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國時報刊載資深媒體人彭蕙仙撰寫的文章說,蔡英文日前表示,要以「臺灣資安」的專業模式,「打造屬於臺灣的『資安外交』。」看來,她又為臺灣「外交」打開了一扇門,或者說,她又創造了一個響亮的新名詞。
全球資安已走向整合AI核心技術的自動化智能協作與應變機制,目前仍以防火牆阻隔等被動式防禦為主的「臺灣資安」產業,要如何以所謂的「專業模式」,領先國際、以致於成為臺灣發展「外交」的利器,實在是需要很大的想像力。
細數蔡英文上任以來,已經喊出了一個又一個「外交」口號,一個比一個動人。例如去年7月,蔡英文「出訪」聖露西亞時,提出要推動「香蕉外交」,也就是讓臺灣農技團加入協助該國的農業。人口16萬人的聖露西亞曾與臺當局「建交」,後「斷交」,2007年「復交」。據蔡當局的說法,正是因為臺灣出錢出人出力拯救了該國的香蕉產業,所以聖露西亞又「重回了臺當局的懷抱」。從歷史經驗來看,臺灣也要慎防,哪天聖露西亞香蕉技術成熟、收成穩定後,會不會又琵琶別抱了呢?
今年新冠疫情鵲起,民進黨當局突發奇想,要發展所謂的「防疫外交」,這個想法不錯。但防疫的範圍牽涉太廣,高端的疫苗、中階的檢測試劑,臺灣連自用都沒有,遑論輸出,於是「防疫外交」限縮為「口罩外交」。
當臺灣民眾仍須天天大排長龍購買蔡當局限量配給的口罩時,蔡英文在4月1日宣布將捐贈1000萬片口罩支持疫情嚴重國家和地區的醫療人員。從此,「Taiwan Can Help」的布條和文宣就跟著口罩飛向各國各地。期間還發生因為運載口罩的華航貨箱掛著「CHINA AIRLINES」布條,引發挺綠人士強烈不滿,於是「華航改名」這個老哏又吵翻天,最後在現實上不可行而不了了之。不過,近日有外國航空迷拍到華航最新塗裝,「CHINA AIRLINES」移到了機尾,字體變得非常小,這也算是一種阿Q版的「去中」吧。
雖然民進黨當局的「口罩外交」立意良善,但可嘆世人大都不解風情。4月中,臺灣捐贈百萬片口罩給德國,但該國政府發言人在記者會上竟完全沒有提到臺灣,只說「感謝其他國家和地區幫助」;7月份,德國外交部官網在各國國情介紹專欄中,直接讓臺灣地區的所謂「旗幟」消失了,理由是該國遵行「一中原則」。
更別提,民進黨當局一直希望能以防疫成績和「口罩外交」,換取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門票,但臺灣在WHA於11月舉行的大會中,仍然沒有獲得以觀察員身份出席的邀請。證明「口罩外交」突圍有限。
香蕉、口罩,乃至於資安都很重要,臺灣有一顆助人的心,也很好,但好人好事去做就是了,何必一定要上綱到目的性那麼強的「外交」,還敲鑼打鼓唯恐天下不知,最後除了「大內宣」的自爽自嗨之外,這些花拳繡腿對「外交」的推進,根本沒啥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