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170億建50GW大矽片:光伏行業神秘新玩家入局,大手筆下成色幾何?

2020-12-15 界面新聞

文|華夏能源網

2020年異常火熱的光伏產業,並沒有因為疫情的衝擊而降溫,反而因為神秘「大玩家」的入場,更加熱鬧非凡!

在近日珠海舉行的澳珠企業家峰會上,珠海市國資委與廣東高景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高景科技」)共同籤署了總投資約170億元的光伏新能源項目投資落地合作協議,協議涉及50GW光伏大矽片項目。

這樣一來,原本便競爭激烈的光伏矽片領域,迎來了高景科技這樣一匹「神秘黑馬」的突然殺出,震驚四座。以當下的產能排名計算,50GW的矽片產能可以穩穩衝進前三強。如若項目如期落地成行,光伏矽片市場格局或由此生變,將從隆基、中環的「雙王爭霸」變成「三足鼎立」。

那麼,如此神秘的高景科技究竟什麼來頭?豪氣沖天的高景,其黑馬成色幾何?這又將給整個光伏產業帶來哪些影響?

落戶珠海,矽片新玩家背後資本迷霧重重

與眾多光伏新晉企業不同,高景科技入局便帶著驚人的籌碼,且上來就大手筆押注,震驚業內。

資料顯示,本次珠海國資委與高景科技合作的新項目中,公司總部、50GW光伏大矽片項目及銷售中心將落地珠海;矽棒項目將綜合各方因素選擇適當區域作為製造基地。項目總投資共計170億元;項目全部達產後,可實現年產值約270億元。

華夏能源網(www.hxny.com)了解到,目前,高景太陽能項目前期籌備工作正在加緊推進中。由於團隊成熟、設備工藝經過市場檢驗,項目產能落地推進速度快,首期項目預計2021年即可建成投產,二期、三期項目預計將分別於2022年、2023年陸續投產,合計產能50GW。

上述投資規模,超越了大多數光伏企業,可與一線的光伏巨頭們媲美。如此大手筆下,公司來頭何在?

華夏能源網(www.hxny.com)從企查查上獲悉,高景科技成立於2019年年7月3日,註冊資本為1億元人民幣,法定代表人徐志群,註冊地「珠海市橫琴新區榮澳道153號4幢二層B25單元」。公司經營範圍為光伏設備及元器件製造;光伏設備及元器件銷售;太陽能熱利用產品銷售;太陽能熱利用裝備銷售;電子專用材料研發等。

華夏能源網注意到,該公司之前並不是叫高景科技,而是叫「珠海華發實體平臺運營管理有限公司」。12月8日,公司發生一系列重大變動,更為現名。同時,法人代表由王喆變更為徐志群,註冊資本由1000萬元人民幣增加到1億(+900%)。

此前,公司只有珠海華發實體產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一個股東,12月8日變更後退出,新增珠海珠聯企業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珠海天雁投資有限公司兩家股東,兩家公司的持股比例未披露。

工商資料信息顯示,徐志群為珠海珠聯企業管理合夥企業的執行事務合伙人,出資比例99%,另一股東付明全佔股1%。徐志群同時是珠海天雁投資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認繳出資6700萬佔股67%,另一股東徐自寒認繳出資3300萬佔股33%。

從工商信息可見,高景科技目前似乎是由徐志群主導的個人公司。徐志群有著多年的光伏從業經驗,曾出任多家光伏企業的高管,包括就職於光伏石英坩堝生產商Saint Gobain Quartz等。2008年12月,徐志群加入美股上市公司晶科能源。去年3月4日,徐志群獲得升職,由晶科能源副總裁兼晶矽事業部總經理升任營運長。

但很顯然,高景科技和徐志群個人是不太可能揮手砸下170億現金的。華夏能源網從業內獲知,高景科技的幕後「金主」可能還是IDG資本與珠海華發集團,這或許是IDG資本聯手地方國資搶灘光伏的又一次嘗試。

