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第三季開播,國寶背後的故事

2020-12-14 騰訊網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焦翊丹報導「從清朝乾隆年間用於觀測天體運行的國寶金嵌珍珠天球儀,到如今嫦娥五號成功著陸月面,從古至今,中國人從未停止對這片廣袤星空的仰望和探索。」12月6日晚20:30,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三季在央視綜藝頻道與觀眾如約相見。

600年的紫禁城、930年的西安碑林、1000年的蘇州古典園林、1300年的西藏布達拉宮、1700年的敦煌莫高窟、2200年的秦始皇帝陵、2500年的曲阜孔廟孔林孔府、3200年的廣漢三星堆、3300年的安陽殷墟……精心選取的9座歷史文化遺產、類別豐富的27件國寶文物將穿越千百年歷史長河,以生動的歷史演繹、紮實的歷史視角,展現遺產文物的魅力。國寶節目背後,蘊含著哪些創作理念,有哪些創作故事?國寶文物背後,見證了中華文明怎樣的賡續綿延,書寫了傳承者怎樣的操守品格,又如何展現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相互促進、交相輝映的生動畫卷?

國寶大幕拉開,9座歷史文化遺產展現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和對人類文明的巨大貢獻

泱泱中華文明綿延五千年,留下無數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它們述說著過去,也影響著當下和未來。談起節目的創作初衷,《國家寶藏》總導演於蕾對記者說,歷史文化遺產不僅屬於當代人,也屬於子孫後代,作為媒體人,有責任有義務保護好、傳承好它們。

秉持承古人之創造、開時代之生面的創作理念,從2017年推出第一季以來,《國家寶藏》收穫了較高的關注度,已播出的兩季節目獲得了口碑、收視雙豐收。

和前兩季相比,第三季最大的變化是主角。「節目籌備期我們一直在思考,在人類歷史的長河裡,中華文明為世界貢獻了什麼,我們怎樣把它展現到節目裡。」於蕾說,相比於前兩季更多聚焦於博物館及館藏,在第三季中,節目組將中華文明放置到人類文明的坐標系裡,選取中華大地上的9座歷史文化遺產,通過歷史人物、文物,儘可能還原可活化的歷史場景,展現文化遺產作為文明結晶和文化景觀結合體的獨特魅力,體現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和對人類文明的巨大貢獻。

談起9座遺產的選取搭配過程,於蕾告訴記者:「每座遺產都有其特殊的歷史文化意義,都很重要。我們的選取也不存在硬性標準。只不過是從節目呈現的豐富性、表達的多元性出發,希望所選的遺產在地域、年代上有所區分,可以代表不同的歷史時期,展現不同的文化風貌,呈現千姿百態的樣子,為觀眾呈上一道豐盛的歷史文化大餐。」

「國寶守護人」是《國家寶藏》經典的節目模式。第三季中,馮小剛、張子楓等演藝界人士將分別「代言」27件國寶,通過藝術化的歷史演繹、跨學科的立體解讀,揭示國寶的基因密碼。

首次擔任國寶守護人的導演馮小剛,向記者表達了守護國寶的榮幸和興奮。「20年前我拍攝電影《大腕》,曾在午門前取景,僅僅是走近它的時候,就已經心存敬畏。」馮小剛透露,此次作為午門的國寶守護人,他將演繹明代才子楊慎,通過他和午門的聯結,展現中國文人士大夫的錚錚鐵骨,講述紫禁城600年的傳承守護和滄桑輝煌。

讓文物活起來,用生動鮮活的呈現方式講好文物故事、展現文化遺產魅力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各大博物館等文博單位和傳媒、科技界人士一起,在文物保護的基礎上,對創新表達方式、講好文物故事、傳承好文物文化內涵做了很多有益探索。

從《此畫怎講》《如果國寶會說話》《我在故宮修文物》等紀錄片作品和《國寶檔案》《國家寶藏》等電視節目的熱播,到故宮日曆、博物館創意文具甚至造型雪糕等文創產品的熱賣,再到《又見敦煌》《法門往事》等依託文化遺產的演出一票難求,文物宣傳方式創意頻出,宣傳效果也有目共睹。

