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就像是一個微縮版的小社會:處處都是人情世故,又處處透露著世態炎涼。
有人在其中一夜成名,也有人一夜之間成「眾矢之的」。
當紅時,別人把你當神前簇後擁;
落魄時,你便成了「瘟疫」,讓人聞「名」喪膽,紛紛恐避不及。
縱使被民眾笑稱「全劇組是一家」的《武林外傳》,到最後竟也不能免俗,成為了「世態炎涼」的代名詞。
這不僅僅是演員的悲哀,更是整個演藝圈的悲哀。
最近《武林外傳》的演員中,熱度最高的可能就是「祝無雙」倪虹潔。
先是通過《演員2》再度被人關注,之後在採訪時又說出金句,卻無疑揭露了《武林外傳》14年前的內幕。
她之前就有過表示,在拍攝《武林外傳》時,自己就因為「咖位」不夠,沒有「資格」與當紅演員一起吃飯。
《武林外傳》獲得成功後,導演隨即召集原班人馬,想要拍攝電影版。
當時倪虹潔本想著能夠與昔日同事聚一次餐,可到最後也沒能如願。
「和喻恩泰一起吃了大排檔,就算是聚餐了吧?」
昔日的「佟掌柜」已成演藝圈的中流砥柱,自己的「師兄」也變成了一線大咖。
就連「小郭」,都憑藉《哪都好》一舉成為國內巨星。
漸漸地,她發現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境遇,也導致了在演藝圈的地位不同,甚至有人還會為了爭戲份而「撕破臉皮」。
「一家人」變得逐漸陌生,就連一起聚個餐都因為咖位問題變成了奢望。
「咖位不同」,成了埋藏在倪虹潔心中的那根刺,也成了她作為「小演員」的無奈。
其實倪虹潔也輝煌過,當年甚至還被稱之為「廣告女王」,身邊也有一幫人簇擁著。
曾幾何時,只要一打開電視,鋪天蓋地的都是她的廣告。
誇張點說,就算你不停地換臺,也能看完她整支廣告內容,廣告詞甚至還成為了經典。
就這樣,她火遍了大街小巷,大江南北。
之後她受到不少公司的青睞,轉向了演藝圈,也開始了她的「落寞」之旅。
有人說她沒有演技,因為閆妮有《一僕二主》、《北風那個吹》等劇。
姚晨的《潛伏》、《都挺好》等劇也成了經典。
而倪虹潔到最後,只有「祝無雙」被大家所銘記,剩下的全是「媽媽」級角色。
其實也不盡然,她本身也是一個非常出色的演員,就算再不濟,也比如今小鮮肉要強的多。
可如今卻是一個「流量為王」的時代,年輕演員念個數字都能成為頂流,而她「深情演繹」最後卻只能成為「末流」。
她想要改變現狀,想要讓觀眾再一次認識自己,所以她上了《演員2》。
都說競技類的節目,其實是在拯救好演員,可以讓他們盡情的展現自己。
其實當我們跳出這個固有思維後才發現,事實也並非想像中的那麼美好。
回顧所有關於演技的綜藝,我們除了最後記住冠亞軍,似乎再也記不起其他的演員。
有些甚至連冠亞軍都已記不起。
就算他們可能是彼時的熱點,但到最後也只是曇花一現,又湮沒在歷史長河中。
越來越多的年輕演員有了更多機會,就算沒有演技,只要有顏值一樣能夠得到很多資源。
而一些老戲骨卻逐漸落寞,就算一時受到了關注,到最後卻依舊會被淘汰。
是他們演技不夠嗎?是他們不被觀眾喜歡嗎?
不,只是因為他們流量不夠,咖位不夠,熱度也不夠,最終也只能成為時代的「犧牲品」。
不僅僅是倪虹潔,所有的演員都是這樣,而他們的「落寞」更是整個演藝圈的「悲哀」。
「咖位不同」讓他們在演藝圈受到了排擠,也導致了如今演藝圈的「病態」。
競演類的綜藝節目縱然會成為一些年輕演員的階梯,但對一些演技炸裂但年齡偏大的演員來說,幫助卻極其有限。
其實想要改變行業的現狀,一檔綜藝節目顯然不夠,需要的是整個演藝圈的革新。
不能讓咖位成為評判演員的標杆,也不能讓咖位問題成為演藝圈的標準。
好的演員,理應受到全行業的尊重。
註:原創不易,抄襲、洗稿必將深究。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果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