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人類歷史便知
戰爭一直都如影隨形,不管戰爭引發的原因是什麼,老百姓永遠都是遭罪的,正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而二戰無疑是人類的災難,主要是因為二戰總共將全球60多個國家都捲入了戰爭中,其規模和影響力都是其他戰爭無法相比的。而德國作為挑起戰爭的國家之一,給其侵略國家的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在同盟軍的聯合對抗之下,
二
以蘇聯、中國為首的反法西斯陣營取得了最終勝利,而在二戰中後期才加入戰場的美國,由於為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在戰後獲得了空前的國際地位和更大的話語權。不過有人曾進行過這樣的假設,如果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只和美國單挑,那誰才是最後的贏家呢?
三
如果一定要對這個問題進行解答,就必須要考慮到二戰爆發時的國際形勢,決定一場戰爭發展走向的因素通常不止一種,必須綜合考慮多方因素。要想取得一場戰爭的勝利,就離不開人力、物力等資源的支持,所以戰爭拼的就是對立雙方的國力誰更強。那我們就圍繞德國和美國在經濟、軍事等方面的表現來回答這個假設的問題。
四
第一個要分析的就是兩國的經濟總量,資料顯示,二戰爆發後,美國經濟總量佔比約為世界經濟總量的16%,而德國卻不到9%,只有美國經濟總量的一半多,這就表明,若是兩國發生軍事對抗,美國可投入到戰爭中的資金總量也比德國更多。而在國家重工業產出方面,工業產值和軍工水平又影響著該國武器的性能和數量,在工業產值上,美國依然是世界第一,據資料顯示,
五
當時世界上的工業產值有38%都屬於美國,雖然當時德國的工業產值也領先於不少國家,但和美國相比,由於其工業產值僅佔了世界的13%,所以德國依然落後於美國。 接著就對兩國當時的軍力進行對比分析,要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陸軍的戰力可是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軍之一,
六
像虎王這種重型坦克或是古斯塔夫巨炮等重火力武器就已經讓很多國家難以招架,但在這一假設中,德國陸軍卻需要面對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德國和美國之間的距離並不近,不僅隔著陸地,還相隔了大片海域面積,如果德國陸軍要到美國本土作戰,就必須先跨越崇山峻岭和大海,而那些重型坦克、巨炮也無法到達美國,一定程度上會削減德國陸軍的戰力,同時迎敵的美軍還有著德軍缺乏的主場作戰優勢。
七
而且德國海軍並不像陸軍那樣有著十分出色的戰力,不然也不會拿英國沒有辦法,再加上當時的德國海軍連航母這種海軍重型武器都沒有,因此德軍在離開本土後,其實並不具備遠程打擊能力。而美國海軍就和德國海軍形成了鮮明的反差,當時的美國海軍已經配備了比較完備的武器裝備,極大的提升了美國海軍的整體戰力,像能支撐美軍進行遠洋作戰的航母和火力強大的戰列艦,美國海軍分別都裝備了不少。
八
最後再來看看德國和美國在戰爭潛力上的表現,首先就是兩國的資源問題,德國進行擴張的原因之一就是其國內的資源已經極度匱乏,特別是石油、煤礦等影響著一國經濟、軍事發展的重要資源,而有著豐富石油儲備的美國,暫時還不會因為石油問題發愁。再來看兩國的人口總量,據資料顯示,美國在二戰時期的總人口約為1.3億,相比之下,
九
德國的人口總量卻一億不到,要少於當時的美國,一旦兩國開戰,德國可投入到戰爭中的兵力也遠比美國要少。在對經濟、軍事以及戰爭潛力這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後可以知道,如果德國和美國進行單挑,美國更有可能成為最後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