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愛樂愛樂
幾年前,小編曾經在高保真音響雜誌上發表過一篇舒爾的KSE1500靜電耳塞的文章,這款耳塞繼STAX多年前默默無聞的靜電耳塞之後,第一次在耳塞領域引起很大的反響,原因之一是很貴(甚至是STAX入門級產品定價的十倍),到底值不值?現在1500的價格已經不像剛發布時的天價,但是至今都沒有一個值不值的定論,因為靜電的味道實在太吸引人。後來幾年也有各種廠家發布帶有靜電單元的耳塞,而且不用專門的耳放,搭配更加自由。這一類靜電耳塞和KSE1500的區別是其靜電單元只負責高頻、超高頻部分,因此廠家通常會搭配動鐵、動圈單元一起組成混合單元耳塞。不過同一種耳機中單元種類使用的太多有時候也可能是雙刃劍,關於這個問題下文會詳細說明。
小編剛開始玩耳機的時候,2000元的耳機已經是旗艦,十幾年過後在如今這個大環境下,一萬以下聽個響的言論充斥著各種社交媒體,定價沒有個五位數都不好意思管自己叫旗艦,而阿思翠鳳凰座定價僅有5999元,卻是一款當仁不讓的旗艦,如此看來,雖然不便宜,但和其他靜電耳塞比起來已經非常克制了。音響產品本就屬於奢侈品範疇,沒有性價比一說,不過錢花出去是否值得正常的老百姓家裡也沒有礦,還是要精打細算一下,那麼我們就來聽一下這款耳機到底表現如何吧。
鳳凰座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這是一個比較吃推力的塞子。身邊幾位聽過鳳凰座的玩家都認為,這款「勸退塞」需要很強大的驅動能力才能玩好,如果沒有一款像樣的磚頭播放器或者良好的臺式輸出端,最好還是放棄為妙,小編把玩過後,明確了這一點,而且後續小編的聽感儘量在很極致的條件下發揮它的極限水準,直接用臺式前端或者墨菊、M15、DX228這個推力級別的播放器來試聽。
評價一款耳機,外觀的得分也是非常重要的,雖然筆者對於耳塞的外觀不是很在乎,膚淺的認為畢竟個頭小不是很顯眼,大部分高端耳塞一大坨就跟助聽器似的,外表印上一些花紋也就是了。實際上,外觀也是消費者是否選擇這款耳機的關鍵,材料上各廠家喜好不同,因為腔體也是調音的重要手段,鳳凰座使用在耳塞領域比較罕見的木頭殼配合鈦合金,腔體是天然花梨木,加工難度極高,木紋非常漂亮單憑這一點就對外說明不便宜了,戴在耳朵上也是倍兒有面兒,並且不會有金屬牆體那種冷冰冰的感覺。此外,木殼腔體對於聲音也是有所助益,會有比較獨特的味道,屬於一種調音手段。
精緻的包裝打開後,一個精美的皮質收納盒,內部裝有耳塞套等常規配件,原裝線材為6N單晶銅鍍銀線混編,耳塞是MMCX插頭,可以十分方便的換線把玩。小編手頭也沒有更好的線,換了一根自認為還不錯的自製手編的純銀線,結果是完全跟這款耳機的味道不搭,遠遠不如原線好聽,所以把玩的空間還是不小的,需要不斷嘗試才行。下面說到重點,阿思翠是如何設計這款靜電動圈耳機的。之所以取名鳳凰座是因為阿思翠來來回回折騰了兩年,終於研究出如何把這款耳機打造的最具有靜電味,與之於靜電+動鐵的組合相比,阿思翠認為靜電單元搭配動鐵單元的組合設計,雖然帶來了較高的素質表現,但是也有缺陷靜電單元的聲音表現很容易被動鐵單元掩蓋。為了設計一款更容易體驗到真正「靜電味」,也更均衡耐聽的產品,阿思翠經過長時間的研發,採用了與眾不同的設計思路,用雙靜電單元+動圈單元的組合方式,打造出一條真正具有「靜電味」的靜電耳機。
小編作為古典主義耳機玩家,對於靜電耳機的了解大多在大耳機領域,在剛接觸耳機發燒的時候有幸聽過大奧在中國的巡演,後來也把玩過小奧,STAX007系統,以及後來大量蹭聽無數次的香格裡拉,都是需要專門的高壓放大器才可以驅動,而鳳凰座使用的SE65DA1雙靜電單元是將變壓器集成到單元內部,避免了繁瑣累贅的專用耳放,有了更多的外部搭配的空間。其實動圈跟靜電的搭配早就有之,耳機由於距離耳朵太近,低頻損耗非常低,尤其是入耳式耳塞更是如此,但靜電屏風音箱由於結構的原因,低頻損失太大,必須加動圈的低音才能達到最佳的聆聽效果,調和靜電和動圈的分頻點是十分困難的,將動圈和靜電的單元完美的結合,不會失去靜電本來的獨特魅力,又能彌補些許缺憾,這是這款鳳凰座能夠有如此完美表現的原因。
