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家是用來生活的地方,而不是一個展示空間。所以,家中的一切設計都是為了滿足人的生活而存在的。儘管房子的結構、順序、面積被我一再重構,唯一沒有改變的初衷,就是「生活」。正因為,每個人的生活是不可複製的,所以設計才具有不可替代性。
每當我接到一個項目,除了透徹地了解房子之外,還需要儘量讓自己走進業主,為了設身處地思考對方在這個空間中的生活,而不是自私地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材料,塑造一個所謂「風格」的家。
這是一個疊拼別墅項目,業主是一對90後夫妻,個性、自我、開放、樂於表現、熱衷共享,是他們傳遞給我的鮮明特質。對於設計,這些至關重要。
重構骨骼
無論處於什麼階層、什麼年齡,人對空間的基本需求是永恆的。所以,當我面對這套結構分割零碎,內外動線特殊,戶型規劃不合理時,我依然開始了第一步對建築的改造。
因為是疊拼別墅,整棟樓由兩戶人共享,雖然它的面積不小,但空間規劃得很零碎,動線不自如。
整套房子由B2車庫層+B1庭院層+1層小花園區+3層生活區+4層臥房區組成,結構複雜而零碎,而且被分散在五層,由電梯一一串聯。
為了使各空間的功能最大化開發、互相補充,我首先在建築方面進行了較大力度的改造。
我為了最大化地開發空間,利用B2車庫層的層高條件,首先在其中搭建樓板,為B1層的戶外庭院擴展了一個寬敞的室內空間,空間的利用率和功能性從而大大提升。
△B2車庫層原始平面圖
△B2改造後平面圖
△B1庭院改造後平面圖
△3層原始平面圖
△3層改造後平面圖
△4層原始平面圖
△4層改造後平面圖
先從B2車庫層說起,經過改造後的車庫空間不大,採光也不理想,按照常規,它至多作為停車場+儲藏室或行李間來使用。但我不滿足,我要打破常規。
既要擴大,又要有光,我從B1層庭院中切了一塊挪到地下,於是,一塊優質的下沉庭院,從天而降。地下停車場迎來充裕的自然採光的同時又擴展了空間,從而可以增設主人工作室的功能。
B1層庭院經過切割後並沒有顯得殘缺,我在被挖空的外圍設計了水井花園景觀,以此來弱化下沉式庭院留下的痕跡。同時為了美觀,不留出空洞,讓樓下庭院的樹枝延伸至此,發揮出一個花園庭院獨有的自然景致。上下層由階梯銜接,過渡自然,和諧融洽。又保證了戶外庭院的安全性。
除了B1層,這套別墅在1層外圍還附帶一塊小花園。主人經過花園可以上電梯進入別墅的主要生活空間,所以,我把露天花園的一部分改造成一個陽光房,不但增加了門廳功能,還擁有了一間融入自然的多功能休閒空間。
有沙發、有壁爐、有地暖,而且視線通透延伸至B2層的庭院。健身、品茶、會客在這裡進行,既方便又舒適。
坐上電梯,直接上到三層、四層的生活區。
三層的空間大、挑空高,露臺多。尤其是客廳,挑空高,大落地窗上下呼應,採光極佳。這讓四層的臥房區相形見絀,主臥面積不大,窗戶也小,無法實現優質的衣帽間和衛生間配備……主臥,是業主最重要的休息區,高品質的生活設施不可缺少,對於一套600平的疊拼別墅來說,主臥也不該如此侷促。
所以,我再次對空間結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造。
為了改善主臥條件,我動用了客廳上方寬敞的挑空區域,搭建樓板,把主臥位置轉移到此。臥房空間因而變得寬敞了,加上挑空區的一排落地窗,成了臥房寬敞明亮的條件來源。
並且把周邊空間整合,取消了客房,並把一部分露臺封住,形成了一個充足的衣帽間+露臺衛生間的高配版主臥。
另外,原戶型中主臥的位置留給兒童房,並配有獨立衛生間和榻榻米的保姆間,功能與面積同時得到提升。
經過此番改造,不但補足了主臥存在的所有缺陷,而且整體滿足了業主及其家人所需的高品質生活。
為了成全主臥,雖然關上了一扇門:犧牲客廳挑空帶來的空間感,但我也打開了一扇窗:經過重新規劃後,我把餐廳上方的樓板打掉,做成了一個曲線勾勒的挑空區。
為了讓挑空區內的衛生間與主臥相對而望的兩扇窗不顯得突兀,我利用建築語言,進行緩解使之更有藝術美感。
因為原始戶型分割得零碎,客廳、餐廳的隔牆較多,導致空間之間連接得特別弱。我將隔牆通通拆除,從而實現一個開放式西廚。
中廚則被轉移到封閉後的露臺上,空間感、視覺效果得到進一步整體優化。擁有了更寬敞的烹飪、用餐和休閒區。我覺得,一個舒適的空間,必定是開闊明朗的。
西廚+休閒榻,正餐或下午茶,都可以在這裡進行
