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百科知識;會飛的魚,是不是真的存在,還是已經滅絕了呢!

2020-12-15 生活沒有了詩和遠方

在電影中經常能看到會飛的魚那麼這種魚類到底存在嗎,今天就來聊聊。

電影中的飛魚,在現實生活中,是銀漢魚目飛魚科約40種海洋魚類的統稱,又稱為燕鰩魚。其胸鰭發達,猶如翅膀,在空中滑翔的時候,就好像在煽動翅膀飛翔,因此而得名。據了解,飛魚能夠躍出水面十幾米,在空中停留的時間最長也可以達到40多秒。不過,不管飛魚在空中能夠停留多久,它也不是真的可以用"翅膀"飛,只不過是在空中滑翔罷了。

關於飛魚,在我國古代的經典著作《山海經》中就有記載,其中一種名叫文鰩魚的生物,與我們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燕鰩魚非常相像。《山海經·西山經》提到:"又西百八十裡,曰泰器之山。觀水出焉,西流注於流沙。是多文鰩魚,狀如鯉魚,魚身而鳥翼,蒼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遊於東海,以夜飛。其音如鸞雞,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見則天下大穰。"

文鰩魚的頭部像燕雀,前額微鼓,形成不明顯的黑色羽冠;喙短而寬扁,眼睛像喙一樣鮮紅。頸椎分為七節,之後的脊柱則與鯨類動物相似;但不同的是,鯨類動物的前肢變化為鰭狀,而文鰩魚的前肢變成了一對有力的翅膀。此外,它的背鰭、腹鰭與尾鰭內部都沒有骨骼,僅僅是皮膚的衍生品,用來適應水下的生活。

以現代的眼光看,文鰩魚顯然是一種水生哺乳動物,用肺呼吸,也能長時間地脫離水源;身體表面沒有鱗片,通過胎生的方式繁育下一代。但在古人的思維中,文鰩魚是半魚半鳥的生物,屬於摩羯綱的範疇。

泰器山下有一條大河,名為觀水,日夜不停地向西流去,奔赴崑崙西面的流沙大漠,並潛入地下形成暗流,滋潤著荒漠中的綠洲。這條河是文鰩魚的出生地。

新生的文鰩魚會與父母在觀水中生活一段時間,直到翅膀發育完全,然後會在夜間浮出水面,開始它們的遷徙之旅。最終,新成員長大成年,再次回到出生地,產下後代,開始新的生命輪迴。

文鰩魚只在夜間飛行,並就地尋找食物,花果、蟲豸、種子都能用來果腹。它們的叫聲清脆,聲調很長,一聲響起,其他成員也會響應。

山海經中文鰩魚還原

它們的飛行速度極快,一夜之間就能越過數條山脈,黎明之前首領會找好一處水源,讓族群成員們能夠棲息其中,躲過烈日的照射。如果途經沙漠,就躲入地下的河流。進入西海後,它們的族群就會解散,成員各自單獨生活。

文鰩魚骨骼化石

筆者認為文鰩魚與燕鰩魚相似的點有很多,簡單舉例,其一在於都是魚身鳥翼,能飛,並習慣於在夜間飛行,其二在於食用的功效。在《本草拾遺》中記載,燕鰩魚可以補氣益血,治療痔瘡以及婦女難產,而在李時珍編寫的《本草綱目》中也曾提到,文鰩魚主治"婦人難產,燒黑研末,酒服一錢,臨月帶之,令人易產"。綜合現實中的飛魚與《山海經》中的文鰩魚對比,我們可以大膽地猜測燕鰩魚就是文鰩魚的原型。那些可以稱為神話傳說的話,例如"見則天下大穰",我們也可以認為是古人在當時科學沒有那麼發達的情況下,對事物理解的不透徹,將看似相關卻沒有聯繫的事物連接在一起。

