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砸錢賺吆喝的電影,《阿修羅》說第一沒人敢稱第二。
2018年7月上映,上映之前噱頭多多,主演吳磊、劉嘉玲、梁家輝,小戲骨和老戲骨統統都有,而且電影的內容世界觀龐大,橫跨天界、阿修羅界、人界、魔獸界、餓靈界和煉獄界六界,人性、欲望、愛、勇敢等多種情緒交織,核心藝術框架脫胎於東方文化的「六道輪迴」,如果能夠講好故事的話,也不失為一個史詩級的大片。
但是電影僅僅上映了3天就撤檔了,票房加起來還不夠5000萬,與號稱投資7.5億的數量相比實在是慘不忍睹!
豆瓣上最高贊的評價,是「拿出千分之一的經費,請一個好編劇,會死系列」。雖然號稱聯合了13個國家一起製作,籌備了3年之久,用六面LED、2000平米場景為特效製作服務,手工製作了2000多件道具,給觀眾呈現了無比華麗的場景,依舊是一部沒有精神價值的作品。
在《阿修羅》的紀錄片裡,稱製片人就提了三個字,「阿修羅」,只有這三個字,別的什麼都沒有,就開始做電影了。然後請來了好萊塢的編劇,沒有給故事,沒有給人物,就讓人家給出一個劇本的框架,然後再往裡面添人物,填素材(真的是一個堪比要五彩斑斕的黑的甲方)……
不是說這樣拍電影不行,《東成西就》不就是變拍邊寫出來的麼,最後還成為了一個經典喜劇。但是定位裡含有"世界觀、欲望、跨界"等字眼的電影也這麼弄劇本,基本上就是槽點滿滿了。
首先是在人物塑造上,身為牛逼閃閃的阿修羅王開口說話的時候仿佛是個可以毀天滅地的王者,結果是個連叛軍都感知不到的青銅,主角如意依舊是真善美的化身,但多真多善多美靠的都是自己的嘴皮子在說,最後打敗反派的也不是他,是人家自己頓悟了、放棄了。
其次是劇情上,很好理解的一條線,大概就是阿修羅要第二次造反,但是得找到第一次造反時被弄掉的頭,而反對他的正義之軍就阻止他找到,剛巧男主就是那顆頭,剛巧在人間變得真善美了,於是和正義之軍一起反抗阿修羅,最後成功了。
但是電影在其中加入了許多讓人捉摸不透的隱喻,也不交代人物背景,場景變化突兀,人物之間的情感互動也是淺顯輕浮的,也就導致整個故事散亂不堪,沒有任何代入感。
不可否認,它在一些形象設計、舞美、特效上確實好看,場景製作也足夠精美奇幻,的確很奇幻很好看,比如沙漠的純粹乾淨,海上宮殿的縹緲恢弘,在天上飛的逼真翅膀等等。只是光質感是真金白銀堆出來的也沒用啊,這些人物設定、歷史淵源有多少是源自中國的呢?無法得到觀眾發自內心的文化認同,又想要他們發自內心地掏出票子支持,這怎麼可能呢?
今天年輕的觀眾朋友們對電影審美的提升速度,已經超過了中國電影人製作能力的提升速度,可惜很多電影人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依然打著流量和「好萊塢特效」的噱頭堆砌作品。
最後套用一位大拿的話:
《阿修羅》的製作說是瞄著「中國電影工業化標杆」去的,特效不惜成本、希望在技術上達到許多個中國電影的由零到一。但問題是中國觀眾早就看慣了好萊塢的那一套,除非是以前聞所未聞的全球首個創意技術,否則觀眾不會為「中國第一個技術使用」而買單。
這部電影,也算給只盯著特效的電影人一個狠狠的警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