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東莞海關監管運郵專列貨物裝車 張海龍/攝
清晨天剛亮,在廣東(石龍)鐵路國際物流基地內,數十個貨櫃向一列火車「集結」,錯落有致、井然有序。車頭上「中歐班列」字樣非常醒目。海關監管放行後,這趟滿載粵港澳大灣區企業生產的電器、通訊設備等貨物的中歐班列將由滿洲裡口岸出境直達歐洲腹地。
據黃埔海關所屬東莞海關統計,今年前11個月,東莞海關共監管國際班列121列,貨重8.57萬噸,貨值47.25億元,貨值增長11.74%,創歷史新高。
打通復工復產「大動脈」
今年初受疫情影響,海運、空運受阻,東莞海關積極研究中歐班列這條運輸「大動脈」儘早恢復運行的可行性,並制定詳細的通關方案,全力幫助粵港澳大灣區外貿企業解決「出貨難」的燃眉之急。2月14日,隨著一聲汽笛長鳴,廣東(石龍)鐵路國際物流中心春節後的首列中歐班列順利發運。
2月24日,海關總署出臺十條措施,從減少報關次數降低報關成本、加強樞紐站點建設、促進多式聯運業務發展等方面,強化監管優化服務,進一步促進沿線各國經貿往來。
「中歐班列比海運班輪節約近2/3時間,較空運航班節約近50%費用,是我們公司出口歐洲和中亞的重要物流通道,中歐班列順利恢復運行,倉庫裡積壓多日的貨物終於能運出去,我們復工復產的信心更足了。」高露潔公司進出口部經理黃靜施豎起大拇指。
11月18日,首趟「東莞常平號」中歐班列在東莞常平鎮常勝貨運場順利發出,與石龍中歐班列形成互補,東莞再增一條跨境物流通道。
國際郵包專列常態化運行
東莞與歐洲經貿往來密切,國際郵件是跨境電商、個人物品寄遞的重要通道。在國際航空運能大幅下降,物流渠道受阻的情況下,出口郵件出現積壓。5月9日上午,一列41節車廂、滿載260噸郵件的中歐班列驗放完畢,13天後順利抵達立陶宛。這是華南地區開行的首趟中歐班列郵件運輸專列,也是目前全國運距最長的國際鐵路運郵通道。6月20日,第二趟國際郵包專列發運,運郵專列進入常態化運行。
專列的常態化運行需要高效匯集粵港澳大灣區各地的國際郵件,如何做好異地接駁運輸是一個難題。東莞海關副關長林璟表示,為此東莞海關成立了工作專班,並與口岸海關密切配合,實現了運郵專列海關「一次施封、全程通關」,全力保障運郵專列順利運輸。東莞也將成為華南地區跨境電商出口的重要集散地,越來越多的「東莞製造」「廣東製造」也將通過中歐班列走出國門。
從「快進快出」到「優進優出」
近年來,隨著東莞貿易結構不斷優化,搭載中歐班列出口的貨物結構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除了運距短、速度快,中歐班列還具有安全性高、受天氣影響小等特點,尤其適合中高端產品的進出口。搭載中歐班列的貨物從最初的玩具、日用品等,逐漸轉變為現在的通訊設備、家電、機械設備等中高端產品為主。目前平均單列中歐班列發運貨值超過5000萬元。
曉星金融設備(惠州)有限公司主要生產ATM自動提款機設備,公司副總經理李雨英介紹:「我們公司從2019年開始通過石龍中歐班列出口ATM機到俄羅斯,安全、準時、快捷是我們的主要需求。兩年來這條物流通道越來越暢順,通關速度也越來越快,下一步我們將根據市場需求逐步加大中歐班列的發運量。」
「為保障企業快速通關、中歐班列如期發運,東莞海關積極貫徹落實海關總署支持中歐班列發展10條措施,採取24小時預約通關的方式,做到即到即查即放,『零延時』通關。另外,我們還優化了作業流程,允許企業自主選擇通關模式,推廣應用『網際網路+海關』,充分利用『單一窗口』,做到線上申報、審批、放行。」東莞海關監管二科副科長潘滴說,「目前,一般中歐班列出口整個通關時間不到半小時。」(濮宣/文)
【來源:海關總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