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咖」休閒成為一些年輕人減壓的方式。
逗趣「加菲貓」
對於愛貓的「貓奴」來說,一隻貓咪足以緩和都市上班族的日常緊張。如果能被貓咪圍繞,無疑是最愜意的事。然而,不少愛貓一族並沒有時間和精力親自養貓。瞄準這一「痛點」,中山近年來興起了貓咪咖啡店。周末的午後,坐在「貓咖」溫馨的沙發上,手捧一杯咖啡,腳邊躺著幾隻毛茸茸的貓咪,一邊喝著咖啡,一邊「玩貓」解壓,讓這些喜愛貓咪的「貓奴」圓了一場養貓夢。
「玩貓」成年輕人減壓放鬆新方式
10月周末的下午,石岐區的「點點cat」「貓咖」裡坐滿了客人。從帶著小孩的父母,到年輕的情侶,再到同學聚會的學生,前來「玩貓」的客人各色各樣。
這家「貓咖」已經開了5年,店主是年輕的女孩Cindy。Cindy曾經是烘培師,在開「貓咖」前養了五六隻品種貓。去年,熱愛貓咪的Cindy投資8萬元,從朋友手中接下這家已開了四年的「貓咖」。為了節省成本,店裡目前只有一名店員。
這間僅有40平方米的店面外刷著藍綠色的外牆,推開禁閉的玻璃門,空氣中飄來一股「貓味」,迎面一個多層貓籠裡掛著卡通毛絨玩具,幾隻小奶貓正用毛絨絨的小爪子輕輕拍著它們。
一對年輕情侶剛坐下,店裡的「貓店員」便走了過來。一隻銀漸層小貓靈活地跳上桌子,歪著頭好奇地看著他們。女生忍不住伸手摸著小貓柔軟的毛髮,男生則掏出手機湊近幫忙拍照。
胖胖的小男孩涵涵是店裡的熟客,一進貓咖,他就熟悉地找到他最喜歡的一隻三花加菲貓,蹲在旁邊摸了起來。「這樣摸,貓就不會生氣,也不會逃走了。」看到有客人摸不到貓,涵涵像老師傅一樣傳授起了經驗。
等待了幾十分鐘後,客人們終於喝上了老闆Cindy調製的沙冰。因為店員少,客人一多,等候的時間就要延長,不過大多數客人都不會介意。「在店裡和貓貓玩才是第一位,能待久一點更好。」涵涵抱著貓說。
Cindy的「貓咖」內常駐貓咪有十幾隻,顧客還可購買部分貓咪。「相比到寵物店隔著籠子選貓,「貓咖」這種能讓顧客和貓玩耍的方式更能讓人選到適合自己的貓。」Cindy指著一隻銀漸層貓介紹,「過幾天這隻貓的新主人就要來接走它了。他本來沒想養貓的,但是來了好幾次和這隻貓玩得很好,就決定買它回家了。」
貓「香」也怕巷子深
據不完全統計,中山有6家「貓咖」,大多分布在商業圈和高校附近。這些餐飲店的消費群體主要以大學生和年輕白領為主。人均消費在40元至80元不等,部分「貓咖」還推出了一系列優惠套餐,顧客只用花上幾十塊錢,就可以在此玩上一下午。
「我們店裡的最低消費是30元,一般顧客點一杯飲料就可以隨意坐了。假期時客人較多,經常有人在外面排隊等位。」Cindy說。經營一年多來,生意正好收支相抵。「我不指望靠它賺大錢。有得必有失,開『貓咖』比較自由,又可以和喜歡的貓貓待在一起,掙錢少一點也可以接受。」為了解決店面過小的問題,她明年打算和房東溝通,將店面擴大到70平米,容納更多顧客。
相比起「點點cat」,西區「80pet」貓咪生活館走的是高端路線。今年國慶期間試業的「80pet」貓咪生活館,其兩層店鋪有著高大的玻璃牆,地面鋪著光滑的木地板,「貓味」不太明顯。1000多平方的店面中有400多平方為「貓咖」所用。
走上二樓,一道半米高的玻璃門隔出了「有貓區」和「無貓區」,洗乾淨手,換上鞋套就可以進入「有貓區」。幾個類似榻榻米的日式小隔間形成了就餐區,牆邊設計了別致的玻璃屋和裝飾角供顧客拍照。
童女士和朋友剛坐下來就被幾隻藍眼睛的布偶貓團團圍住。兩人一邊摸摸這隻一邊摸摸那隻,忙得不亦樂乎。「我們自己也養了貓,不過每個月都會來幾次貓咖,畢竟『貓咖』的貓種類比較多,數量也多。」童女士說。
店主「團長」介紹,以前中山寵物貓和狗的比例為2:8,如今寵物貓的比例已上漲到60%,寵物貓消費市場很大。市面上一般的「貓咖」面積不大,以藍貓、美短等價格不貴的品種貓為主。
「『貓咖』的經營壽命大多是18個月。業內人都知道,它的主要盈利點是賣貓,餐飲收入很少。因此一些『貓咖』不太注重餐品質量,很多客人只消費一杯飲料。所以很多『貓咖』都是在推廣後成為『網紅』,掙一段時間的快錢後就倒閉了。」「團長」說。
為了讓貓咖更「長壽」,「團長」做了很多嘗試。他選擇了四五十隻高端品種貓作為駐店貓,還請了6名烹飪人員專門負責烹飪,並開展了寵物攝影業務。「像無毛貓、緬因貓這樣的駐店貓市場價都是上萬的。另外我們每個月都會給貓咪洗澡,並換了新風系統,解決『貓咖』異味的問題。」「團長」說。
「之後我們打算實行會員制,來『貓咖』的客人要繳納一定的『門票費』,一般客人都是我們的老主顧,不少人也養了貓,但仍過來體驗一下和不同種類貓咪相處的感覺。」「團長」抱著一隻無毛貓說。
張房耿 文露漪 孫俊軍
文章來源:中山日報
責任編輯:王朝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