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王音 秦朔朋友圈
· 這是第3339篇原創首發文章 字數 5k+ ·
· 王音 | 文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誠信文化是公司最重要的無形資產
中國企業家的典範、華為公司創始人任正非先生說過:「品牌的根本核心就是誠信。只要你誠信,你就可以活下去。我們的經驗說到底,就是一個誠信。」
華為在《致新員工書》(1994年12月25日發表於《華為人》,2015年任正非進行了最新修訂)中表述:華為多年來鑄就的成就只有兩個字——誠信,誠信是生存之本、發展之源,誠信文化是公司最重要的無形資產。誠信也是每一個員工最寶貴的財富。
大風大浪之時,以誠信為壓艙石的企業和企業家有機會沉著地抵禦風浪。而不誠信的企業,儘管有可能風雲一時,但更大的可能是曇花一現,並成為商界和社會的「負資產」。
庚子年,事不停。小藍杯的瑞幸咖啡就開演了一出鬧劇:今年2月美國調查公司渾水研究(MuddyWaters Research)發布89頁長的報告,指控納斯達克上市企業瑞幸咖啡涉嫌財務造假,虛增營業收入。瑞幸第一時間嚴正駁斥,然而4月初卻公開承認,根據公司內部調查,2019年的二、三、四季度公司總計偽造銷售額22億元人民幣。
要知道,瑞幸於2019年5月19日在納斯達克上市,公布過的2019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也就是29億元多。自爆造假後,瑞幸股價在一個交易日之內暴跌75%,此後繼續向下。5月15日,納斯達克發通知要求瑞幸退市。
此前創辦了神州專車、神州租車等網際網路車企的瑞幸創始人們深諳資本市場的嗜好,講一個數位化時代的故事給投資人聽。瑞幸稱自己是技術驅動的零售新業態,線上線下相結合,以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來優化系統和顧客體驗。小藍杯賣的是數位化的潮流。這實在是一種諷刺,自稱「作為數據驅動公司,致力於向投資者提供全面、準確的信息披露」的瑞幸咖啡,就是如此披露信息的,真的是自打耳光!
本世紀初的安然財務造假案
上市公司的誠信問題在每個市場都會存在。
本世紀初,美國發生了若干起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和欺詐案件,其中就包括安然公司造假案。曾經如日中天的安然公司以破產告終,案件發生後美國發布了包括薩班斯-奧克斯利法在內的一系列規範資本市場的法律法規,嚴格化對上市公司的財務監管和透明度要求,加大對妨礙司法調查和欺騙股東行為的懲罰力度。
安然公司總部設在德克薩斯州,破產前是美國最大的從事天然氣和電力銷售業務的能源公司,同時也涉足電信業務及金融業務。按照時下的商場流行語,安然是十足的顛覆者:創立了能源類的金融衍生產品,從而將能源商品金融化和證券化;創建了全球第一個電子商務交易平臺,交易能源現貨和衍生商品,年交易規模近2000億美元。安然多次被財富雜誌評為「美國最具創新精神公司」,即使在破產前一年仍名列財富世界500強企業的第5位(2001年度)。
好景不長。2001年10月,美國證券與交易委員會(SEC)開始對安然進行調查。幾周後安然承認未將巨額債務入帳,5年內虛報盈利總計約6億美元。隨後股價迅速跌到0.26美元,公司市值由最高時約800億美元縮水到2億美元。同年12月初,安然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
司法調查顯示,安然以設立特殊目的實體 (SPV) 和表外融資的方式,將巨額債務和業務虧損隱藏在由安然高管擁有控制權的若干SPV下,這些債務和虧損在安然的財務報表上不做反映;SPV系由安然的高管控制,對於這些關聯交易行為安然也未做信息披露。
最終,參與造假的幾位安然公司高管被控構成刑事犯罪。其中前CEO被認定犯有合謀、欺詐和內幕交易罪,量刑24年,作為個人向造假事件的受害者賠償4200萬美元(實際服刑12年後獲釋)。
安然造假案還把當時聲明赫赫的全球五大會計師行之一的安達信拖下馬。作為安然的外部審計師,安達信被指控審計標準輕率,以及在司法調查進程中銷毀了大量證據材料。安然事件之後,安達信聲譽掃地,不得不自行解散。
2008年,因造假案遭虧損的安然股票投資者和安然方面就股東群體訴訟達成了總賠償金額72億美元的和解,迄今仍是美國證券訴訟史上最大的和解金額;由與安然造假有染的若干家銀行、安達信以及安然若干董事出資向投資者支付賠償。
薩班斯·奧克斯利法出臺
安然案及其後美國曝光的另外幾起上市公司財務欺詐大案,嚴重打擊了投資者對資本市場的信心。
在此背景下,2002年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簡稱SOX)被提出。法案的兩位聯合倡議人分別是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主席保羅·薩班斯,和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主席邁克·奧克斯利。法案的正式名稱是「2002年上市公司會計改革和投資者保護法案」。