讓文物活起來的前提,是文物安全保護。敦煌研究院保護研究部部長蘇伯民認為,要讓文物活起來,首先要把文物保護好,包括修復重要遺址文物病害、加強文物保護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培養專業的文物保護人才等。

把握正確的文物宣傳導向,也是創新文物表達方式需遵循的原則。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慶柱對記者說,文物的價值首先是科學價值,其次才是美學價值和經濟價值。在文物宣傳工作中,要注重史實和歷史細節,而不應過分強調文物的經濟價值。

「在文物保護、文物宣傳工作中,時常要問兩個問題:初心是什麼?時代需要什麼?」劉慶柱告訴記者,考古學是一門通過文物來研究歷史的科學,目的就是以史為鑑,通過研究歷史,獲取人類發展進步的有益經驗。同時,要通過文物揭示中華文化基因,展現五千年不斷裂的中華文明,傳承愛國主義、家國情懷等精神品格,增強文化自信和國家認同感。

文物鮮活,離不開科技助推。以前,實體參觀是觀賞文物的唯一途徑。而現在,只需一部連入網際網路的手機、電腦,即可通過「雲遊敦煌」「掌上故宮」等APP足不出戶了解文物的前世今生。

在《國家寶藏》第三季中,科技元素也越來越多。於蕾介紹,節目組全部翻新了舞美系統,並運用虛擬視覺技術,力求呈現更好的視覺效果。「科技和文物藝術品的發展要統籌兼顧。」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金元浦表示,融入科技因素,實現跨界融合是文物保護宣傳重要的發展方向。

不論形式怎麼活,史實及專業性都是根本。《國家寶藏》第三季擁有9位歷史文化遺產相關負責人組成的專家團保駕護航,大量的一手文獻資料為節目奠定立身之本。於蕾介紹,針對每一個歷史細節,小到人物扮演的服化道,大到歷史人物、文物故事,節目組都盡全力核實、查證。

一件件國寶背後,是一輩輩歷史文化遺產守護者、傳承者盡施己力的辛勤付出

近1700年,是敦煌莫高窟從十六國前秦時期始建到當代走過的風雨歷程;

近57年,是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1963年大學畢業前往敦煌工作至今的奮鬥歲月。

初來敦煌工作,樊錦詩感受到了物質上的巨大落差。生活上,從首都來到西部大漠,迎接她的是和同事們住土屋、喝鹹水、點油燈的日子。物資匱乏、環境閉塞、交通不便、荒無人煙。洞窟裡面極美,研究環境卻「極差」。離開洞窟時,沒有棧道,只能膽戰心驚地走一根長木頭及其左右兩側分別插入短木條的「蜈蚣梯」。

但在精神上,她卻極充實、滿足。她說,在敦煌越久,越深入地接觸它之後,就越發地感嘆敦煌藝術博大無邊,仿佛有一種很強的磁力,牢牢地把人吸引住。

因為熱愛,她選擇堅守。組織起草《甘肅敦煌莫高窟保護條例》,平衡洞窟保護和遊客遊覽需求;參與風沙防護、崖體加固等工程,保護洞窟壁畫免受侵害;推動壁畫數位化建設,建立敦煌石窟數字檔案,加強國際交流……一系列舉措,護文物平安,將文物久傳,既利當代人,亦為子孫謀。

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以文物保護為己任,勤懇鑽研,甘願奉獻,守拙抱樸,不計名利,這是如樊錦詩一般的代代文博人、文物保護者、考古學者等歷史工作者的生動寫照。

「節目錄製中,聽了老一輩克服萬難在戰火中為古建築測繪留檔案的感人故事,我非常感動。」馮小剛對記者說,他們在戰火中守護古建築的壯舉和為城市發展所做出的努力,是造福萬代、延綿千秋的。

泥土色是考古學最生動的底色。「只有腳踏實地,深入考古一線,才能發掘歷史史實、還原歷史脈絡。」劉慶柱告訴記者,作為歷史工作者,還要保持探索和熱愛精神。歷史研究、文物保護大都是面對未知找答案,保持探索狀態可以讓你更加充滿動力,而熱愛則能幫助應對相對枯燥的工作。