相關焦點

  • 《山海經》裡的是什麼動物?還是已經滅絕了?
    這種叫鯥的動物似乎很難理解,形狀像牛,哪有魚的形狀像牛一樣的?還有蛇一樣的尾巴和長在肋骨上的翅膀,更古怪的是還有會冬眠的魚,只有哺乳動物才會冬眠,哪有魚會冬眠的,會不會這個鯥就是哺乳動物而不是魚呢?有人說鯥就是現在的彈塗魚,也叫跳挑魚,這種魚有發達的鰓,可以長時間離開水面生活,神奇的是他們還能爬樹,彈塗魚一般體長10~20釐米,體重20~50克,比較小,中國沿海一帶都有生活,彈塗魚能利用胸鰭和尾柄在海灘上爬行和跳躍,就像飛一樣,它的皮膚和尾巴可作為輔助呼吸器官,跟兩棲哺乳類動物一樣了,一般壽命為3~5年,最高能達7年。
  • 動物百科知識;紐西蘭的國鳥,不會飛的鳥。你了解嗎?
    早期,因本土沒有走獸和蛇,鳥類不必逃避,再加上地麵食物豐富,使一些鳥類的飛翔能力逐漸退化,成為不會飛的鳥,它們在這片樂土上無憂無慮地生活著……一點翅膀的痕跡都看不出來了突然有一天,一些會說話、能用武器的動物——人類登陸了這個島,不飛鳥的厄運也就開始了。
  • 7種曾經被認為已經滅絕 但實際卻還活著的野生動物
    那麼今天小編來說說,曾經被認為已經滅絕,但實際卻還活著的7種野生動物!根據科學家統計稱,在所有花豹中,擁有這樣疾病的只有不到11%左右,而花豹是瀕危的野生動物,因此可以想像到,黑花豹的數量多麼的少見,在非洲,已經超過了上百年沒有事實能夠證明它們存在過,因此有不少科學家都表示,黑花豹實際上已經在這個世界上完全滅絕,但是直到威爾布拉德-盧卡斯,他是英國的一名野生攝影師,用相機居然拍到了黑花豹的蹤跡,這打破了科學家之前的說法。
  • 滅絕的動物再出現,會不會是地球具有治癒修復功能呢?
    滅絕的動物又再現這對人類來說意味著什麼?是地球自己在修復內部的系統嗎?這些滅絕的動物一再出現究竟是什麼原因?是好事還是壞事呢?再現的滅絕動物很多動物已經被人們打上了滅絕的標籤,但是經歷了幾十年甚至幾百年之後它們又重新出現了,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有哪些已經滅絕了又出現的動物呢?
  • 長江白鱘滅絕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保護動物的意義在哪裡?
    雖然聽不到,但是我相信在很多人心中一定有這樣的想法——不就是消失了一種魚麼,它對於自然環境真的有那麼重要嗎?這些年消失了那麼多物種,也沒見發生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嘛。這些整天鼓吹生態環保的人,他們是不是在借這個概念偷偷發財呀?所謂「嘴上都是主義,心裡都是生意」可能就藏在「大義」背後吧。
  • 史上生命力最強的魚,高溫下也能存活,可惜已經瀕臨滅絕!
    史上生命力最強的魚,高溫下也能存活,可惜已經瀕臨滅絕!地球上任何一種生物的習性都是截然不同的,就比如海洋和陸地上的生物,海洋中的生物必須在水的推動下才能生長,而陸地生物就不一樣了。即便沒有水,它們也能生活。
  • 三億年前的魚不但會「走路」,還活到了現在,逃過四次物種大滅絕
    有一種生物,逃過了地球上四場物種大滅絕,依舊活了下來,直接被稱作是世界上的「活化石」存在,曾經被人們以為已經在白堊紀就已經遭受滅亡,萬萬沒想到的是,如今還能看到它們的身影活得好好的。這就不得不驚嘆它們的存活能力,相信大家對於這個這麼堅強獨立的生物也是感到非常好奇,那麼他們是誰呢?
  • 除了恐龍,還有哪些已經滅絕的兇猛動物
    自5億4千萬年前第一次生物大爆發以來,地球上已經產生了無數生物種類,而這些物種絕大多數都已滅絕,現在地球上的物種數量只不過是漫長生物進化史上的冰山一角。那麼曾經存在過的生物都有哪些讓人覺得比較兇殘的呢?
  • 人類祖先在400萬年前就已經造成動物滅絕!
    人類祖先在400萬年前就已經造成動物滅絕!現代人類的活動對地球和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壞,許多動物因此而滅絕,比如我們熟知的袋狼、旅鴿、渡渡鳥、長江白鱘等等。我們造成動物滅絕的時間甚至可以追溯到數萬年前的冰川期,但是最近在《生態學快報》上刊登的一篇文章推測我們遠古的祖先早在400萬年前就已經造成了動物的滅絕。
  • 5種存在時間最久的動物,其中一個無限接近恐龍,瀕臨滅絕
    前面說到,我們人類對地球來說是個新朋友,那麼我們究竟從誕生到現在在地球上生活了多少年呢?據科學家調查發現,在最早發現的猿人化石,經過鑑定後得知,我們人類在地球上最多生活了300萬年。300萬年這個數字看起來很長,其實和有些動物比較起來,太短暫了。
  • 海上打撈出的怪魚,原來竟是「活化石」,網友:不是已經滅絕了?
