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到有些視頻說某某投影3000流明,4000流明,白天不拉窗簾也可以看
說實話,這些真的有點看不下去了。作為一般用戶,購買的投影基本就是智能微投
或者是家庭影院投影
這一類的投影產品,基本都要比較好的遮光條件才有好的效果,不然你看到的畫面就是這樣灰灰的,我真不覺得這樣的畫面還有看的價值。
如果你真要白天不拉窗簾看投影,那麼到底需要多少亮度?今天我就來說一下。
視頻內容更加詳細
(發燒屋)投影儀真能白天看?別鬧了!教你看穿投影亮度的把戲
B站有4k版本視頻可以看
相信大家在研究投影機參數時,都會看到「流明」這個亮度單位
流明(Lumen)是一種光通量(luminousflux)的測量單位,指在單位時間內光源所產生的總光能。
但在實際使用中,單純比較投影機的流明,不是那麼全面,流明僅僅是測量投影機燈泡的光輸出能量,光到達幕布時,亮度就已經減少許多,而且,每個投影機的光效率不一樣,亮度衰減也就各不相同。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要用到另外一個標準化的亮度單位,ANSI 流明 (ANSI Lumens)
1、 投影機與幕布之間距離為2.4米。
2、 幕布為60英寸。
3、 用照度計測量幕布九宮格,每個格子中心點的照度,並取得平均值。
4、這個平均值乘以投影面積就是ANSI流明。
通常 ANSI 流明僅為光源流明的 1/3。例如標註3000 流明的投影機,改用ANSI方式計算可能只有1000 ANSI 流明,標註光源流明是一些廠商為了宣傳所玩的文字遊戲,這點大家需要多加留意。而這個1/3也只是大概,還是要看實際的測試數據,有的更多,有的更少,一般越高端的機器,這個水分就越少。
測量方法知道了,我們只要網上買一個這種照度計,幾十塊,家用測量足夠使用。
好了,現在我們知道了我們投影機的真實亮度。但是投影的畫面大小,也會影響整體的畫面亮度,我們看投影的時候投多大尺寸,亮度才合適呢?
如果你是全黑環境,比如我這樣的小黑屋,那麼SMPTE(電影電視工程師協會)
在ST 196-2003這份文檔上給出了屏幕亮度建議範圍,觀影室幕布中心亮度標準是14-18 fL(英尺朗伯)。
ST 196-2003《電影膠片——室內影廳或審片室放映銀幕亮度和觀看條件》(Motion-Picture Film—Indoor Theater and Review Room Projection—Screen Luminance and Viewing Conditions)
這裡我們又出現了一個單位,英尺朗伯 (Foot-Lamberts,ft-L) ,它是一種歐美常用的表示照度的單位,它表示每平方英尺上的流明度。
而英尺朗伯(Foot-Lamberts,ft-L)我們可以轉換成大家熟雪梨特 (nits),或者叫坎德拉每平方米(cd/m2)
尼特 (nits)是亮度單位用於表示屏幕的亮度,而英尺朗伯(Foot-Lamberts,ft-L)是照度單位表示幕布獲得了多少光。
英尺朗伯(ft-L)與尼特 (nits)的轉換關係: 1 ft-L =3.426nits
所以在小黑屋裡,你的畫面亮度應該在48-62nits,太亮或者太暗,都會讓眼睛不舒服。
有了這個指導亮度,我們可以根據公式 : 尼特(nits)x屏幕面積xPi (π)= ANSI流明.
來計算所需要的ANSI流明, 比如100英寸,你需要有415-536 ANSI流明的投影。
而其他光線環境所需的ANSI流明,我們可以看這張表。
比如,在晚上微光的環境,你需要80-100nits的畫面亮度,開燈的房間,需要150-200nits的畫面亮度,所以回到我們最開始的問題,如果你想在白天不拉窗簾的情況看投影,你需要有300-400nits的畫面亮度,如果投100寸請至少準備一臺有2597ANSI流明的投影機,如果按照1:3的換算,這臺投影需要有7793流明的光源亮度。一般的家用投影很難達到這個亮度。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就請點讚收藏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