面對潛心探索的文博前輩和珍貴異常的國寶文物,於蕾及製作團隊也用紮實的文物考究、資深的專家團隊為節目的專業性護航。第三季前期的探索籌備就花了近2年時間,今年2月項目開啟後,團隊克服疫情困難,打了一場攻堅戰。

「每個編導做一期節目就好像讀了個研究生,從查閱典籍、整理資料,到通過視頻遠程調研、和專家案頭座談,再到結合傳播規律到社交網絡平臺尋找觀眾興趣點、腳本撰寫,團隊經過了無數波折和考驗」,於蕾告訴記者,這趟求取真經的文物保護之旅,大家終不負苦心且甘之如飴。

看完節目的觀眾告訴記者,節目中文物、劇情涉及的歷史知識,都有解釋和古籍出處,劇情演繹的情節、服飾也很考究,在國寶推薦環節,相關博物館的負責人會陳述保護詞,「看出來下了功夫,很用心。」

中華文化賡續綿延,與世界文化交相輝映、互相交融

無論是創新表達方式的文博節目,還是傳承守護文化遺產的代代文博人,共同的主題都是保護歷史文化遺產。

眾所周知,中華文明具有獨特文化基因和自身發展歷程,植根於中華大地,同世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與時代共進步,有著旺盛生命力。歷史文化遺產作為中華文明具象的承載,展示了中華文明的起源和發展脈絡,其取得的燦爛成就和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是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當把中華文明置於人類文明的長卷,感受中華文化與世界文化交相輝映、互相交融,促進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對於當今全球化受到挑戰的世界,極具借鑑意義。

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館藏中,有一件1953年出土於新疆阿拉爾墓地的北宋靈鷲紋錦袍十分引人矚目。

作為中國出土最完整的織錦袍服,其袍身用料為三枚左向斜紋緯棉,圖案為宋代流行的毬路紋,並以龜背、聯珠紋等漢族傳統紋樣裝飾。同時,錦袍紋內飾的一對靈鷲,在漢文化中很少見,是古代波斯教的靈魂守護神。經過研究,確定其為西域胡人衣物。一件錦袍,用了北宋的絲綢、中亞的紡織方法和波斯的紋內飾,堪稱中西合璧的經典之作。

12世紀傳入歐洲的造紙術和15世紀傳入西方的活字印刷術,加速了啟蒙運動、文藝復興的進程;13世紀,指南針傳入阿拉伯和歐洲各國,為歐洲航路開闢和發現美洲提供了重要條件;13世紀中期火藥傳入阿拉伯,後由阿拉伯傳入歐洲,成為助推近代社會變革的關鍵技術發明。

物質文明豐盈,精神文明亦盛。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陳來認為,中國哲學中「和而不同」的哲學淵源與審美追求,反映了中華文明以「和」為內涵的世界觀,體現了與排斥「他者」狹隘文化觀不同的與人為善的文明態度。

面對今年全球疫情考驗,劉慶柱表示,中國偉大的抗疫實踐凸顯了我國優良的傳統文化。「我們用責任擔當、愛國情懷、家國理念,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

文明互鑑,交流互通,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用全局性、全球性的戰略眼光,以開放、包容的氣度,在辦好自己的事的基礎上,聚焦人類生存發展的共同問題,攜手共進、守望相助,才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鑰匙。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客戶端新版上線

敬請關注!

