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中,那些有名詩人們的結局怎樣?杜甫王維都沒有李白慘

2020-12-14 子曰小娘子

中國數千年的封建王朝,唐朝是繁榮鼎盛的最強時期。歷史上的唐王朝,有著強大的外交,飛速發展的經濟,安定富裕的生活,就連文學藝術的發展也是空前絕後,到達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然而正是這樣一個繁榮一時的盛大王朝,最終因為一場叛亂改變了原來的一切。

公元755年,「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導致大唐帝國一蹶不振,致使無數百姓生離死別的「安史之亂」爆發,生活在這個時期的著名詩人們也不幸被捲入其中。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他們的人生,一起看看那個動亂不安的年代裡那些著名詩人們不同的命運。

第一位便是我們稱之為詩聖的杜甫了,在眾多慘遭迫害的文人作家裡,杜甫算是比較「幸運」的一個,他沒有經歷太大的波折,當然這也與他的身份地位相對等的。

在杜甫的一生仕途之中,他並沒有擔任過比較高的職位,因而平時的日子過得也是比較清貧,然而杜甫人窮志不窮,在安史之亂爆發以後,他毅然投身太子李亨所在地靈武,希望能有所作為,報效朝廷。

但是在投奔途中,杜甫卻遇到了叛軍,被叛軍抓獲。但或許是因為杜甫人微言輕,在被俘時也不受到叛軍的重視,所以很輕易地逃了出來,還受到了唐肅宗的褒獎,得到個「左拾遺」的官職。在位居此職時,他由於替房綰求情觸怒了唐肅宗,被貶入獄,後來在他人求情下被釋放出來,最後一生未能受用,於是在貧苦交加中度過了餘生。

可能有人看了杜甫的生平,會覺得這很慘,但事實上,杜甫應該是比較幸運的一位詩人了,王維李白都比他慘多了。

王維與杜甫一樣,在安史之亂中皆為叛軍所俘獲,然而他沒能輕易地得以逃離。當時的他身居給事中之位,算是一個比較高的官職,再加上他自身本就頗有名氣,受到了安祿山的格外關注。他欣賞王維的才華,於是將其留在自己的朝廷內為己所用,對此王維肯定是不願意甚至是反感的,但為了謀求生存,他只能聽命於此,於是在叛軍陣營裡過起了艱難苦恨的日子。

在這段時間裡面,王維往往過得痛苦不堪,只能將自己現狀的無奈與對唐王朝的忠貞寄托在了一首首無言的詩詞創作之中,也正是因為如此,安史之亂平定以後,王維才沒有受到很大的牽連,只是降了官職,被革去了名號。

而李白呢,相較於杜甫的潦倒、王維的被困,李白的境遇則顯得格外的悽涼。年少時的李白因詩歌的文採曾享受過無盡的尊榮,被唐玄宗親自接待,供奉為翰林學子,時刻伴其左右,叫無數的天下英才深深羨慕佩服。

後來,在安史之亂下,唐玄宗逃亡,太子李亨自立為王,而永王李璘不甘於此,想要擁兵自立,獨霸江南,兩人的矛盾逐漸加深。此時的李白本是閒散逍遙之人,卻偏偏受到了李璘的邀請,他的一番雄心壯志被瞬間激起,於是加入了李璘的陣營。然而,李璘的軍隊很快被李亨,也就是當時的唐肅宗所剿滅,李璘被殺,李白被捕入獄,被關在潯陽。

在獄中,李白被判了死罪。這讓他幾近絕望,就在臨近死期時意外被郭子儀所知,念在過去的情分上在皇上面前苦苦相求,才勉強免除了李白的死罪,改了個流放的罪名。

所以說,在年代動亂的時候,無論是什麼樣的人都不能倖免,你們覺得呢?