其中一個細節值得一提,正是因為封閉了中廚區的露臺,才為樓上增加一塊露臺,然後才實現了通透明亮的主臥衛生間,大大改善了衣帽間和主臥的整體採光,設計給空間帶來的優化可謂一環扣一環。
空間主題
通過建築改造,讓這套疊拼別墅有了煥然一新的空間動線和功能劃分。骨骼構造好了,接著就需要靠裝飾設計來畫龍點睛了。
通過與90後業主的溝通,我們共同為每層空間設定不同的主題。
還是從下到上說起。B2層的室內設計,以「光」為主題展開。這一層的功能主要分為車庫和工作室兩部分,特別的是,我利用空間中唯一一塊採光頂,從上而下形成一束天光,作為空間的焦點並呼應主題。
為了使光的效果得到充分凸顯,我刻意地把周邊環境設暗,在牆面選用深色調,弱化室內的大部分裝飾和燈光。
由於這束「天光」極具表現力,我將主人的私人收藏,一件公牛造型的藝術裝置放在其下,讓空間的焦點都聚集到藝術裝置上,既展現了業主的鮮明個性,又讓有限的地下空間極富藝術氛圍。
暗色調藝術氛圍延續到空間的另一部分:「工作室」。這是一個可以讓90後業主自由放飛的獨處空間。由於結構的重新規劃,讓B2層收穫了一塊開放的下沉庭院。
同理,為了讓「光」的主題得到充分施展,室內色調沿用了較比車庫區略淺的黑色,並且室內延續著外部庭院所用的火山巖牆面材料,粗曠的自然特質一以貫之。
同時,這個空間也作為主人私藏車模的展示區,在暗色調的背景下,配以燈光,讓收藏品的特質得最佳展示。同時,讓人在這裡工作、娛樂……都可享有沉浸式體驗。
如前所述,B1原本的院子,我從中間割下一塊塑造了下沉式庭院。通過下沉庭院階梯走上B1,這一層的空間劃分成戶外庭院與室內空間兩部分。很適合作為主人招待好友、娛樂歡聚的場地。所以,這一層的設計圍繞「娛樂」的主題展開。
在裝飾材料的使用上,我為了呼應自然,選用巖板、老木頭、做舊的銅……讓古樸的質地與現代的室內風格混搭:異形壁爐、影音室、調酒臺、吧檯……營造出一個輕鬆自然又酷炫的多功能娛樂空間。
相比熱鬧的娛樂區,三樓、四樓的生活區,整體色調變得輕鬆明快,更生活氣息。
可以發現,從地下到樓上,隨著樓層的上升,室內用色隨著光的漸變而越來越明朗,為了更貼合空間所需要營造出來的氛圍。
方與圓的融合讓兩邊的客廳與廚房有了自然過渡,懸浮裝置讓又讓門廳空間增加藝術趣味。生活區的主題是自然。所以,牆面大面積的木材、地面鋪設的石材也都取材於自然,以及,餐廳背景牆由一面透光軟膜構成,也是為了模仿自然光線,讓原本採光欠佳的用餐區,有了充足的「自然」光線。
還有一點值得解釋,我在客廳沙發區設計了一排鏡子。
為什麼?
客廳是唯一擁有大露臺的空間,所以這裡的自然最為濃鬱,也最為寶貴。
為了把自然景觀儘可能多地帶入室內,通過鏡面反射讓人們在客廳休閒坐臥時都可以被自然包圍,並且在通透的結構裡,讓自然氣息流動入裡。
雖然主題不一樣,但每一層的設計都離不開光。只是光的感覺各有特色,人越往上走,光就越自然、越明亮。
同樣是根據對90後群體的了解,以及業主本人生活習慣。四層的臥房區取消了客房,從而擴大了單個空間的面積。
尤其是改造後的臥房,有了開闊的窗景、通透的功能空間、充足的衣帽收納區。
因為業主擁有豐富的衣服配飾,我不但在床榻背後設計了衣櫥,另外有一個箱包展示櫃和獨立的衣帽間,一直與露臺衛生間連接,洗手間區域也在露臺加持下格外敞亮,仍然保留的一小塊室外露臺又讓自然元素得以延續。
感悟體會
每一次項目,對我來說都是一個從複雜到簡單的過程。
我沒有模仿的對象,沒有複製的範本,我只有服務的業主和心中持守的準則。所以,無論面對多麼繁複的戶型、經過多少次內外改造,我最終呈現出來的空間,都儘量帶著質樸的設計語言,依託生活的實用,和永不褪色的自然之美。
DESIGNER
蔡蛟
北京蔡仕空間設計諮詢有限公司創始人
北京共合設聯合創始人
蔡蛟的設計與他的人一樣,感性而專業。
他始終保持著對於自然的好奇,對於萬物的洞察。
在對無窮世界的感知中,
不斷豐富、完實現客戶內心真實所需,
最終呈現諸多和諧心動的作品。
蔡蛟以其深刻的設計理念及業界影響力,
成為室內設計師的領軍人物。
他說:「設計是很主觀的,
緣於對世界的感知,沒有感知無從談設計,
另一方面,我們恰恰是在用設計來創造感知。」
2018年光華龍騰獎—中國建築行業十大傑出青年
2019-2020中國室內設計封面人物
1989-2019中國百名優秀室內建築設計師
IDF「為中國設計發聲」2019年度精英人物
2017年「居然設計家杯」金獎
2018年「居然設計家杯」金獎
2019年「艾特獎」全球提名獎
2019年「金外灘」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