更多內容,為您推薦

域腐

相關焦點

  • 《國家寶藏》第三季即將開播 靳東化身鄭和演繹國寶故事
    《國家寶藏》第三季即將開播 靳東化身鄭和演繹國寶故事 2020-12-05 19:07:04》第三季將在央視綜藝頻道(CCTV-3)正式首播。
  • 《國家寶藏》第三季即將開播,靳東化身鄭和演繹國寶故事
    新京報訊(記者 劉瑋)12月6日(本周日)20:30,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三季將在央視綜藝頻道(CCTV-3)正式首播。首期節目將讓來自故宮博物院的明永樂青花海水江崖紋三足爐、金嵌珍珠天球儀和午門三件國寶「開口說話」,共同解讀歷史密碼。
  • 《國家寶藏》第三季12月6日開播 靳東、張子楓化身國寶守護人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三季將於2020年12月6日起,每周日晚20:30檔央視綜藝頻道正式開播。自2017年第一季,《國家寶藏》憑藉對國寶前世今生的創新演繹和令人驚豔的視覺效果,備受觀眾喜愛,引發收視熱潮。
  • 現在年輕人流行「追國寶」?大熱綜藝《國家寶藏》第三季正式開播
    擲地有聲的話語,來自於「現象級」的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這檔由央視傾力營造的節目,以「明星+國寶」的創新表現形式,可以說早在三年前就開啟了「明星帶貨」的熱潮,將那些沉睡在博物館中的國寶文物,帶到了時代的聚光燈下。
  • 《國家寶藏》第三季今晚首播:三星堆國寶入選
    青銅縱目面具金杖一號青銅神樹去故宮賞金嵌珍珠天球儀、到敦煌研究院看敦煌遺書、在廣漢三星堆博物館欣賞一號青銅神樹……不用打飛的奔赴全國各地,12月6日開播的央視《國家寶藏》第三季將攜手包括三星堆在內的9座歷史文化遺產,帶你看文物的前世今生
  • 《國家寶藏》第三季正式開播 你看了嗎?
    時隔兩年,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三季正式開播,9座中華文明歷史文化遺產、27件國之瑰寶重磅亮相,更有多位明星和博物館館長加盟……真·寶藏節目回歸,你看了嗎?國寶背後,有這些不為人知的歷史在《國家寶藏》第三季的第一期,節目組為觀眾揭曉了一個藏了3年的「小彩蛋」。
  • 高分綜藝《國家寶藏》第三季,強勢回歸!
    一眼千年,盪氣迴腸,不同的守護人,講述國寶的前世今生。2017年《國家寶藏·第一季》開播,九家國家級重點博物館,帶我們走過華夏文明的腹心,領略「大國重器」們的前世今生;2018年《國家寶藏·第二季》開播,繼續為我們講述文物故事,看遍五千年文明孕育的盎然生機。
  • 《國家寶藏》第三季開播在即,25家博物館(院)傳遞「國寶印信」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峰《國家寶藏》第三季將於12月6日在央視綜藝頻道正式開播,據悉,該節目第三季攜手九座歷史文化遺產,帶著27件國之瑰寶,將繼續與寶萌們共話國寶前世今生,探討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和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
  • 《國家寶藏》第三季明日開播,要上節目的國寶你猜中了幾個?
    《國家寶藏》第三季明日開播,要上節目的國寶你猜中了幾個?國家寶藏的文案真的是一絕,每季的宣傳片都很好看@緣應嘆息-華殤:央視每次節目的文案和預告都是渾然一體的,《國家寶藏》的文案組都好喜歡,這個預告片也很有創意,一幕幕輪轉,一方窺見歷史塵埃,一方洞明別樣天地,期待第三季的節目,加油!
  • 《國家寶藏》第三季,他火了,寶藏攝影師趙震受央視表揚
    《國家寶藏》第三季開播以來,就受到了廣泛的關注,這一期為我們帶來的寶藏是秦始皇帝陵——跪射武士俑。隨後國寶守護人為觀眾介紹了為整個皇帝陵的每一個俑做」身份證「的寶藏攝影師——趙震。趙震在講述自己為兵馬俑拍照的故事,許多觀眾為他的赤子之心所感動,特別是講到在兵馬俑的臉上發現了當時工匠的指紋時,更是激動到哽咽。表示自己擁有全世界最棒的工作。趙震為了給照片拍出最美的自然光線,甚至會等一年,這些細節的背後,是耐心也是匠心,他的踏實篤行,是一筆財富,也是一份真正的」國家寶藏「。他的言行也收到了央視的表揚。
  • 《國家寶藏》第三季歸來 靳東張子楓精彩演繹國寶前世傳奇
    「真·寶藏節目」果然沒讓我們失望!12月6日,《國家寶藏》——這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優秀大型原創IP,被譽為「開啟中國古典文化綜藝元年」的現象級節目,歷時兩年醞釀與沉澱,在央視綜藝頻道翻開了第三季的風華開篇。以史為鏡,可鑑今朝。