    從地球誕生至今已經過去了數十億年的時間,在如此漫長的時光中,地球上誕生了許許多多不同種類的生物,有的至今還生活在地球上,但是也有很多因為種種原因已經滅絕了,人類只有從留下的化石中尋找著它們存在的痕跡。在各種生物之中,魚類相對於其他生物來說,在地球上存在的歷史大多都不長,只有數十萬或是數百萬年。不過,萬事都沒有絕對,矛尾魚便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在地球上存在時間最長的魚類,也是唯一現生的總鰭魚類,其存在足可以追溯到四億年前的泥盆紀。可以說它的存在是四足類動物是由海洋登上陸地這一理論的有力證明,是生物演化中「缺失的環節」,因此矛尾魚在生物界中的地位極其重要。
  • 動物百科知識;地球上有多少種動物,它們又是怎麼分類的呢
    在這麼多種動物中,有許多種是我國所特有的種類,其中哺乳類有73種,鳥類99種,爬行類26種,兩棲類30種,魚類440種。由於環境惡化使一些動物物種個體數目減少了,使得這些動物成為瀕危物種,目前我國瀕危物種有:哺乳類94種,鳥類183種,爬行類17種,華南虎是一種瀕臨滅絕的哺乳動物,截至2009年初,全球現有華南虎81隻。 兩棲類7種,魚類97種。
  • 人類真的不存在天敵嗎?科學家提到一種動物,差點將人類祖先吃光
    從古猿到現代人類,一共經過了大約700萬年的時間,根據考古學家出土的化石來分析,人類進化史大致存在4個階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人類經過了幾百萬年的進化,成功升級為高級智慧型生命體,成為了地球上的霸主。那麼,人類真的在地球上毫無天敵嗎?
  • 《山海經》記錄的到底是神話還是真的,異獸在現實中真的存在嗎?
    現實世界最佳匹配:犰狳 匹配程度:93%現實世界真的有犰狳,但它是是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一種瀕危物種,無論是外形還是習性,都與《山海經》中的犰狳相當契合。
  • 克隆復活已滅絕的生物?科學家已經開始嘗試,首選是這種動物
    2020年1月2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專家宣布:中國特產稀有動物、號稱「水中大熊貓」的白鱘基本確定滅絕,人類很可能又告別了一個物種。顯然,白鱘並非是人類所知的第一個滅絕的物種,也絕非最後一個。在人類進入近現代後滅絕的生物,數不勝數,甚至很多人形容說,地球已經進入了「第六次大滅絕事件」。
  • 為什麼獨角獸和獅鷲這樣的動物不存在,長頸鹿這種動物卻存在?
    長頸鹿一般高6~8米,但前面提到的巨犀身高就可達到9米以上,而且巨犀與長頸鹿一樣也是以樹冠上的葉子為主食的動物,所以它們都需要足夠的高度。有意思的是處在相同生態位上的還有一些已經滅絕的動物,它們是地球有史以來最大的陸生動物——恐龍。
  • 十大滅絕恐怖動物名單,所幸都已經成為化石
    雖然它們如今早已滅絕,但是他們殘存的化石經過科學家的挖掘,為我們再現還原了一個個毛骨悚然的生物。可能是世界上第一批生物,它是已知的最大的寒武紀動物。奇蝦是一種活躍性的肉食性動物,在十大恐怖滅絕動物名單上排名第二。
  • 盤點40年來滅絕的11種動物:金蟾蜍會發金光
    金蟾蜍因全身呈金黃色和皮膚光澤明亮而聞名,這種會發光的兩棲類動物最早是在哥斯大黎加的高海拔地區發現的,曾大量存在於哥斯大黎加蒙特維多雲霧森林。金蟾蜍由被人類發現至滅絕僅數十年時間,1989年以後,金蟾蜍再沒有被發現。據說,金蟾蜍為哥斯大黎加第一個因全球變暖而滅絕的物種。  滅絕原因:環境汙染、全球變暖以及細菌感染。
  • 我國這五種動物瀕危,面臨滅絕危險!有一種只剩下不到1000隻了!
    我們地球上存在著很多生物,有些動物從遠古時期就一直存在了,但是有的生物的存在時間又是十分短的,這主要是因為時代的變遷,我們的大自然也是時刻都在發生變化的,很多動物因為承受不了這自然的變化,也適應不過來就會滅絕掉,像渡渡鳥,但是有些生物能夠很快地適應自然就很容易在這大自然中一直存活下去,有些在食物鏈頂端的生物,他們卻是很難適應著變化的,像恐龍就是,在那個時候,誰還敢跟他們叫板?
  • 1967年,一位農民在山洞中發現動物屍體,被證實是已經滅絕的袋狼
    而現在的澳大利亞,早已經無法看到袋狼的身影,很多人認為袋狼已經滅絕,也有很多人為了尋找袋狼的蹤影而忙碌著。班傑明的去世在給人們帶來悲傷的同時,也讓人們陷入了困惑之中,因為班傑明是最後一隻被圈養的袋狼,班傑明的去世標誌著袋狼很可能已經在地球上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