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領導」「老師」主動聯繫你
對你噓寒問暖
還要「委以重任」
請你幫忙轉帳匯款
這忙你幫還是不幫?
如果幫了
那就落入詐騙分子的圈套了
01
冒充校領導、老師實施詐騙
近期,詐騙案件頻發。詐騙分子通過在微信或QQ上修改暱稱、頭像,發送郵件、簡訊等形式,冒充學校領導、老師進行詐騙。除了冒充領導、老師,還有冒充同學詐騙,冒充公檢法詐騙,冒充客服、快遞詐騙……
無論電信詐騙手法怎麼翻新,最終目的都是要求轉帳匯款,切記多方核實,不輕信!不點擊!不匯款!
案例1:位於上海嘉定的某高校學生於某接到一自稱是學院「朱老師」打來的電話,對方準確叫出於某的姓名和身份。「朱老師」稱自己要給學校某領導送錢,因不方便以自己名義打款,希望通過于姓學生的銀行卡轉帳2萬元,到時再給他轉過來,因學院中確有一名姓朱教師,於某信以為真。於某平時並不知道朱老師電話,電話那頭又催得很緊,要求於某立即打款。
案例2:本學期,工作於寧夏某高校的董某,一天晚上,收到一陌生人加微信好友,自稱是該學院的校長,並讓董某在第二天9點到其辦公室。第二天一早,「校長」又告訴董某,先不用來了,稱有領導在辦公室檢查,急需用錢「打點」領導,讓董某借其30萬元,董某信以為真直接給對方提供的兩個銀行卡號轉帳30萬元。
案例3:今年江西南昌部分高校接連發生冒充高校領導幹部進行詐騙案件。詐騙分子利用高校領導幹部頭像和虛擬微信帳號,冒充高校領導幹部,頻繁加學校教職工為好友,然後找藉口借錢,金額大部分在10萬元以上。
02
常見詐騙手法
1.犯罪分子通過不法渠道,非法獲取學校領導、老師的姓名、職務、微信頭像照片等信息,冒充領導的微信,主動添加受害人微信,給受害人發送信息。
2.犯罪分子與受害人取得聯繫後,先以關心工作、生活等話題拉近距離,甚至主動提出幫助受害人解決困難,極大降低戒備之心,獲取受害人信任。
3.隨後立即提出幫忙轉帳匯款的要求,如親戚借錢、上級領導要求轉帳、朋友急用等。犯罪分子抓住一般人對領導不會質疑的心理,有時甚至使用「儘快」「馬上」「立即」這些催促性的詞語,既營造了緊張氣氛,又利用時間差降低受害人核實轉帳需求真假的可能性。
03
加強防範,這些要牢記
1.學校領導和老師不會通過任何方式向任何學生借錢。如遇自稱「領導」「老師」用微信等聊天軟體添加好友,並要求轉帳的,務必通過電話或見面等途徑進行甄別、核實。
2.在微信上儘量不要暴露自己的姓名、住址、職業和家庭情況等個人信息,避免將自己的帳號密碼綁定到不安全的第三方平臺。
3.交流中,委婉詢問對方一些問題,比如學校的人或事,進而核實對方身份。
4.如不慎被騙,務必保留聊天、銀行轉帳等記錄,及時報告輔導員,撥打110報警。
年底了
在此溫馨提醒廣大師生
一定要增強防範意識和鑑別能力
保護好自己的身份信息
確保個人財產安全
如果自稱是校領導、老師的人加你好友
請千萬警惕、警惕、再警惕!
他們若以各種理由要你轉帳匯款
請直接拉黑、刪除、再清空!
黨委宣傳部 保衛處
2020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