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時間越長越有一種入門容易精通很難的感覺,沒有誰能夠一種調釣打天下,也沒有誰能夠用一個線組一年四季通用(專釣大物和小白條的自動忽略)。釣魚肯定是要根據不同的細節和水情來搭配不同的線組來釣不同的魚。合理的搭配才是提竿中魚率的關鍵。不過這些影響漁獲的因素,一些高手們是不會主動告訴別人的,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這些細節話題,說得不好還請高手們多多諒解。
怎樣選擇浮漂,比如說在冬季作釣,魚在天冷的時候活性差,覓食慾望不是很強烈,口很輕很小,產生的吸力自然也就小,反應在浮漂上的信號就顯得很微弱。另外在釣黑坑滑口魚和老魚的時候,因為這幾種魚都是被多次釣放的,對餌料的警惕性特別高,輕易不吞餌。喜歡涮餌,用尾巴或魚鰭掃餌,用身體蹭餌,很多釣友遇到這種信號總是上不了魚,空竿率非常高,到最後還是不明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魚越大,膽子就越小智商就越高,尤其是鯽魚和鯉魚這種智商比較高的魚種。這時候可以選用軟尾孔雀羽浮漂和蘆葦漂。如果底釣小鯽魚可以選用細長身浮漂或者短腳長身棗核漂,目數不需要太多,11-13目就可以。小鯽魚的習性比較活潑大膽,總是一群鯽魚在搶食餌料,喜歡離底上浮出現截口。正常情況下釣小鯽魚一般用3.6或者4.5短杆就行,當然也要根據釣點的實際情況來運用。
釣大鯽魚建議選用長腳長尾的棗核漂,漂目15目左右。新手建議選用納米材料的浮漂,容易打理還不容易壞,價格也比較實惠,各方面性能也能滿足需求,況且這種形狀的漂穩定性比較好。漂的大小要根據水情和深淺來選擇,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要合理的搭配線組和鉛墜,以及魚竿的長度是否合理。我自己特別喜歡釣大鯽魚和鯿魚,所用的漂比較簡單,長腳長尾棗核漂,身形比較圓滑,水阻很小,1號和2號比較適合春冬兩季使用,3號適合夏季和秋天。
說完浮漂我們接下來聊聊鉛墜和子線,鉛墜的配置必須要根據魚竿的長度,目標魚的大小,浮漂等因素來決定。比如說釣小型鯽魚,線組配置為主線1.0或0.8,子線甚至為0.6或者0.4。用的基本上都是3.6米這類短杆,如果這時候用大漂大鉛,鉛墜落水的聲音你自己聽到都怕,更何況是魚了。如果釣6.3米長竿,如果用吃鉛一克的漂,那根本都拋不出去餌料。
很多釣友都糾結子線是長點好還是短點好,要我來說,應該根據季節的不同,水情和魚情的不同來分別應對。不能因為某大神今天用30釐米子線釣了幾十斤就去跟風。拿我自己來說,常在水庫和河流釣魚,一般用50釐米對摺,最長也不過60釐米對摺。如果是釣跑鉛或者悶竿,就用超短子線,15釐米對摺。不同魚情子線長度也不一樣,個人認為50釐米對摺在正常情況下能夠滿足大多數作釣場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