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個90後的青春沒有基本漫畫來陪著地,那一周不是攢點錢去買一些雜誌漫畫,那時候是5塊一本的《知音漫客》《颯漫畫》就能看一周了,而對於報刊上掛的呆頭和阿衰這類的動畫,出門左拐,學校的5毛錢的它不香了是嗎?但是漸漸的忽然發現看不到他們的身影了,這是為什麼?
曾經的街報亭,你現在還能找到幾個?曾經的街報亭在民國時期最多,成為了街邊一道特有的風景線,本來作為只是售賣雜誌報紙的地方,漸漸的多了小零食飲料等等,有時候還可以充電動車的電,而現在曾經的街邊一角,都成了神秘一角了,隨著他一起消失的還有各種雜誌的消失,其中就有《知音漫客》和《颯漫畫》等一眾童年漫畫。
我記憶裡的《知音漫客》是每一個月出四期,每一期刊都是星期天上架,每一期刊的名字是「銳」「幻」「萌」「燃」,個人比較喜歡看銳刊,銳刊簡直就是眾星雲集,《啞舍》《龍族》《偷星九月天》《鬥羅大陸》《鬥破蒼穹》等都會上線銳刊。
而其他刊的漫畫,雖然有我喜歡看的漫畫分布在上面,但是我還是不是很喜歡,就比如《浪漫傳說》本來追它的時候,它是作為一個四格條漫在登刊,而後面就開始華麗變身了,劇情上本來我是當一個搞笑條漫去看的,後來被知道這是個神瑪麗蘇的漫畫就不看了。
而現在的《知音漫客》無論是售價上還是質量上,都和我曾經喜歡的那個雜誌有很大的差距,雖然很難接受,但是現在的《知音漫客》真的走向落幕了,雖然漫畫還在,但是價格已經漲到了10元,而質量上,已經開始走向低齡化了,曾經的漫客是可以給高中生乃至小學生看的作品,而現在只能恰12—15歲的錢。
而作為報亭一直和《知音漫客》排在一起的《颯漫畫》,作為和《知音漫客》在我心目中平齊,早餐錢總有它一份的漫畫,現在怎麼樣了?
以前為了買它我還翻了一下字典查「颯」這個字咋讀,買回來的時候,有人讀風漫畫還有人讀立風漫畫,而我就不一樣,我想不起來怎麼念的時候就和老闆說,拿一下《知音漫客》旁邊那個,老闆自然懂我意思。
而《颯漫畫》大部分漫畫都是一些講一些愛情故事的,那時候,拿這個都是去追妹的,雖然我那時候不知道妹子為什麼喜歡看這個,但是耿直的人是不會過問的,直到有一天,我不想耿直了,我掀開了,都是什麼瑪麗蘇和白蓮花哦。
而現在的《颯漫畫》被人吐槽是小女孩才看的東西,其實並不是《颯漫畫》變了,而是我們變了,《颯漫畫》從頭到尾自始至終都是瑪麗蘇和白蓮花的故事,是我們的下限變高了,眼界變廣闊了,真不是人家漫畫的錯。
現在的人更喜歡手機APP看漫畫,而面對一些自己喜歡的漫畫,比起買正版周刊,盜版網站漫畫更得他們的歡心,你第一本漫畫刊是什麼?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