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黃靖斐
由管虎執導的電影《八佰》票房已經突破30億,引發了一輪又一輪的話題和關注,目前電影還在熱映中,他和另外兩位導演郭帆、路陽執導的又一熱血戰爭電影《金剛川》,宣布提檔至10月23日上映。這部表現橫跨鴨綠江、血肉築橋梁的電影也迅速成為了年度最為期待的定檔影片。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一部講述了抗美援朝戰爭中一段鮮為人知往事的影片,與以往戰爭片不同,《金剛川》並非以正面戰場為主線,而是聚焦金剛川上的交通命脈工兵橋,以個體命運側寫殘酷戰爭。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導演管虎談到執導這兩部電影的心路歷程,並深度解讀了電影《金剛川》。
記者:同為戰爭片,這次《金剛川》對您來說,最大的不同和挑戰分別是什麼?
管虎:《金剛川》一個極大的特點,就是我們想把它拍的,比較疏離比較孤寂的一個氣氛。他們離戰場很遠,隆隆的炮聲一直在遠方,他們參與不了這種真正的戰鬥。他們所從事的這一切,就是應付突如其來襲擊,就是要把所有參加主攻的大部隊運過去。所以其實是幾個身處其間的,個體戰士的故事。所以這種孤寂拍下來,我覺得是另一個角度的動心、是另一種戰鬥。
坦率地說,跟以前的大家認為的抗美援朝不太一樣,不是大規模大兵團、坦克,不是這種狀態。是特別孤單的幾個人,等待的大部隊的勝利的狀態。
記者:您對戰爭頗為擅長,在《金剛川》的故事中,您又有怎樣的設計?
管虎:其實我對戰爭片不擅長,只不過男性導演都喜歡有機會做一次戰爭片。這其實是幾個個體的男性戰士之間的故事、戰爭年代兄弟之間的感覺。他們離得不遠,但互相見不了面,靠以往的一些情感交流,互相支持、幫助,最後集體犧牲。這麼一個狀態底下,我覺得是有一種主題可以探討,就是男人之間的故事,包括跟敵人之間,戰爭、友誼、血海。所有這一切,我都覺得特別讓我著迷。
記者:這次《金剛川》是鮮有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題材,有哪些新意設計?
管虎: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禦敵於國門之外的戰鬥,在電影拍攝之前整個情感充沛度就很明確了,註定了是符合大眾審美的電影。我們做的唯一的創新就是,我把鏡頭瞄向正式主攻之外的,為主攻做的準備。從這個角度進去,開始稍微沒把握,拍著拍著,演員的表演,比如張譯,給我很大的信心。
記者:這次《金剛川》的創作中,會集中在個體表現上還是群體形態呢?
管虎:個體上。其實電影的主題是犧牲,中國人之所以能把戰爭打到膠著的狀態,憑的不是武器裝備,而是勇氣和犧牲。這不是一個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的故事,而是這些人為了勝利集體犧牲的故事。在這個角度上,我認為可以把我們的勝利之本給到觀眾,而不拘泥於那種大兵團作戰方式。
記者:不同於您以往單人執導拍攝,這次與郭帆、路陽兩位優秀導演共同鑄就一部作品,彼此之間是如何分工協作的?
管虎:其實對我們三個來說,這次合作也是新經驗。這次完全是一個故事,不同角度,所以其實是個新經驗。我到現在可以坦率地說,還是挺新奇的,就是說有這種經驗在生命裡去完成。
郭帆導演有點理工男風格,擅長精耕細作,準確度極高,特效方面非常擅長,他主控美軍飛行員這一部分,是宏觀視角看戰鬥的。難度極高,郭帆導演完成度特別高。
路陽導演是大部隊當中一個小士兵的視角,隨部隊前行的,又有點情感因素,我覺得路陽導演拿捏得比較準確。而對於我來說是,除了綜合二位的東西,得把它捋順以外,還要完成比較慘烈的部分。所以合作上共同講一個故事,必定會有每個人的特點。我覺得我們都是顧及全局,把這個整體完成好,再施展個性。我挺慶幸能遇到這二位導演。
記者:吳京近年成為華語銀幕上的軍人形象代表,有很強的個人風格,這次二位有機會合作,拍攝過程有沒有給到您創作靈感?
管虎:我跟吳京其實是老朋友了,好多年前就非常熟識。他拍《戰狼》的時候,我們倆就聊過。我希望在《金剛川》中能拍出他另一面不太一樣的東西,這次還完成度挺好的。他除了他的英勇,也有一點痞,有點不守規則的老兵色彩,跟張譯形成強烈的反差。完成度很高,我相信也達到了觀眾的預期。
記者:您與張譯多次合作,這次他的角色有哪些不同於以往的設計?
管虎:張譯這次跟吳京是反著的,相對是一個有文化、剛入伍不久的兵。在影片中他叫吳京師父,性格相對比較細膩,但是最後他表現出了他名字「張飛」的一面,張譯身體裡面是有那種極為剛勇的東西,雖然是瘦弱的外形,但剛勇的血性出來後,把我們都給帶進去了,挺動人的。
記者:從拍攝上來看,他們的配合是不是很有默契?
管虎:他們不需要配合,已經完全跟生活中一樣了。從以前開始就互相逗,互相貧,在這戲裡就正合適,所以其實完全是本色出演了。
記者:您與魏晨也已經是三度合作,他有哪些方面的進步?
管虎:我是了解他的。他是西北孩子的內心,有非常男人、很漢子的那一面。我說他先別著急,一定要堅持把這種烈性漢子的形態灌注幾部戲,再談突破,他在越來越自信的情況下,這種汗津津的、頂天立地的漢子勁兒才能同時都拿出來。
記者:《金剛川》給觀眾傳達著怎樣的精神思考?
管虎:犧牲!他們其實面對的並不是真的敵人,全是空中來襲,隨時襲擊,所有的人都死去了。為的就是一個目標。這種是不被常人看的見的犧牲,有勇氣去記錄這種價值,我覺得對那些先烈,是一個紀念。很多戰士,後人並不知道他們是不是在前線犧牲的,電影的價值在這裡。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