相關焦點

  • 王維是人才,杜甫是地才,江湖術士李白為什麼會被稱為天才
    魏晉南北朝戰亂了幾百年,隋朝形成大一統,到了盛唐,物質和文化都發展到了一個頂峰。各個階層都湧現出很多傑出的人物。王維叫詩佛,杜甫叫詩聖,李白叫詩仙。王維是居士,杜甫是嚴正的讀書人,李白則是喜歡講神仙、武俠的江湖術士,三個人基本代表了盛唐時唐詩的最高境界。
  • 沒有安史之亂,「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可能也就是個二流詩人?
    今天,活字君與書友們分享著名詩人西川在其著述《唐詩的讀法》中關於杜甫的篇章,在西川看來:「杜甫的寫作成就於安史之亂,沒有安史之亂,他可能也就是個二流詩人。他被迫走進了安史之亂,將周身的感覺器官全部打開,記錄下自己的顛沛經驗,接通了一己「天地一沙鷗」的存在與當下歷史、古聖先賢的坎坷,將自己的文字提升到日月精華的程度,同時解除了王維式的語言潔癖,靠近、接觸、包納萬有。」
  • 安史之亂對唐朝文壇有多大影響?當時最牛的幾個詩人都在幹什麼?
    唐朝天寶十四載,安祿山以擔心國家安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藉口,於範陽起兵,安史之亂就此爆發。次年叛軍攻破長安,唐玄宗逃至馬嵬驛,太子李亨暗中聯繫陳玄禮,殺了楊國忠,並逼唐玄宗處死楊貴妃。763年,歷時七年有餘的安史之亂終於結束。安史之亂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也對唐朝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那麼安史之亂對唐朝的文壇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我們了解一下當時的著名詩人都在做什麼就知道了。
  • 唐代詩人「三角戀」,杜甫欣賞李白,李白衷心孟浩然,孟浩然?
    詩歌是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詩歌也以唐朝之時最為鼎盛,有唐詩宋詞之並稱。唐詩的鼎盛是因為在唐朝時出現了許多著名的詩人,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同時,我們知道詩歌總是一定程度上表示浪漫的,而當時的詩人們之間也是極其浪漫的,像以樂會友的伯牙子期一樣,他們以詩贈友,表達自己對故人和好友的珍惜、喜愛之情,而有趣的是在這彼此喜愛中好像有一個傳遞鏈一樣。首先最為人們熟知的就是李白,李白天性瀟灑,最為不羈,流傳下來許多古詩,像是「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來」,多麼的豪情大氣,也讓我們大家所喜愛。
  • 安史之亂時逆賊猖狂的洛陽城
    天寶年間唐玄宗李隆基暮年逐步昏憒,內有李林甫、楊國忠等奸臣當道,外有安祿山如許的野心勃勃之輩橫行,終究釀成了安史之亂這場大劫。前面說過,若是李隆基也和太宗、高宗一樣,活到五十年就「嘎嘣」了,必定也能算得上歷史上少有的一代明君。
  • 山窮水盡沒有路,轉換思維有坦途
    盛唐比較有名的詩人裡,一生順風順水,並且結局很好的,那肯定是王維。王維年少時就有才名,20歲左右就中進士,之後進入仕途,中間浮浮沉沉,也沒有出太大的事情。在長期的仕途中,王維逐漸接觸了佛學,再加上傳統的道教,開始對佛道的思想有了深入研究。
  • 歷史上最會 「撒狗糧」 的詩人是誰?杜甫!杜甫!杜甫!
    畢竟……在唐朝,詩人們無論有錢沒錢,基本都風流瀟灑,處處留情,一生當中或多或少總會經歷一些風流韻事。而杜甫卻唐代極罕見的,真正一生只專情一人的詩人,而他一生專情的那個人,就是他的妻子楊氏。這個時候的杜甫,錢,基本沒有,官,也沒做成,唯一的標籤大概就是「一窮二白官三代」,如果非要用一個字形容,那就是「窮」,如果要再加一個字,大概是「慘」……但這不妨礙他遇見真愛呀!這一年,杜甫遇見一生摯愛,髮妻楊氏。
  • 《山居秋暝》中二聯的寫景,暗藏著王維人氣不如李白的秘密
    《山居秋暝》是王維的名作。晚年王維在安史之亂中被迫成為偽政權高官,叛亂平定後被清算,險些因此掉了腦袋。幸虧在被叛軍羈押期間寫過念舊主的詩,又因其弟刑部侍郎王縉有功且請求削籍為兄贖罪,王維才得到寬宥,降為太子中允。自此王維隱居輞川別墅,深入簡出,與山水為伴,修佛以避世事。
  • 從一首「王八」詩,看李白與王維的朋友圈有多厲害
    詩的作者賈至,是有唐一代非常有名的一個詩人。關於賈至,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賈至這個人的社交圈子很廣,而且朋友的檔次的是很高的。首先,他是王維的朋友。在王維的詩中,有一首《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四月曾因事暫至長安,與辛漸、李白、王維過從。王維和王昌齡之間也互贈過詩。比如說,高適。高適和李白、杜甫二人一同遊玩把酒言歡,李白杜甫、杜甫高適之間都有互贈的詩流傳下來。
  • 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唐朝詩人的名和字有何來歷與含義?