為什麼玩家都叫鳳凰座「勸退塞」?因為這傢伙真的很難推,雖然阻抗只有32Ω,但是靈敏度低至85dB,在耳塞這個領域裡簡直屬於喪心病狂的低。小編拿到樣機後第一件事就是插上電腦的遊戲專用外置音效卡打開CSGO,聽說過他的音場非常好,來打一盤競技體驗一下效果——於是被驚豔到了,小編甚至可以在overpass那張地圖的警家聽到土匪在下水道換彈的聲音,還有兩個土匪在場館踩著水花向著B區飛奔而來——這我仿佛開了透視一般,這個時候我會覺得,那些所謂的高端電競耳機,在這些高端HIFI耳機面前是有多麼的不堪一擊,素質到位,剩下的豐富內容都自然而然的不請自來。不過,我的音量竟然開到了80+,而如果同樣的音量用遊戲耳機僅僅需要開到30即可。
手機的話真的可以勸退了,我們不談聲音如何,因為基本只能滿足聲壓的需求。小編用自己的香榭麗舍臺式一體機直推,音量開到65就非常完美,再用2W推力的電子管耳放還要開到11點鐘(平時聽拜亞動力的T1也是開到這裡),聲音更加細膩,簡直有頂級的靜電系統的表現,令人咋舌不已。鳳凰座勸退一波手機直推用戶後,對於手頭有著高端播放器甚至完整臺式系統的玩家還是十分友好,驅動能力上去後,回報是非常豐厚的,因為真的很好聽。亦或直接將其定位為一款在家安靜聆聽的頭戴靜電耳機也未嘗不可——畢竟5999買不來一整套009或者香格裡拉,當然這裡說的有些誇張,耳塞跟頭戴耳機的聽感是有著本質的區別。
所以在聽感的部分,小編讓其火力全開,使用墨菊等旗艦播放器甚至臺式解碼器+獨立耳放來榨取鳳凰座的素質,看看他究竟有幾斤幾兩。
按照小編的習慣,從小規模的音樂開始,謝林的巴赫小無,音樂播放出來就驚呆了,記得曾經STAX出版過一張人頭唱片的錄音嗎?裡面也有兩段小無,是採樣自某音樂會,人頭坐在音樂廳裡,這裡的琴聲居然跟人頭錄音極其的相似,一個獨奏的音樂竟然有這種強大無比的空氣感,把一張普通的室內錄音生生變成了人頭錄音!琴的音色非常醇美,松香味十足但是這都不是重點,前面說的那種可怕的氛圍感真的太令人驚豔。小編聽過很多靜電耳機基本都有這種感覺,以大奧為最,可能這也是靜電耳機的魔力吧。大規模的音樂更加如此,聲音規模非常龐大,很難想像這是一款耳塞,聲場巨大,定位精準,形體感很強,跟動圈動鐵耳機不同的是,氣勢不足,這裡就要看前端搭配了。用香榭麗舍直推,聲音要剛性一些,能在氣勢上有所彌補,在高端電子管耳放上聲音規模更大,空氣感更強烈,厚度更佳,表現更細膩,但是聲音更加鬆軟,更加貼近小編印象中的靜電。靜電耳機有著良好的空氣感,非常順滑,延展性極強,但是衝擊力比較弱,聲音相當的不刺激,跟動鐵的衝擊力超強是完全相反,難怪阿思翠不用動鐵去搭配這款單元,真的太難調和。加入動鐵單元可能會讓素質聽起來很高,但是一定會對追求「靜電味」這一目標上大打折扣。鳳凰座的低頻延展性很強,控制好的情況下低頻力道兇猛,卻不會太肥,彈性也不錯。小編平時聽的音樂類型五花八門,幾乎也沒有鳳凰座不適應的,可見其相當的雜食,發燒友們喜歡的女毒,也是毒性非常的強,當然最帶感的還是爵士,張弛有度,那種自由散漫極致放鬆的勁兒是小編最喜歡的。
小編個人口味來欣賞鳳凰座這款耳塞的話,我會用它來欣賞所有類型的古典音樂作品,幾乎毫無瑕疵,其次是爵士樂以及各種我們平時聽的流行歌曲或者各種以韻味為主的各種類型音樂,HIPPOP、電音或者搖滾也完全沒問題,不過聽這類音樂的時候靜電單元獨特的氣質往往不容易得到發揮。
鳳凰座可換線的屬性,小編並沒有玩好,就只換過一根線的表現看來,可玩性比較高,但是需要很多的嘗試——我這根線加強了素質表現,聲音過於頂,剛性多了,卻打破了原有的平衡,靜電味少了,聲音也沒有原來那麼舒服,接下來就看玩家們的需求去搭配了,小編認為,原線已經非常非常的「靜電味」,除非你有別的需求,一般來說已經不需要換線了。
最後,如果讓小編來選擇是否願意購買阿思翠鳳凰座這款耳塞,答案是肯定的,我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