SOX法案在參眾兩院得到絕大多數的支持票(參議院99票支持1票棄權,眾議院423票支持3票反對8票棄權),同年7月經小布希總統籤署成為法律,對美國《1933年證券法》和《1934年證券交易法》做出了大幅修訂,強化對公司治理、會計職業和證券市場的監管。
安然事件及其後曝光的世界通信公司造假案等,暴露出企業管理層在內控方面可能存在嚴重問題。SOX法強化了上市公司的內控及報告制度,要求公司每年提供報告,以說明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及實施的有效性;公司CEO、CFO等公司高管對財報的真實性負責,提供不實財務報告將面臨10年至20年刑期;犯故意證券欺詐罪將面臨最高25年的刑期。
依據SOX法,美國證券與交易委員會成立了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其職責主要是監督上市公司的審計師,監督審計報告的全面、準確和獨立性,保護公眾投資者的利益。
PCAOB的成立,改變了美國會計師事務所此前一貫的自律管理(self-regulate)模式。SOX進而規定,在PCAOB註冊的非美國會計師事務所,若實質性地參與在美國公開發行股票的公司的財務審計業務,將比照美國本土成立的會計師事務所,同樣受PCAOB的監督。
公司信息披露和管理層應盡的勤勉義務
包括瑞幸在內的許多中國企業偏愛去美國上市融資。在美國上市確有諸多優勢和便利:美國採取註冊制的上市審核制度,審核流程一般費時10個月左右,比在國內申請上市要快許多;美國股市側重於考察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沒有國內那樣要求滿足上市前三年持續盈利的條件。此外,在美國上市還能提高企業的知名度。
瑞幸從成立到在納斯達克上市,僅18個月,據稱是世界範圍內從成立到公開上市用時最短的公司。可是,光速上市的瑞幸看來並沒有花多少時間和心思弄清楚公司上市意味著什麼,管理層要肩負怎樣的責任和義務。
美國證券市場規制以《1933年證券法》和《1934年證券交易法》為基石,由SEC監管證券交易活動。強調信息披露義務是美國證券市場規則的核心內容。SEC這樣陳述其使命:「保護投資者;維護公平,有序和高效率的市場;促進資本的形成。SEC致力於營造值得公眾信任的市場環境。」惟有上市公司全面、準確和及時地公開披露信息,投資者才能在信息充分的基礎上合理做出投資決策。
上市公司向股東進行充分的信息披露,與公司法規定的董事和管理人員履行受託人義務(fiduciary duties)密切關聯。董事和管理人員的受託人義務是公司法的核心內容,在世界各國的公司法裡均有體現。在公司治理結構中,董事會是負責公司經營管理的最高權力機構,董事對公司和股東負責,代表和代理公司和股東開展管理活動。中國傳統文化中也有「受人之事,忠人之托」的訓導,與現代公司法下的受託人義務一脈相承。
受託人義務包括兩項主要內容:其一是勤勉義務(duty of care),要求董事和管理人員以盡職和合理的方式做決策和處理公司事務,履行職責時秉持誠信,採取謹慎和符合公司利益的良好的方式。其二是忠實義務(duty of loyalty),要求董事和管理人員將公司利益置於自身利益之上,不進行與公司利益發生衝突的個人事務。
發生董事和管理層違反受託人義務的情況,一般股東有兩項訴權選擇,其一是股東可以直接起訴公司董事和管理層,要求向股東賠償遭受的損失。在美國,股東訴訟多以群體訴訟的形式進行。比如,公司披露信息不準確導致股價下跌,在相關期間買入股票受虧損的這一批投資人就可以劃歸同一群體。其中的任一投資者向董事等提出索賠要求後,該群體的其他投資人都可以參加該群體訴訟。
此外,股東也可以代表公司對董事和管理層提起訴訟,稱為派生訴訟(diravative actions),針對董事等的失職或利益衝突行為,要求董事向公司賠償損失。在這項訴權下,起訴的股東人群不受限於發生投資虧損的股東,公司的任何股東均有權提出派生訴訟。
在美國,針對證券欺詐而提出股東集體訴訟是非常普遍的,律師「或有收費」的獲酬方式是其中的重要推動力。慣例做法是,律師免費為公眾股東發起訴訟,並賣力召集符合群體資質的其他股東們一併加入,官司打不贏律師分文不收;如果打贏獲得賠償,則賠償金按事先約定的比例,如20%或更高,歸律師所得。所以,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切不可大意。在國內割了股民的韭菜,董事和高管們目前被索賠的風險可能還不大,但是在股東集體訴訟已經成熟化的美國,四處都有眼睛盯著上市公司的舉動。
外國公司問責法案
最近震動資本市場、與中國在美上市企業普遍相關的一樁大事是美國參議院於今年5月20日全體通過了《外國公司問責法案》(Holding Foreign Company Accountable Act),擬對SOX法作補充。
