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11月24日報導,凌晨4時30分,中國航天再次完成了一次壯舉,中國長徵5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順利將嫦娥5號探測器送入了預定軌道。
今年,中國幾項重大發射任務都是由長徵5號來完成的。專家指出,長五火箭立項之後,才有了探月工程三期、空間站建設,火星探測這些項目。深空項目的荷載重量非常大,目前,中國只有長五火箭擁有將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的能力。
僅在2020年,長徵5號就連續完成了4次發射任務,一般來說,一髮長五火箭的總裝時間至少需要6個月。為實現這一目標,中國航天的文昌、北京、天津、團隊同時展開工作,確保了1年4發的發射工作,再一次創造了歷史。
此次發射的中國嫦娥5號探測器將登陸月球,並將從月球取回大約2千克的月球土壤,這一任務將持續23天。專家指出,這將是美國和蘇聯之後,人類再一次實現在月球的無人取樣,這些土壤將成為對月球演變和月球地質研究的關鍵材料。
這一好消息傳出之後,美國航天局發表了一份意味深長的表態。
美國航天局先是承認,中國開始努力加入美蘇獲取月面樣本的行列,隨後話鋒一轉,請求中國能分享嫦娥探月工程在任務期間獲得的數據,並強調,美國過去在阿波羅計劃和阿爾忒彌斯計劃中,一直是這麼做的。
可以看出,美國航天局不願大方地向中國航天表示"祝賀",但又希望得到中國的幫助,只能做出如此令人"尷尬"的回覆。
不過,美國的航天局副局長祖布臣以個人的身份,在社交媒體上祝賀中國嫦娥五號發射成功,祖布臣表示,他熱切地希望中國取回的月球樣本,能夠積極促進國際科學界的發展。
2011年,美國國會通過的"沃爾夫條款"宣布,美國航空航天局如果不能得到國會的批准,將不能與中國展開任何合作,甚至還禁止美國航天局接待中國的來訪者。有不少網友表示,美國的這種"雙標"行為難以讓人接受。
事實上,對於太空合作,中國一直保持開放歡迎的態度,中國國家航天局明確表示,願與各國航天機構、科學研究機構和愛好者們一起探索太空的奧秘。此外,嫦娥五號新聞發言人裴照宇也做出表態,願與世界各國積極展開合作,建立國際月球空間站。
中國國家航天局負責人吳豔華表示,不管是探月,還是深空,都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責任。航天大國和航天強國應該率先做出表率,為宇宙做出更多的貢獻。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希望嫦娥5號平安返回,給大家帶回來自月球的問候,中國願與各國攜手努力,為探索外太空,構建人類共同體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