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海絲博覽會上,兩位觀眾對泰國展位上的展品很感興趣。(資料圖片)
「做生意,談合作,到廣東」!9月21日,廣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組委會在廣州新聞中心舉行新聞發布會,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2020海絲博覽會定於9月24日至26日在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展館舉行,展期共3天。其中,主題論壇於9月24日下午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本屆博覽會設國際品牌展區、國際文化旅遊展區2個綜合展區,以及海洋經濟展區(廣州國際漁博會)、國際農產品展區(世界水果產業博覽會)、國際生命科學產業展區(廣東國際生命科學產業博覽會)等3個專業展區,展覽總面積6萬平方米。
去海絲博覽會看什麼?
看名牌
本屆海絲博覽會將首次設立國際品牌展區,約30家世界500強和國際知名品牌企業參展,展品涵蓋汽車產業、智能製造、新消費等多個領域。
看表演
展會期間,每天將有來自阿根廷、西班牙、泰國、印尼、古巴、波蘭等地的多場絲路風情表演活動。
逛特展
國際文化旅遊展區設立了世界酒莊文化之旅展臺、海島潛水旅遊館、足球文化展示區、俄羅斯館風情油畫展等多個特色主題旅遊展區。
三個「首次」成亮點
廣東省商務廳副廳長陳越華表示,為展現大灣區投資首選地吸引力,本屆海絲博覽會將首次設立國際品牌展區,展示世界500強和大型跨國公司的企業風採和知名品牌產品、技術及服務,展現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投資吸引力、科技創新實力和綜合經濟實力。約30家世界500強和國際知名品牌企業參展,展品涵蓋汽車產業、智能製造、新消費、新材料、日化輕工等多個領域。
與此同時,為展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特色民俗風情,還將首次設置國際文化旅遊展區。該展區聚焦「開放、包容、合作、共贏」主題,51個國家和地區的駐華使展團的形式參展,全面展示「一帶一路」沿線和延伸國家和地區的特色風土人情、人文環境風貌、優質旅遊資源和文創旅遊精品。
最後是首次探索藉助專業資源,提升展會專業化水平。本屆博覽會探索「政府主導、社會協同」的聯合辦展模式,整合政府資源與市場資源,聚焦民生消費領域,組織舉辦了海洋經濟、國際農產品、國際生命科學產業等3個專業展區。專業展區主要展示漁業、水果等產品和養殖種植技術、深加工設備和冷鏈技術,以及大健康、生物醫療、國際防疫合作等技術和成果,促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國際產業合作。
「展會上,各國各地區展團將組成多個以區域及國家為主題的聯合展臺,推出多個文商旅融合的特色主題旅遊展區,組織多場絲路風情表演活動,充分展示『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各地區豐富濃鬱的民族文化和物產文化。」陳越華表示。
「1+4」模式突出新理念新特點
發布會上,廣東省貿促會副會長崔爽介紹:「海絲博覽會能夠不斷發展壯大,首先得益於我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有著密切的經貿合作。2019年,廣東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總額高達1.7萬億元,佔全省外貿總額的四分之一;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新設企業228家,協議投資額24億美元,同比增長94.1%,佔全省對外協議投資額的22.9%。」
「2020海絲博覽會主題論壇具有辦會理念突出『四個服務』、辦會方式突出『四個聯動』,辦會成果突出『四個支撐』的新理念、新特點。」廣州市貿促會副主任張彥表示。9月24日下午在白雲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海絲博覽會主題論壇,以「開放創新推動高質量共建」為主題,採用「1+4」的模式,即舉辦1場主題大會,以及「一帶一路」院士論壇、「一帶一路」國際產業合作發展論壇暨應急產業項目研討會、「海上絲綢之路」會展業發展論壇、「健康絲綢之路」國際合作論壇暨生命科學趨勢大會等4場平行分論壇。
本次論壇邀請了10多位國外政要、駐華大使、國際組織負責人以錄播或現場發言方式參與,多名國家部委和省市領導、知名經濟學家、商界領袖以及中國工程院、俄羅斯工程院、加拿大工程院等中外院士出席,圍繞創新驅動、高水平國際合作、高質量發展等議題展開研討。
電商直播首次走進海絲博覽會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流行的電商直播也將引入到本屆博覽會,各個展區都將開展系列雲直播秀、網紅直播帶貨等線上線下活動,進一步增強展會的吸引力。
「我們將推動直播首次走進海絲博覽會,通過雲上辦展、雲上觀展、雲上交易,實現展會線上線下聯動與持續傳播,提升海絲博覽會的輻射面和影響力。」廣州市商務局副局長魏敏表示,將重點推進搭建線上雲展會和開展線上直播兩方面工作。
在搭建線上雲展會方面,本屆海絲博覽會的海洋經濟展區、國際農產品展區將舉辦「雲展示」「雲上展」等線上展會,幫助參展企業開展線上展前對接、線上推介、遠程洽談籤約,為參展企業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搭建暢通的交流交易平臺。(文記者龍嘉麗趙方圓圖記者駱昌威)
轉自:廣州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