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菲斯喵
2020年,女性向手遊在行業內註定是聚焦點。除了騰訊、網易紛紛布局之外,米哈遊也跳出擅長的二次元品類,在這一新領域中有所發力。
去年夏天,米哈遊首款乙女戀愛手遊《未定事件簿》公開。時隔大半年,遊戲在5月21日開啟第三次限量測試。在以一個更成熟的狀態面對玩家後,本作人氣攀升,在預下載階段中,曾位居 TapTap 熱門榜第一。
而《未定事件簿》受人關注的理由之一,必然包含這番好奇:米哈遊對於女性向遊戲市場,到底有著怎樣的理解?
在新的領域中拼積累
5月22日上午11點,《未定事件簿》測試服關閉下載通道。截稿前,遊戲獲得超過1500條測評,TapTap 評分維持於8.4分。在同類型的測試作品中,這樣的認可度不算低。
葡萄君在這兩天也體驗了米哈遊的乙女手遊,得出一句評價:肉眼可見的技術實力與美術水準,以及足夠優秀的劇情與人設。這也是多數玩家所給出的好評點。
《未定事件簿》是米哈遊在遊戲工業化道路上的新一代產品。其美術表現與 Live 2D 技術,有著米哈遊過去數年的經驗做支撐。而遊玩本作,我們也容易得出這樣的觀感:場景刻畫豐富細膩,Live2D 效果細膩生動。
從葡萄所呈現的動圖來看,Live2D 效果生動的人物,會給玩家帶來更充分的親近感,同時也能渲染出更具沉浸效果的場景。舉一例子,開篇主角誤闖男主左然的辦公室,目睹陽光之下姿態分明的「荷爾蒙」,這一場面在我看來,很有視覺衝擊力。
可以說,二次元與女性向品類的底層邏輯,有相同的地方。比如 CV,比如立繪。正因此,米哈遊能夠以自己的技術優勢,來切入自己從未涉足的遊戲市場。而對於女性向遊戲品類的競爭而言,美術積累從來是入局者不可或缺的部分。
非典型的題材與玩法
過往優秀的女性向遊戲,在題材上相對集中,比如校園戀愛、現代都市或者古風言情。如果按玩法來給女性向遊戲分類,範圍更是有限:換裝、模擬經營、戀愛養成等。而《未定事件簿》雖然是米哈遊的首款乙女遊戲,卻表現出了意料之外的成熟與不同。
這是款非典型的女性向遊戲。在葡萄君看來,尤其是在劇情方面,顯露出三處差異化。第一,是題材的新穎。在現代都市主題的基礎上,本作將題材細分至「律政+推理」。也就是說,在戀愛的劇情體驗之外,玩家於本作中還能建立起「職場+破案」的角色代入體驗。
事實上,本作所講述的正是新人律師的成長,以及她和所有NPC之間的糾葛。而在這種題材與世界觀下,遊戲的玩法循環也變得有針對性。除了傳統的人物養成之外,遊戲的玩法也由「詢問線索+收集證物+聯想推理+矛盾指正」這般類似於《逆轉裁判》的模式構成。
這裡對玩法稍加簡述一下:委託人出現,陳述案件,主角介入,詢問線索;接著,前往現場,收集證據;之後,根據證物,聯想推理;最後,於法庭之中,基於證物指出對方證詞的矛盾。
檢查證物,獲取線索
而劇情上的第二差異點,則是其圍繞律政題材所展開的情節編排。《未定事件簿》以破解案件作為推動劇情的關鍵。而在每個案件之中,懸念與陷阱交織、假象與謎團並存。在獲得真相之前,故事往往要經歷反轉。
舉個例子。遊戲第一章節,女主為捲入食物中毒案的善良大叔辯護。大叔一開始認定自己就是始作俑者。但在一番真相的探明後,我們才發現他是故意在替人背鍋。玩家作為律師,便是要在劇情的引導下,通過破案+辯護的方式,改變角色的既定命運。而這樣的故事設計,給玩家帶來了參與感。
圍繞這般推理小說的情節編排,《未定事件簿》在文本設計上也引入了不少伏筆。比如說,開篇出現的無關緊要的物品,將會是後續內容裡的重要線索。這意味著,玩家為了不錯過關鍵信息,需要集中注意力閱讀文本。好在,遊戲在其豐富的劇本中,設置了關鍵詞提示,並且提供了全程語音。
