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點開下方的音樂,然後再去看文章,會別有一番風味喔~
大家好,
歡迎觀看《AMC環球院線》的影評
我是你們這期的講解員,蘇欣
《鐵達尼號》,一部「永恆經典」,後世無法複製的「絕世佳作」
其實,《鐵達尼號》這部電影,在我的心目中,
一直是我認為最佳的情感電影。
因為,它不僅僅讓我在電影院裡「溼潤了雙眼」,
也讓我後來每當看到它時,都會止不住地流下淚水。
而一艘號稱「永不沉沒」的大輪船,
於公元1912年4月這個時間,
永遠地沉睡在了大西洋深不可見的海底裡。
故事流傳至今,
每當有人提及時,
都會成為「津津樂道」的話題。
也許,真的船上,
並不一定真的有,
「Jack和Rose的真實人物存在」,
即便如此,我依舊相信這個流傳至今的「愛情故事」,
堅信是有這樣的兩個人,
從「一見鍾情」到「一見永別。」
這般「虐心感人」的愛情故事
貫穿整部電影整體來看,
其實是在採用「插敘」方式來講述故事的情節。
當過了大半個世紀的「Rose」,
在透過「攝影機」看到,
已在深海中沉睡數十年的《鐵達尼號》,
看到它的「鏽跡斑斑」時,
慢慢回憶起了那早已封存已久的記憶。
那是在那艘郵輪上發生的故事。
故事把我們帶回到了遊輪未發生事故前,
那是一個擁有:
「燈火通明,精緻迴廊,喧囂筵席,」
的「世界級豪華鐵甲第一遊輪」
然而,相比這些看得見的「世俗之物」來說,
更難能可貴的是某人單純的笑容,
儘管他從未說出「ILoveYou」。
對於《鐵達尼號》這部電影的「基調」,
我更加喜歡用「浪漫」來形容。
因為,在我看來,電影描述的就是:
一個「一見鍾情,跨越階層」的愛情感人故事。
影片裡的男主「Jack」通過「打牌」贏得了登上,
有著世界第一遊輪之稱的「鐵達尼號」
對於他那樣子一個"一窮二白」的年輕小夥子來說,
這簡直就是世界上「最完美,最幸運」的事兒。
當遊輪起航時,Jack向著岸邊送別的人揮手,
對於我這個看了好幾遍《鐵達尼號》的人來說,
不禁替他感嘆道,他是多麼的幸運,同時也是多麼的不幸,
幸運的是,當他登上了這艘豪華的遊輪時,他遇到了此生的真愛,
不幸的是,他在生命最燦爛的時候,把生的機會給了「Rose」,
而自己卻連同「遊輪」永遠地沉睡在這「冰冷」的大西洋海底。
倘若電影可以進行上下部分分開的話,
在我看來,電影的前半部分,更多的是向人們傳達著「溫馨」的感覺,
從而跟「撞上冰山」之後的:悽涼,悲慘」場景形成鮮明的對比。
從而使得觀眾能夠儘可能地感受到各種情緒。
《鐵達尼號》之所以能否成為「史上最經典之作」,
其偉大之處無不在於,
在呈現了一段「悽美」的愛情後,
也能夠向觀眾精準地傳達
「在災難面前人類的渺小,不堪一擊」。
在我看來,
影片中令人深思的片段當屬,
當災難來之時,
下等艙的乘客竟然被關在閘門之外,
因為他們必須得先讓「上等艙的乘客」上船求生後,
看到這個場景,讓我不禁地感慨道:
「是誰決定了他們不該被拯救?」
影片中,還有這樣的一個場景,那就是:
為了減緩進水速度,不得不將「鍋爐房」的閘門拉下,
但是與此同時,又讓多少底層工人被活生生淹死在水裡呢?
