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泰美術館上演重量級國際建築展《SOS拯救混凝土之獸!粗獷主義建築展》這是與德國建築博物館共同籌劃的,展出百件以上的粗獷主義案例。
二樓展區以全球13個地區、5項主題用線索展開探問,二戰後不斷躥生的混凝土之獸──粗獷主義建築《SOS拯救混凝土之獸!粗獷主義建築展》2017年首度於德國建築博物館展出,是首次針對1950至1970年代粗獷主義建築的全球性調查。
波士頓市政廳
粗獷主義意即清水模,興起於1950年代的英國建築界,建築大師柯比意即是此種建築風格的先驅之一,而後在全球化的影響下,這類作品躥生於世界各地。其狂放未經修飾的外觀及裸露的結構體,是粗獷主義建築極富表現力的風格特徵,亦是屬於二戰後百廢待興,社會動蕩不安及實驗精神興起的體現,然而歷經時代更迭,此類建築在當今社會,常被譏諷為醜陋或過時的技術而面臨被拆除的危機,因而促成相關議題的關注和本展的誕生。
水電工暨煤氣設備裝修工工會大樓「粗獷主義的興起,幾乎是所有國家重啟的時間點,那是一個充滿實驗性的時代,無論建築成功與否,都不應持續摧毀這些建築,我們應該探討保存建築遺產的方法,將新生命帶入舊混凝土中,思考未來。」策展人Oliver Elser如此說道。
忠泰美術館從十三個地區展開探查,包含北美洲、拉丁美洲、非洲、南亞和東南亞、東亞、俄羅斯、中亞和高加索地區、東歐、西歐、中東、英國、大洋洲、德國及臺灣各地都能看見粗獷主義混凝土之獸的身影,它們融合了各地的風土民情,把粗獷主義在地化,並發展出形狀各異的姿態。本展中,除了以大型模型展出「耶魯大學藝術與建築大樓」、「波士頓市政廳」、「龍之砦」、「聖保羅大學建築與都市規劃學院」等超過百件的案例外,同時也會以24座水泥模型、3座3D列印模型、8座大模型、明信片等呈現更多粗獷主義的樣貌。
這次亞洲首展,特別規劃臺灣展區,忠泰美術館從主題出發共有五條路徑,包含「現代建築之父」柯比意對於混凝土的詮釋和應用,亦成為世界各地粗獷主義靈感來源之一的「Le Corbusier的拉圖雷特修道院」;以及本展的核心議題「# SOS Brutalism運動」。另外還有「粗獷主義女性建築師」、「混凝土教堂」、「混凝土」等不同層面視角的主題。臺北展於展場設計中首次使用了不同顏色的路徑線條,讓觀眾探索案例之間的關聯性。
臺北展新增六件在地建築案例研究 ,思考建築和人與時代的關係。忠泰美術館為深化在地的視野與論述,新增六件臺灣在地粗獷主義建築案例研究。
三信家商波浪大樓-展場大模型
忠泰美術館臺灣案例的研究成果,不僅體現出臺灣和全球的勾連,亦反映出臺灣戰後社會的真實寫照。本次主視覺採用的影像,是一張從三信家商畢業紀念冊中發掘到的歷史照片,這張記錄下當時剛竣工不久後的波浪大樓及使用這棟建築的師生,畫面所蘊含的時代象徵,具體呈現了建築和人、社會、時代之間不可切割的關係,更呼應了本展聚焦於建築於人之間的關係,而非僅是建築物本身而已。
三信家商波浪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