第三個不同之處,則是互動式的敘事手法。遊戲中,玩家在遇到關鍵劇情節點時,會面臨兩難選擇:A 或 B 分支,導向不同結果,也由此帶入玩家的價值判斷。說一個我記憶深刻的例子。在第一樁案件的庭審階段,玩家需要決定是否拿出決定性證據,選擇是,辯護對象身心遭受打擊;選擇否,嫌疑人或許逍遙法外。
這款遊戲,就是通過類似的決斷時刻的設計,讓玩家在法理與人情之間搖擺。
而作為一款乙女遊戲,目標受眾的訴求顯然不止於推理破案。《未定事件簿》倒是沒有在主線中花費大量筆墨來渲染戀愛情節。不過,遊戲專門設置了角色副本,供玩家推進與特定角色的關係。這一點,也是本作區別同類作品的地方。
靠近主流產品的人設
在葡萄君看來,《未定事件簿》並非完全求新求異的產品。至少在人設上,本作有意識地在向主流產品靠攏。
我的這層感知,源於四大男主的設定與氣質,能讓我聯想起曾紅極一時的《戀與製作人》,並且與競品遊戲裡的男主一一對上號。但這裡主要想說明的還是,本作覆蓋了市場上比較受歡迎的男性人設,比如青梅竹馬,霸道總裁,比如精英前輩與高冷天才之類。
《未定事件簿》裡的男主
《未定事件簿》裡的男主
不過,米哈遊在每一種典型人設之下,又結合題材融入了不少差異化的身份屬性與性格特徵。比如說,遊戲裡的青梅竹馬是懷揣心事的青年偵探;而霸道總裁由於年紀輕輕,又像是一個玩世不恭的「奶狗」;一位略帶危險氣質的心理學醫生,卻是整天一副紳士扮相;身為律師界精英的前輩,是主角視為偶像般的存在,雖然他為人表面嚴厲,又時不時流露出對新人的關切。
如果沒有這些貼合律政題材的細緻處理,我想,《未定事件簿》的人設也難免陷入俗套。
當然,米哈遊在人設處理上,也有其優勢。比如視聽層面的表現。除了豐富的Live2D動作外,本作中每個角色,甚至包括偶爾路過的快遞小哥,均由知名聲優配音。這些細節的加入,可以展現出角色更加立體的人設。
但不能免俗的是,本作的男性主角們,也成了遊戲商業化的部分。
《未定事件簿》在劇情推進之中,設置了比重不高的卡牌對戰關卡。對戰是以 1V1 辯論的形式展開,玩家需要通過出牌的方式,駁斥對方的無理言論。而各個主角們被設計成數值、屬性、品質不等的卡牌。
值得一提的是,遊戲裡的配角,在設計上也並不單薄。在葡萄君看來,每個登場人物,幾乎都做到了有血有肉,有自己的價值判斷。前文提到的大叔就是一例,既善良,又愚昧。
而在遊戲的第三章案件中,這般立體化的「小人物」就更多了。比如,有個路人保姆是個可憐人;但縱容犯罪者,包庇真兇的做法與邏輯,又讓人覺得她頗有些可惡。
一款女性向手遊的吸引力,不可能全然由主角構成。一個立體、豐滿的配角,也是能引起玩家的共情與愛憎。我印象裡最深刻的便是《暖暖》系列的綾羅。她被「劇情殺」之後,曾引起粉絲廣泛的討論與緬懷。而正是這些複雜個體的存在,一個遊戲的情感與世界才變得鮮活、可信。
人設創新是件難事,但能做到無過無失,也得下不少功夫。
差異化的女性向手遊
看得出,《未定事件簿》是一款強調差異化的女性向手遊。
米哈遊把握到了這類遊戲的側重點:圍繞劇情、配音、立繪以及人設,來構建具有沉浸感的戀愛體驗。有所不同的是,該項目選擇做相對複雜的題材、玩法與情節設計。在以戀愛、換裝為主的女性向內容日漸同質化的階段,一家從未做過女性向手遊的廠商,或許靠這樣的嘗試與摸索,才更容易找到成功的路徑。
而在抓住這一切入點後,米哈遊自身的技術積累,則為一款乙女遊戲所需要的競爭優勢,提供了支撐。目前來看,本作在正式公測後,會是個值得期待的女性向產品。
葡萄君覺得,更多異質化、精品化的女性向手遊的出現,也將會是未來趨勢。尤其是在女性向遊戲商業效益日益顯露、各大廠商紛紛入局之後,這塊市場必然會被強大的研發與發行所覆蓋。
而獨特的精品內容,將會是獲取更多用戶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