相比較之下,出現了下面的幾個群體。
相信這應該是導演的「用心良苦」向我們展示著當今的「階層現狀」。
有的人因為沒有資格上救生艇而不得不淹沒在水中,
而上了救生艇的人,卻在抱怨艇上位置太擠;
而有的人「為了救生艇上的一個位置」,
千方百計的「賄賂」船員,
有的人則毅然地拿起
「小提琴,拿起大提琴」,譜寫著這「生命最後的離歌。
一句「與各位合作是我的這輩子最大的榮幸。」
這是一種多麼「從容,直視死亡」的態度,
在災難來臨面前,選擇了以歌曲送別,
而這個時刻的他們,
雖然依舊是貴族眼中低人一等的「演奏家」,
甚至在這「人人自危,極力求生」的時刻,
並沒有人能夠認真聽他們的音樂,
但在電影裡,興許那些「嘈雜」的「恐懼」,映襯下的「或喜或悲」的曲調
竟然成為了「震耳欲聾」的背景音,
而船上的「驚慌失措」的人群儼然成為了「遠景」,
其實,在當時生命的最後時刻,
那樣子,可能是最有「尊嚴的告別」
當然《鐵達尼號》的沉沒是恐怖的,
當船身越來越傾斜,
船尾高高翹起,
巨大的螺旋槳在空氣中暴露無疑時,
接踵而來的便是,
船上燈光全滅,
遙看這廣闊的大西洋,卻無人救援。
當「Jack」攀撐在木板上,
對Rose說,「Rose,I Will love you。」
這無疑是全片唯一的一句告白,
而這句告白卻是在,
在希望快要破滅,瀕臨死亡的瞬間說出來的。
到電影的最後,「Rose」放開「Jack」的手,
「Rose」只能「眼睜睜地」看著「Jack」迅速地消失在暗藍色的大西洋裡,
看著「Jack」被「大西洋」漸漸地吞沒了,
也吞沒了,「Rose」最幸福的時光。
時隔多年以後,當「Rose」已經是「滿臉皺紋」的「世紀老人」,
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Rose」依然能清晰地回憶起「Jack」,
令人感到「難受」的是,「Rose」只能回憶了,
沒有「Jack」的照片,也沒有文字,甚至連「定情信物」都沒有,
留下的:只有一副畫,還有一顆「價值連城」的「海洋之心」。
此時的「Rose」顫顫巍巍的走上甲板,踩上欄杆,就像她多年前坐過的《鐵達尼號》那樣,
只是眼下這艘船並不像它那麼大而已,也不像它開得那般快,
並且此時「Rose」的身後也沒有「Jack」,
而就在這個時候,
「Rose」打開手掌,將那顆「精美剔透」的「海洋之心」,向前一拋,
於是,它就很快地消失在海水裡,就像當年的「Jack」那樣。
在「Rose」的生命,早就不會再有超越那時的「驚豔與傳奇」,
因為遇到「Jack」,可能是花光了一輩子的運氣才會和「Jack」相遇。
再也不會有人找到「海洋之心」,
再也不會有人記得「Jack」,
而這樣的「情懷,時光」,
在「Rose」看來,也只有「大西洋」配擁有。
鏡頭切換到「Rose」的床頭,
而她的床頭有許多照片,
此時的「Rose」也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了,
有了孩子,也去騎了馬,同時也擁有著許多快樂的回憶,
只是,這「幸福的種種」並不是和「Jack」一起經歷的。
其實,到了故事最後,《鐵達尼號》電影裡「遊輪」的下沉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因為再驚心動魄的感情到最後,
也會變得平淡如水,
再怎麼樣的「山盟海誓」,到最後也當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過日子,
電影的是在「最悲情」時結束的,而在「最美"時卻化作了「流星」。
其實,現在看來,
能像《鐵達尼號》這樣獲得「高度好評及追捧」的電影,
確實是「屈指可數」的,
在我的印象裡,
我就還沒有見過,
哪個人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不是在哭的。
記得,
2012年電影3D版重新上映時候,
我在電影院哭得像傻子一樣,
或許「卡梅隆」講的故事太過於真實,
真到我願意去相信它。
在我媽咪那一代人心裡,
電影《鐵達尼號》是當之無愧的「絕世佳作」,
而在我們這一代人的心裡亦是如此。
其實,電影最動人的地方是被歲月賦予了力量,
從而,讓《鐵達尼號》這部電影,
成為一代代人記憶中生生不息的傳奇。
好啦,這期的影評講解就到這裡啦,
感謝觀看《AMC環球院線》,咱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