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量子點
當材料被縮小到納米尺度時(通常小於10 納米),電子或空穴在空間三個方向的運動都被限制住,於是得到具有零維結構的量子點,有時也被稱為人工原子。量子點通常是塊材半導體材料通過自下而上法製備而得。由於尺寸效應和量子限域效應,量子點往往具有新奇的光子學和電學特性。
與其二維形式相比,零維的量子點不但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積,更好的溶解性,更優異的物理化學性質,而且具有獨特的光學和電學性質。與傳統材料相比,類石墨烯量子點具有成本低廉、易分散或溶解、毒性低、生物相容性好等優勢,而且更易與其他材料複合,摻雜或者進行表面功能化修飾。
這些多樣化的特性為量子點在生物成像,癌症治,生物傳感光電子學、催化、超級電容器和電池等多個領域,特別是生物醫學領域的研究與應用奠定了基礎。
量子點的性質
光致發光(photoluminescence,PL):所謂光致發光是指以光作為激發光源,電子激發從價帶躍遷至導帶,隨後電子與空穴複合放出光子的現象。發射光的波長通常大於激發光波長,兩者之差成為斯託克斯位移。由於受量子限域效應、尺寸效應的影響,量子點通常具有特殊的能帶結構,往往具有優異的光致發光性質。這在醫學成像、細胞成像等具有良好應用前景。
光熱效應:電子激發光子後,由於晶格振動弛豫而放出聲子而不產生光子,並產生熱量的現象。例如,黑磷量子點具有典型的光熱效應,可以利用光引起的熱量釋放,用於殺死癌細胞,從而治療癌症。
量子點的表徵
透射電子顯微鏡(TEM)
利用高解析度透射電鏡(HR-TEM)觀察量子點的形貌、尺寸、鏡面間距。還可選用選區衍射模式,獲得衍射斑點,獲取晶格參數。
量子點的製備
電化學方法:
電化學法是常用的剝離二維材料的實驗手段。電化學的剝離方法通常是利用含有某種溶質的溶液在通電情況下,將某種電解質插層到二維材料之間,從而減少層間耦合,達到剝離的目的。
溶劑熱處理:
在特製的密閉反應容器(高壓釜)裡,採用水溶液作為反應介質,通過反應容器加
熱,創造一個高溫、高壓反應環境,使得通常難溶的物質溶解並且重結晶。
在水熱過程中可通過試驗條件的調節控制納米顆粒的晶體結構、潔淨形態與晶粒純度等優點。
總之,量子點具有優異的理化性質,是二維材料研究領域的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