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標題,估計很多程式設計師朋友們說我又要販賣焦慮了,其實不然,我還是想通過這篇文章好好談談面臨中年危機的程式設計師該如何緩解焦慮。
也不知道什麼時候,35歲就被認為是程式設計師淘汰的界限,即使是網易、華為這樣的大型網際網路企業或者設備製造商,似乎都把35歲作為末位淘汰制的重要參考因素,更別說那些中小型的創業型網際網路公司了。
而這個年齡的程式設計師如果技術、學歷等硬性指標普通的話,面試屢屢碰壁是很常見的事,尤其是現在的疫情階段更讓程式設計師面試難的窘境雪上加霜。
有人說,35歲還找不到工作是你能力不行,誰讓你上學不好好念書,誰讓你平時不追求新技術夯實老本行等巴拉巴拉的嘲諷口氣,最近網上不是爆出有大齡程式設計師去阿里面試,人家簡單地問兩句後就直接甩出一句「這個年紀找工作的程式設計師都是垃圾」。
話說得是有點難聽,不過確實反映了當前國內的網際網路企業對三十歲以上的大齡程式設計師不受待見的行業現狀,那些技術不行、學歷普通的程式設計師已然淪為了鄙視鏈的最底端。
但是……那又能怎麼樣呢?
就應該拖著疲憊的身軀行屍走肉般地向一份僅能養家餬口的薪水搖尾乞憐?就應該天天焦慮然後靠多年前用加班換來的血汗錢度過餘生?就應該眼睜睜看著老婆孩子沒房子住沒學校收?就活該單身一輩子?
二十開發,三十架構,四十滴滴,這是外界對於程式設計師生涯的真實寫照,甚至很多碼農朋友們連架構的層級都沒有夠到便匆匆忙忙地過渡到「外賣滴滴」生涯了。
很多人不理解,高智商的程式設計師們為什麼不寫代碼就會去送外賣跑滴滴,當然這裡沒有任何職業歧視,只不過跑滴滴送外賣的門檻不高,而程式設計師即使降階擇業,也完全可以從事網絡以及信息科技相關的行業。
儘管外界的描述有些誇張成分,但卻反應了大齡程式設計師離職後不好找工作的行業現實。眾所周知,程式設計師薪資在所有行業中相對較高,即使普通院校畢業的本科生畢業三五年後在一線城市拿到月薪2萬並不罕見,所以突然跨行拿個七八千的工資的確難以接受。
那麼大齡程式設計師的出路在何方呢?我覺得至少可以從以下幾點考慮。
第一,不要焦慮迷茫
在我接觸的很多年近三十的程式設計師中,都有一個共同的「毛病」,那就是焦慮和迷茫,總是在想諸如「離職了了找不到工作怎麼辦」、「房貸要還小孩念書怎麼辦」、「以後靠什麼謀生」等問題,然後終日情緒低落不能自拔甚至甚至抑鬱。
其實,焦慮本身不是什麼壞事,至少證明這個人還在反思過去並且希望未來的生活的越過越好,但是陷入焦慮圈卻找不到出口才是大忌。好像一個程式設計師整天在想bug在哪,但卻缺乏必要的調試手段。
所以對我們來說,偶爾焦慮下是沒問題的,但是長達幾年的焦慮是不是應該反思自己的問題,比如缺乏自制力、三分鐘熱度、喜歡人云亦云以及淺談輒止等,這些根本性的東西不改變只會讓你隨著年齡的增長焦慮度與日俱增。
第二,找一份長久的事業
有人說,我能找到一份長久做下去的事業就不會焦慮了,話雖不假,但你有沒有想過曾經有一份你認為還不錯的事業擺在你面前你沒有珍惜,若干年後悲天憫人的時候才後悔當初,比如接私活做外包、轉行、做自媒體、創業等等,或許在那個時候你咬牙堅持一下也不至於今天舉步維艱。
往事如煙!既然我們無法扭轉過去,但至少可以把握將來,與其40歲碌碌無為的時候再來感嘆30歲無所事事,不如趁30多歲的時候找一件值得奮鬥的事一直做下去。
對於程式設計師來說,最擅長的便是在開發過程中鍛鍊出來的邏輯思考能力以及專注度,千萬別小看這些東西,它能讓從事很多與代碼無關的事,比如玩股票、寫文章、商業策劃等等,如果把十多年的擼代碼看成一種訓練方式的話,那麼遊戲背後所鍛鍊出來的邏輯思考能力才是精髓,而不是技術本身。
那麼,多久才是長久?這是一個哲學問題,相信地球上沒有幾個人能精確地給出答案,我覺得每個人對「長久」的定義不一樣,或許10年能保家人生活得不那麼拮据便是長久,未來的事,誰又說得準呢?
第三,找準方向做下去
再碼農行業有一種說法叫「全棧」,我其實非常不屑於這個詞,全固然好,但是全而不精有什麼用?如果全公司一百來人都是這類各種程式語言都是半桶水的碼農,公司的整體開發水平便是半桶水。
全都會不如一門精,而一門精的方法便是找到一個方向再全力以赴,我相信大部分大齡程式設計師失業並不是因為年齡本身,而是與年齡增長不成比例的技術提升,整天琢磨新技術不如把一門技術做到極致,如果整天去追隨新技術新框架而忽略自己的核心技術棧的話,時間會證明你是錯的。
所以說當你找準方向的話,就要堅定不移地執行下去,三天熱度肯定是行不通的,人家花了三年時間才小有成就,憑什麼你可以用三天或者個把月的時間令人矚目。
最後再總結一下
雖然說30多歲的年齡在程式設計師職業生涯中實屬「老人」,但是在人生的漫漫長路中尚處於巔峰時期,我們絕不能自暴自棄,更不能停止學習。
對抗焦慮最好的方式是讓那些值得自己全力以赴的事業佔據大腦,對於大齡程式設計師來說,無論你是已離職還是在公司打算混吃等死,如果你還焦慮的話就改變自己的思維和狀態,多想想未來40後的自己。
你若專注,便是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