    唐朝之所以被稱為「盛唐」,不僅源於國力之盛,也源於文化之盛。誠然,一千多年前的大唐王朝,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鼎盛時期,誕生了無數影響深遠的偉大詩人:比如李白、杜甫、李商隱、王維、白居易等。那麼,這些最有文化的文化人,他們的名字又分別有何來歷和含義呢?以下,筆者將一一為大家揭曉。
  • 宇文所安丨杜甫:書寫永久、秩序與文明的中國詩人
    宇文所安 三聯學術通訊杜甫被公認為文體和詩歌語言大師,但他的精湛造詣並非簡單的特徵說明所能概括。尋找通俗詩人的批評家們指出了他的詩中一些看起來是口語的語言(洪業甚至認為這種通俗語言的傾向使他進士落第)。尋找學者的批評家們指出了古語和對詩歌成語的模仿。
  • 眾人皆知詩仙李白,詩聖杜甫,但你卻不知道這些詩風雅號?
    詩仙:李白 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創造了古代浪漫主義文學、高峰歌行體和七絕,達到後人難及的高度。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的詩想像豐富奇特,風格雄渾奔放,色彩絢麗,語言清新自然,被譽為「詩仙」。
  • 央視花3年拍出杜甫紀錄片,9月即將刷屏
    ,從杜甫出生長安說起;央視——側重在杜甫晚年最高產的時期,即安史之亂後。安史之亂後,杜甫為了尋找安身之所,帶著家人從甘肅天水向四川成都出發,在山裡走了半年多。他這時候的生活是非常貧窮的,還曾寫詩提到吃飯都成問題,時常要撿秦嶺山道上的橡慄吃。西川出於好奇心,也去撿這個路上掉落的橡慄吃:「哇,這也太苦了!」
  • 與李白杜甫王維一道到《大唐長安城》探險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早晨在平康坊吃著唐朝的早點,下午和李白前往安上門看熱鬧的鬥雞大戰,晚上探查十二生肖俑的真面目……近日,知名兒童文學作家黃加佳創作的歷史幻想兒童讀物「甲骨文學校」系列新作《大唐長安城》,由新經典文化·愛心樹童書推出。
  • 盛唐詩人那麼多,為什麼大家都獨愛李白的詩?
    盛唐詩人那麼多,為什麼大家都獨愛李白的詩?說獨愛有些過了。如果增大我們的閱讀量,我們就會發現《詩經》的美,發現三曹七子的力量,發現大小謝、庾信、鮑照的文採,發現詩歌史在二千年中數不盡的美麗時刻。更遑論和李白同時期的杜甫、王維、高適、杜牧、白居易、李商隱等著名詩人。李白,是會當其時,詩歌走上高峰的時代中的頂尖高手。
  • 好多人以為李白逃過安史之亂,一生瀟灑快樂,其實是誤會
    如果真正了解那段歷史,就會發現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他並沒有經歷什麼特別浪漫的死法,最後的結局甚至可以說是很慘,並且安史之亂的整個過程他都參與其中,還因為站錯了隊伍,不小心混到了永王那邊,最後被打入大牢。在李白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求助了從前的那些朋友,居然沒有一個人理會他。
  • 盛唐詩人中,誰的職務最高?讀書無用論靠譜嗎?
    不知從何時開始,社會上時不時就會出現讀書無用論,列舉了古代的狀元和落第名人,今人中各種富豪,其實,這種論調都是給自己不讀書找理由,在任何年代,讀書都是有用的,即便是戰爭時期,有知識和學習能力強的也更容易生存下來,更容易獲得勝利。更不用說和平時期,知識對社會的貢獻了。
  • 李白告別此地,帶走家喻戶曉的名詩;杜甫來此,吟出七律之冠
    那是在乾元二年,因捲入永王李璘謀反案的李白在發配夜郎之後遇赦,飽受牢獄之災、顛沛流離之苦的他終於能返回煙雲繁華之地,內心中當然澎湃著無比愉悅歡欣之感。 這一年,安史之亂已經結束了,但是大唐的開元盛世也結束了。這場戰爭的時間並不長,卻深遠影響了整個歷史。它消耗了唐朝的元氣,也讓杜甫等人由青春少年消耗為白髮老者。
  • 李白、杜甫和白居易,到底誰才是大唐第一詩人?看完收穫很大!
    這是他自己說的:白居易:「又詩之豪者,世稱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李白杜甫都是奇才,我比不過;又(杜詩)貫穿今古,縷格律,盡工盡善。(《與元九書》白居易)--------什麼意思呢?白居易覺得杜甫詩盡善盡美了。那麼杜甫和李白呢?
  • 杜甫解悶時寫的一首詩,憶物思人,劉禹錫讀後也深受啟發
    懷念故人是古詩詞中常見的題材,親朋間感情深摯,可是因為世事無常,總有生離死別的事情發生,於是詩人們在感懷之餘就會賦詩紀念。元稹就有名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令人讀之落淚。王維才華橫溢,曾官至尚書右丞,他在陝西藍田有一座輞川別墅。中年以後,詩人便皈心佛教,隱居此地,還經常在竹洲花塢,與裴迪浮舟往來,嘯詠終日。杜甫懷念已故的詩友王維,並對他的為人和作品加以評價。李白與杜甫的友誼是千古佳話,他們曾「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