你們的努力道謝,人民要向你們的堅守致敬!
  • 生命可敬,醫者可親!致敬感恩最美逆行的「白衣英雄」
    陳薇院士:「我們有應對『非典』、伊波拉的經歷,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她第一時間深入武漢,全力進行科研攻關。今天,我們相聚在一起,因全民健康結緣,共同為敬佑生命、榮耀醫者發聲,共同為重塑醫者尊嚴、樹立醫者典範發力,共同為凝聚尊重生命、尊敬醫者的社會共識,推動健康中國建設盡心盡力。《生命時報》帶你再次品讀方江山副總編輯對生命的禮讚、對醫者的關切,我們一起重溫抗疫一線的動人瞬間,向救死扶傷、甘於奉獻的白衣戰士們致敬!
  • 【漫畫】他們是「天使」,一面是醫者,一面是勇士!
    他們是有仁心仁術的醫療專家,是熱心又細心的一線護士,是高度負責的方艙醫院醫療負責人,是一直忙碌的病區負責人,是時刻面對危險的插管搶救專班醫生……他們與時間賽跑,同病魔較量,救治病患;他們用仁心守護,細心照料,善心助人。讓我們一起走近這群白衣天使,為他們祝福。
  • 武漢市中心醫院楊春湖院區開建
    新華網武漢11月21日電(連迅、吳淵)武漢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基礎設施建設再發力。20日,武漢市中心醫院楊春湖院區開工建設。武漢市中心醫院相關負責人介紹,楊春湖院區為集預防、醫療、重大疫情救治於一體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設置床位1000張,其中可轉換為傳染病專用床位700張。醫院總建築面積231170平方米,包括門急診樓、醫技樓、綜合住院樓、感染綜合樓、科研教學行政樓、後勤保障類用房等單體建築。
  • 「您戰鬥一線,我守護家園」 | 關愛一線抗疫人員及其家屬的行動...
    「您戰鬥一線,我守護家園」 | 關愛一線抗疫人員及其家屬的行動倡議書 2020-02-17 21: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