法案提出,如果在美上市的外國公司連續三年未接受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對公司審計報告的審查,那麼該外國公司將被停止在美國上市,適用範圍包括所有在美國各大證券交易所上市,或在受美國SEC監管的其它證券市場進行證券交易的外國公司。
這項問責法案由共和黨參議員約翰·甘迺迪和民主黨參議員克裡斯·范霍倫聯合提出。參議院通過該法案的當日,在眾議院也提出了類似內容的法案,且提案眾議員布拉德·謝爾曼恰是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下屬的投資者保護、創業與資本市場小組委員會主席。
法案雖然冠名為向外國公司問責,實質上以中國在美上市公司為針對焦點,讓PCAOB對於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的審計報告行使審查權。
儘管SOX法要求和授權PCAOB監管其轄下註冊了會員資格的各會計師事務所,由此途徑來審查會計師事務所對於各上市企業出具的審計報告,包括在美國上市的外國企業的審計報告,但是一直以來未能對中國企業付諸實行。基於對國家安全的考慮,根據《保守國家秘密法》和《檔案法》的要求,中國公司的審計報告底稿必須存放在境內,不得出境。
客觀地說,中美之間經過長期磋商,雙方達成了若干建設性的解決方案。如2013年5月,中國證監會和財政部與PCAOB籤署了一項執法合作備忘錄,約定在特定情況下,如已被SEC立案調查和執法的案件,經PCAOB要求,中方將提供相關公司的會計底稿。
儘管中美審計跨境執法合作取得了進展,但是備忘錄仍不能解決PCAOB對中國公司審計報告作常規審查的訴求。
根據PCAOB官方網站,基於今年4月匯總的信息,目前共有276家在美上市外國公司不接受PCAOB的審核,其中註冊地在中國內地或中國香港的共245家,另外31家公司註冊地在比利時或法國。
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的提出至少可以追溯到去年3月。提案參議員曾於去年6月致信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希望在中美貿易談判中加入問責中國公司審計報告的談判議題。
參議員甘迺迪在有關問責法案的新聞通告上,煽情地表示,因為不能對財務帳簿做審查,中國公司攫取了美國投資人辛苦攢下的以備養老和留給子女上大學作學費的儲蓄錢。
眾議員謝爾曼更是直指瑞幸:「如果早點出臺關於問責的立法,那麼美國投資者就能避免投在瑞幸股票上遭遇數十億美元的損失。」
美國要求審查在美上市中國公司的財務報告的強硬態度雖然並不是因瑞幸而起,但是瑞幸顯然在火上澆了把油。造假事件授人以柄,令美國政界大加指責中國企業的誠信和財務問題。
鑑於提案人的影響力及考慮到目前美國政府對中國的鷹派態度,問責法案被通過成為正式法律的可能性很大。
企業對財務表現和商業道德應當並重
渾水研究於2010年成立,十年來共針對超過19家在美國、香港等地上市的中國企業出具了調查報告,揭露商業欺詐和會計造假等問題,其中9家已經退市。近期,除了披露瑞幸造假之外,渾水的調查研究還指向愛奇藝和跟誰學兩家在美上市的公司。渾水屢屢得手,令中國企業在全球面臨一輪輪的信任危機。
在數位化新經濟蓬勃發展的當代,尤其在中國動不動就出現估值10億美元以上的獨角獸企業,企業家的誠信品德價值幾何?
先來聽聽股神巴菲特的訓導。巴菲特2020年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股東信中提到他選擇目標企業買股票的三個標準:淨有形資本取得良好回報;公司由能幹且誠實的管理者來管理;股票的價位合理。
「能幹且誠實」,即「德才兼備」,這是巴菲特衡量好的管理人的標準。關於誠信精神,巴菲特還說過:「20年才能建立起來的聲譽,可能5分鐘就被毀了。如果你想到這點,做事方式就會有不同。」
誠信的價值,在全球機構Ethisphere開展的調查中也得到了印證。Ethisphere從2006年起每年評選「全球最具商業道德企業獎」,表彰在遵守法律、公司治理、企業公民責任等等方面表現卓越的企業,包括公開上市公司和私人企業。2020年有132家公司榜上有名。Ethisphere持續進行追蹤調查,將獲獎上市公司的股價與同期的股市大盤股指數(Large Cap Index)相比較,發現前者在三年內勝出大盤股指數的10.5%,五年內勝出14.4%。可見,企業對於財務表現和商業道德應當並重,兩者是相互關聯的。
結語
希望中國的企業家們,尤其急於在數位化時代拼速度、趕時間的新興企業創始人們,不僅僅盤算如何圈錢,而能多些時間來思考巴菲特和任正非基於幾十年經驗所提出的教誨,以誠信樹人立業,辦企業不是為了曇花一現,不要讓誠信問題成為中國企業薄弱的「阿喀琉斯腳踵」,被一份份調查報告就戳得體無完膚。
作者多年從事於跨國公司法務工作,目前為哈佛法學院訪問學者。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圖片 | 視覺中國 」
原標題:《美國問責瑞幸:不要讓誠信問題成為「阿喀琉斯腳踵」》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