  • 《國家寶藏》第三季歸來 靳東、張子楓精彩演繹國寶前世傳奇
    「真·寶藏節目」果然沒讓我們失望!12月6日,《國家寶藏》——這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優秀大型原創IP,被譽為「開啟中國古典文化綜藝元年」的現象級節目,歷時兩年醞釀與沉澱,在央視綜藝頻道翻開了第三季的風華開篇。以史為鏡,可鑑今朝。
  • 《國家寶藏》第三季歸來 靳東、張子楓精彩演繹國寶前世傳奇_新聞...
    「真·寶藏節目」果然沒讓我們失望!12月6日,《國家寶藏》——這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優秀大型原創IP,被譽為「開啟中國古典文化綜藝元年」的現象級節目,歷時兩年醞釀與沉澱,在央視綜藝頻道翻開了第三季的風華開篇。以史為鏡,可鑑今朝。
  • 《國家寶藏》第三季來了!看我們用多種語言為國寶「代言」
    闊別兩年《國家寶藏》第三季終於播出了!《國家寶藏》第三季探尋九座中華文明歷史文化遺產,攜手新一輪國寶守護人為觀眾講述27件國寶的前世今生,探討中華文明的形成及其對世界的貢獻。為國寶「代言」的,可不僅只有國寶守護人們。
  • 《國家寶藏》第三季將於央視開播!咱滴西安碑林與秦始皇陵來咧!
    承載著中華文明的博大和厚重,凝聚著眾多觀眾的愛戴和期待,記者今日從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獲悉,《國家寶藏》第三季正式定檔12月6日20:30檔在央視綜藝頻道開播。歷經600多天磨礪,《國家寶藏》第三季將攜手包括我省兩家文博機構在內的全國9座歷史文化遺存,帶著27件國之瑰寶,繼續共話國寶前世今生,探討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和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節目開播前,節目組近日舉行了「國寶印信」傳遞儀式——《國家寶藏》第三季9位文博機構「看門人」,從前兩季文博機構館(院)長手中鄭重接過印信,宣告第三季節目揚帆啟航。
  • 《國家寶藏》第三季開播 三件河南文物將重磅亮相
    陶三通本報訊(鄭報全媒體記者 秦華)12月6日晚,《國家寶藏》第三季第一期在央視綜藝頻道正式播出,國寶守護人靳東、張子楓、馮小剛為大家呈現了故宮博物院的明永樂青花海水江崖紋三足爐、金嵌珍珠天球儀和午門三件國寶。
  • 《國家寶藏》第三季正式開播 殷墟博物館3件文物將重磅亮相
    12月6日,伴隨001號講解員張國立滿懷深情的「告白」,央視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三季正式開播,首期呈現的是故宮博物院的明永樂青花海水江崖紋三足爐、金嵌珍珠天球儀和午門三件國寶,觀眾再次被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和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深深折服。
  • 《國家寶藏》第三季待播,楊紫文成公主造型驚豔,盡顯雍容華貴
    《國家寶藏》是一檔探索文化寶庫以及文物歷史的文博探索類節目,從第一季播出就廣受好評。節目以眾多位明星構成的「國寶守護人」為根源,採用情景劇的形式,講述文物背後的故事。近期《國家寶藏》第三季終於在萬眾期盼的呼聲中來了,官方發布了本季的首發陣容。
  • 《國家寶藏》第三季什麼時候播出 國家寶藏3嘉賓文物簡介
    《國家寶藏》第三季定檔播出了,該節目自開播以來就受到觀眾們的喜歡,第三季將視野延伸到中華大地上的9座歷史文化遺產,那麼,第三季什麼時候播出?九大博物館是什麼?下面小編就來說說。  國家寶藏第三季什麼時候播出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三季將於2020年12月6日起,每周日晚20:30檔央視綜藝頻道正式開播,節目共10集,每集100分鐘。
  • 《國家寶藏》第三季歸來精氣神兒「凸凸凸」
    「真·寶藏節目」果然沒讓我們失望! 12月6日,《國家寶藏》——這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優秀大型原創IP,被譽為「開啟中國古典文化綜藝元年」的現象級節目,歷時兩年醞釀與沉澱,在央視綜藝頻道翻開了第三季的風華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