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華山論劍,對整個武林影響極大,不僅以和平的方式,解決了武學寶典《九陰真經》的歸屬問題,還決出了天下第一高手。
華山論劍平息了一場武林浩劫,也成就了五位高手,東邪黃藥師、西毒歐陽鋒、南帝段智興(一燈大師)、北丐洪七公、中神通王重陽五人,因此名震江湖。
此次論劍,是由全真教創派祖師王重陽組織的,最終的獲勝者也是他,他也因此被江湖同道公認為天下第一高手。
王重陽之下是四絕,分別是黃藥師、歐陽鋒、段智興、洪七公四人。他們四人武功不相上下,並列第二,也可以理解為佔據了武林高手排行榜的第二名到第五名。
四絕之下是裘千仞,號稱「鐵掌水上漂」,乃鐵掌幫幫主。此人武功高強,生平有兩大絕技,其一是鐵掌神功,其二是輕功。他的武功,與四絕差不多,小說中評價不相上下,實際上有一點差距,但不大,在武林高手排行榜排第六名。
裘千仞之下是周伯通,號稱「老頑童」,是全真教元老,王重陽的師弟。他的武功也不錯,但與五絕、裘千仞相比,還是有些明顯的差距,在武林高手排行榜排第七名。
第一次華山論劍時期,周伯通的武功水平其實很尷尬,屬於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他的武功相比五絕、裘千仞,有明顯的差距,但又遠勝於全真七子、桃花島弟子、漁樵耕讀等人。
重陽宮一戰,周伯通與前來搶奪《九陰真經》的歐陽鋒交手。二人年紀相仿,但武功差距卻不小,僅僅三四十招,周伯通便敗下陣來,不敵歐陽鋒。
桃花島一戰,又是因為《九陰真經》,周伯通上桃花島找茬,因他口無遮攔,與黃藥師一言不合打了起來。結果可想而知,周伯通不敵黃藥師,被打成重傷,打斷了雙腿,困在桃花島十五年。
從這兩次大戰不難看出,周伯通的武功,相比五絕差距還挺大,甚至相比裘千仞,也略有不及。
因此,這時的周伯通,在武林高手排行榜上,只能排第七,但十五年後,他卻彎道超車,一舉超過了四絕與裘千仞,成為新晉天下第一高手。
而周伯通實現彎道超車,只用了十五年,也就是被困桃花島的那十五年。
首先,咱不得不說,周伯通的天賦是真的高,遠勝於全真七子之流,而且他心思單純,對於習武樂此不疲,勤修苦練,用心專研。
本來周伯通生性好動,很難真正靜下心來專研武功,要是他一如既往的生活,或許武功也只能循序漸進,難有重大突破。
但被困桃花島後,卻為他提供了一個完美的習武之地,加上黃藥師的壓迫與封閉的環境,讓他無法分心,不得不專心習武。
周伯通武功是王重陽親授,乃是正宗的道家玄門武功,被譽為「天下正宗」。
全真教內功有一大特點,前期築基進展緩慢,越到後期進展越快。周伯通在桃花島時,平心靜氣修習內功,專研武功,進展極快,按照他所說,若是在別處,起碼需要二十五年以上的時間,才能有此進展。
在桃花島期間,周伯通漸漸地明白了很多道理,對於武學的理解,也邁向了更高的層次,並且他極具創新精神,自創了兩門神功,「七十二路空明拳」與「左右互搏」。
「七十二路空明拳」是一門可以媲美「降龍十八掌」的至柔內家拳法,是周伯通從《道德經》中悟出來的武功,深奧無比,精妙絕倫。
「左右互搏」則有意思了,這門武功是技法,但卻不是運勁法門,小說中評價「千古未有之奇功」,而要練成這門武功,條件也很苛刻,與個人資質無關,就看修習者夠不夠單純,能不能心無雜念,從而做到一心二用。
雖然周伯通武功大進,但他卻不自知,因為他根本沒有想到將「左右互搏」運用到實戰中,經過郭靖的提醒後,他才得知自己的武功已經不弱於四絕。
隨後的事情,便有點超出周伯通的意料了,他本想搞惡作劇捉弄郭靖,讓郭靖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九陰真經》,結果老天跟他開了一個玩笑,讓他自己也無意間學會了真經中的武功。
這件事情違背了王重陽的遺訓,而周伯通對師兄王重陽又敬若神明,因此異常苦惱,想盡辦法要忘掉真經中的武功。然而這玩意,一旦纏身,那是一輩子也忘不掉,他自以為忘了,但每到關鍵時刻,卻總會不知覺地使出真經中記載的武功。
憑藉桃花島十五年的進展,加上自創的兩門神功,以及武學寶典《九陰真經》,周伯通的武功,已經勝過了四絕。
在桃花島時,就連一向自視甚高的黃藥師,都對周伯通的武功心服口服,自認不如,承認周伯通是天下第一高手。《神鵰俠侶》中,第三次華山論劍時,小說中也提到,周伯通的武功,要略勝於黃藥師、一燈大師二人。
煙雨樓之戰,在不用《九陰真經》中記載的武功的前提下,周伯通仍舊能與黃藥師打成平手。由此可見,即便沒有《九陰真經》,周伯通的武功也已不弱於四絕。
此戰之後,周伯通又與裘千仞交手,僅靠「七十二路空明拳」便可與裘千仞打成平手,再加上「左右互搏」便可勝過裘千仞。
此時王重陽早已仙逝多年,當世高手,只剩下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外加一位裘千仞,而這些人,武功都不及周伯通。
顯然,周伯通此時已經成了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高手。僅用了十五年,便彎道超車,武功先後超過了裘千仞與四絕,成為新晉的天下第一高手。
第三次華山論劍時,周伯通繼承王重陽在五絕的位置,成為「新五絕」之首,號稱「中頑童」。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是卓爾不群黃老邪,歡迎關注,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