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比1擊敗喀麥隆後,巴西隊完成了自己在世界盃決賽圈的第100場比賽。縱觀歷史,巴西在過去64年拿到了五座世界盃冠軍獎盃,成為這一賽事最出色的球隊,但1950年的那場噩夢,也一直籠罩在巴西人心頭,他們迫切希望在馬拉卡納舉起金杯,抹去這段不堪回首的歷史。
京華時報巴西利亞專電記者周磊
手記
人見人愛大菲爾
在巴西,國家隊教練或許是最難幹的職業,因為巴西人人懂球,誰都可以在嘴上炒教練的魷魚。能坐穩這個位置的,恐怕就只有備受球迷歡迎的「大菲爾」了。
巴西足協本來打算讓梅內塞斯擔任本土世界盃的主教練,但他上任後成績平平,也無法擺平大牌球員,最終被斯科拉裡取代。斯科拉裡是巴西隊2002年在韓日世界盃奪冠的主帥,一向以嚴格治軍著稱,即使是大名鼎鼎的「3R」,也唯他馬首是瞻。以年輕球員為主的巴西隊,對這位功勳主帥十分敬重,在聯合會杯和熱身賽也一路高歌猛進,看起來在本土捧杯已經是萬事俱備。
對於個性十足的「大菲爾」,巴西球迷也是罕見地一致認可。昨天賽前介紹雙方陣容,斯科拉裡得到的歡呼聲僅次於內馬爾,即使是他換下內馬爾,巴西球迷也沒有送上噓聲,反而大唱「菲利波之歌」來讚揚斯科拉裡。一位巴西球迷表示,如果斯科拉裡都不能帶領這支巴西隊奪冠,那麼就沒人行了。時尚雜誌《GQ》的巴西版也用斯科拉裡作為封面人物,足見這位主帥的跨界影響力。
雖然斯科拉裡在巴西家喻戶曉,最近還是出現「李鬼」,鬧出了一則匪夷所思的笑話。巴西記者孔蒂在飛機上偶遇了「斯科拉裡」,隨即展開採訪,並給《聖保羅頁報》發回了大篇報導。稿件見報後才發現,原來他採訪的只是一個和斯科拉裡長相接近的人,根本不是真正的「大菲爾」。球迷們對此反應強烈,有人在推特上寫道,「難道一個連國家隊教練都能搞錯的人,有資格在報紙上報導足球麼?」能夠犯下如此業餘的錯誤,孔蒂也不能怪球迷炒自己魷魚了。
歷史壓力影響球員
很多人對於巴西隊小組賽的安排有疑問。巴西隊分別在聖保羅、福塔萊薩和巴西利亞進行了3場比賽,沒有到巴西的足球聖地、位於裡約熱內盧的馬拉卡納球場比賽。對於這樣的安排,巴西球迷大多毫無怨言,昨天在巴西利亞觀看了比賽的達米安表示,「那裡只應該是決戰的地方,晚一點兒去對球員們有好處」。
巴西人不願提及的歷史,是1950年的決賽。作為二戰後的首次世界盃決賽,在巴西新建的馬拉卡納體育場進行。按照賽制,巴西拿到平局就可以奪冠,結果他們1比2輸給烏拉圭。直到現在,巴西人都對那段歷史耿耿於懷。作為親歷者之一的記者路易斯表示,巴西此後儘管拿到了5次世界盃,但這次失利帶來的影響,卻是相當長遠。
在本次世界盃前,巴西隊的心理醫生專門做了報告,呈給斯科拉裡,陳述64年前「馬拉卡納打擊」對球員造成的心理焦慮。裡約州長費爾南多的態度,或許多少反映了球員們面臨的壓力,「如果巴西隊在馬拉卡納再次輸球,特別是輸給阿根廷,那麼我只有自殺了」。
不願面對悲慘記憶
1948年,巴西舉國上下開始建造馬拉卡納體育場。路易斯透露,當時二戰剛剛結束,巴西參加了反法西斯陣營,世界盃主辦權是巴西在國際社會上獲得的一次獎勵,能夠讓他們通過這一賽事激勵民眾,並創造建國以來首個重要時刻。
但現實總是非常殘酷,巴西意外地1比2輸給了烏拉圭隊,這也成為名垂青史的「馬拉卡納打擊」。何塞當時是一個年輕的銀行職員,現在已經年過花甲的他,清楚記得當時收音機播報帶來的絕望感,「吉吉亞進球了,突然所有的聲音都消失了,好像20萬人一起死掉了。」
巴西劇作家羅德裡格斯認為,那次失利給巴西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負面情緒,人們一直沉浸於失敗,甚至形成了一種自卑感。1956年,巴西總統庫比契克將首都遷到了巴西利亞。在路易斯看來,這多少也放下了巴西人心中的擔子,「在那次失利以後,裡約熱內盧作為首都,總是會帶給人糟糕的回憶。這次遷都是個行政決定,在百姓心中,它還有另外一些意義。」
期待決戰抹去陰霾
當費爾南迪尼奧打進那腳精彩的捅射,整個巴西利亞國家體育場歡聲雷動。球迷們盡情高唱,比賽結束後也久久不願離去,在小組賽最後一輪,桑巴軍團總算展現出了風採。巴西隊首戰勝利飽受爭議,次戰又沒能拿下,來自環球電視臺的塞薩爾認為,球員們一直背著巨大的包袱踢球,這和「馬拉卡納打擊」不無關係,「他們知道自己要回到那座球場,在那裡不容許再次失敗,他們從小耳濡目染。」
作為「馬拉卡納打擊」的罪人之一,當時的門將巴博薩後半生都飽受指責。同樣受到批評的還有後衛貝格德,他在比賽後搬離了裡約,以免受到騷擾。
當巴西隊第100次踏上世界盃決賽圈,在首都巴西利亞擊敗喀麥隆後,媒體和球迷都在盡情享受勝利。按照賽程,巴西隊將在貝洛奧裡藏特進行1/8決賽,如果晉級則來到福塔萊薩,半決賽繼續在貝洛奧裡藏特,直到決賽才會登上馬拉卡納。
濟科認為,那將是巴西人都會關注的一場比賽,會讓他們放下歷史,面對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