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菊有英,芙蓉冷。
芙蓉花盛開在露冷霜寒的深秋時節,異彩紛呈,經霜愈豔。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裡曾經這樣描繪芙蓉花:「此花豔如荷花,故有芙蓉木蓮之名,八九月始開,故名拒霜。」
風露清愁,紅樓夜宴,黛玉抽到了芙蓉花籤,姐妹們說,除了黛玉無人能勝此花。
《群芳譜》裡這樣稱讚芙蓉花:「此花清姿雅質,獨殿眾芳,秋江寂寞,不怨東風,可稱俟命之君子矣」
難怪,在《紅樓夢》裡,曹雪芹把芙蓉花賦予給黛玉這樣美好的人。
盛夏時節,和我一起讀古詩詞,去邂逅那盛開在冷露清秋時節的芙蓉花。
01
新亭俯朱檻,嘉木開芙蓉。清香晨風遠,溽彩寒露濃。瀟灑出人世,低昂多異容。嘗聞色空喻,造物誰為工?留連秋月晏,迢遞來山鍾。——唐.柳宗元《芙蓉亭》
感悟:深秋的龍興寺,詩人倚著新亭裡朱紅的欄杆,欣賞亭子周圍嬌豔的芙蓉花。
早晨的清風把芙蓉花馥鬱的芬芳吹得很遠,夜晚寒冷的露水沾溼了它鮮豔的色彩。
露冷霜寒的清秋時節,芙蓉花依舊瀟灑地綻放,形態各異,百媚千嬌。
造物主真是巧奪天工,創造出芙蓉花這樣美麗的景物。
從早到晚,詩人留連在芙蓉亭中,久久不願離去。
在這個深秋的月夜,詩人安靜地聽著山寺斷斷續續的鐘聲……
柳宗元初貶永州的時候在龍興寺住過一段時日,和僧人重巽交往頗深,曾經寫了一組詩贈與重巽,這首《芙蓉亭》便是組詩之一。
千姿百態的芙蓉花綴滿枝頭,令人賞心悅目,給詩人憂鬱的心頭注入了一道明媚的陽光。
世人曾讚譽柳宗元這首《芙蓉亭》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因為在此詩中,詩人巧妙地風景詩、詠物詩、山水詩熔為一爐,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寓意深遠。
02
芙蓉金菊鬥馨香,天氣欲重陽。遠村秋色如畫,紅樹間疏黃。流水淡,碧天長,路茫茫。憑高目斷,鴻雁來時,無限思量。—宋代:晏殊《訴衷情·芙蓉金菊鬥馨香》
感悟:歲歲重陽,今又重陽。芙蓉花和金菊爭芳鬥豔,平分秋色。
金風送爽,天高雲淡,遠處的鄉村,層林盡染,如在畫中。
秋水無波,清澈明淨;天高氣爽,萬裡無雲。
天遼地闊,前路茫茫,不知要如何把握。
登高遠眺,鴻雁來賓。每逢佳節倍思親,憂思不斷,思念無限。
03
溪邊野芙蓉,花木相媚好。半看池蓮盡,獨伴霜菊槁。——宋.歐陽修《芙蓉花二首》
感悟:小溪邊的芙蓉花開的正好,池中的荷花已經開過了,只有木芙蓉和那傲霜的菊花一同在秋風中傲然綻放。
拒霜一樹碧叢叢,兩色花開迥不同。疑是酒邊西子在,半醒半醉立西風。——宋.顧逢《二色芙蓉花》
感悟:一叢叢綠油油的芙蓉花,開著紅白兩種不同顏色的花朵。
芙蓉花粉白嬌羞,輕輕地搖曳在秋風中,嬌憨慵懶的樣子象極了宿醉未醒的美女西施。
汪曾祺說,芙蓉花有一特別之處,紅白相間,初開白色,漸漸一邊變紅,終致整個的花都是桃紅的。
水邊無數木芙蓉,露染胭脂色未濃。正似美人初醉著,強抬青鏡欲妝慵。——宋.王安石《木芙蓉》
感悟:池岸上種植了許多嬌豔欲滴的木芙蓉,一夜清露浸染,花朵胭脂般的顏色略顯淡泊。
臨水照花,嬌羞慵懶,芙蓉花似不勝酒力的美人攬鏡梳妝。
據《長物志》裡記載,芙蓉宜植池岸,臨水為佳。
芙蓉照水,美人梳妝,美不勝收。
五代詩人譚用之雨中遊香江,兩岸上芙蓉花開得正好,繁花似錦,璀璨如雲。
於是,詩人作了一首七律《秋宿湘江遇雨》,因為詩中的這句「秋風萬裡芙蓉國」,湖南大地則得了一個詩意的美稱——芙蓉國。
汪曾祺說,楠溪江邊的村落,村外、路邊的茶亭簷下,到處可以看見芙蓉。
本是尋常的茶亭,因為有了芙蓉花的存在,自然就增添了別樣的情致。
茶韻悠悠,花香四溢,這真是一個美好的所在,喝茶,賞花,聊天亦或發呆,悠閒又愜意。
千林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原來,人們喜歡芙蓉花,不僅僅是因為它的外在美,還因為它所獨具的內在美……
本文劉玲子candy原創,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立即刪除,謝謝您關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