公開資料顯示,IDG資本成立於1992年,是首家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投資機構。除美元基金外,IDG資本還管理著規模近千億的十餘支人民幣基金。這些資金主要來自於政府引導基金、產業資本,母基金、銀行保險、家族基金等。在光伏新能源行業,IDG資本多次出擊並斬獲頗豐。

在2016年至2017年期間,IDG資本對愛旭股份投資9億元,支持其布局新一代光伏PERC電池技術。在IDG資本助力下,愛旭股份愛旭股份經營業績大幅提升,營收由2016年的16億元升至2019年的60億元、利潤規模從1億元提升至6億元,PERC電池出貨量位居全球第二。2019年,愛旭科技借殼「ST新梅」成功上市,IDG資本的投資獲得數十倍增值。

今年年中,在中環集團百億股權爭奪戰中,最後關鍵時刻,IDG資本和珠海華發集團有限公司(珠海華發)組成財團,殺入競標戰局。雖然最後被李東升的TCL科技PK下去,但也暴露出IDG資本和珠海華發集團之間的深厚關聯。而高景科技直接由「珠海華發實體平臺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更名而來,更可見幕後的資本背景之深厚。

黑馬成色到底幾何,尚有待事實檢驗

光伏產業作為近年來發展迅速的新製造代表,從來不缺乏不期而至的新玩家入局。華夏能源網從企查查了解到,截至2020年上半年,我國共有光伏相關企業29.2萬家,上半年新增相關企業2.5萬家。

在這些新玩家中,不缺乏有一定實力者,但入場便驚豔四座的BOSS級玩家寥寥無幾。高景科技,可謂是近年來出手最為「壕氣」的新人。如果按照其宣稱的珠海項目投資規模,我國矽片領域勢必將引起新的格局變化。

截至2020年上半年,我國矽片產能合計超過200GW,主要廠家排名前五位的為隆基股份(65GW),中環股份(55GW),保利協鑫(25GW),晶科能源(17GW),晶澳科技(10GW)。上機數控從去年起,對矽片領域瘋狂投資,有望在一兩年內殺入到前五之中。

上述格局,隨著高景科技的到來,可能會發生改變。如果高景科技的50GW矽片產能如期投產,那麼高景科技有望成為僅次於隆基股份和中環股份的矽片龍頭。這樣一來,矽片產業將再出一個巨頭,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高景科技宣稱,將主要開展大尺寸矽片及矽棒研發製造業務。公司將以210MM等大尺寸矽片作為優勢新一代產品,打造成為全球光伏矽片領域的龍頭企業。

「珠海項目主要是立足於大尺寸矽片,因為1-2年以後,我們看到機會點,會以210MM為主,而大尺寸矽片需要對應的裝備匹配。我們項目在後續的成本競爭力方面,品質競爭力方面,會有獨特的優勢。」徐志群在珠海項目籤約時表示。

從目前已知信息來看,高景科技確實也有著自身的優勢:選擇了光伏矽片這一盈利相對較高的領域,今年以來矽片供應缺口巨大市場前景看好;採用並重點發展210路線,在未來市場廣闊;團隊成熟且行業經驗豐富,有望快速實現項目落地;國資及背後財團加持,後續的項目資金以及配套有保障。

但儘管如此,高景科技也充滿不確定性:相比於隆基股份、中環股份等老牌強者,作為新人的高景科技,在研發能力、自主創新等底蘊薄弱,這在技術驅動產業發展的平價時代,將是硬傷;口號雖響亮,但產能實際落地仍需要時間的檢驗;矽片市場巨大,但各家企業都在全產業布局,高景科技未來的客戶和市場在哪裡?作為新人,相比於有著上下遊長單在手的矽片企業,其抗原料上漲等風險的能力也有待檢驗。

高景聲勢浩大的入局,勢必將光伏產業這江春水攪動的更加沸騰。其作為光伏產業2020年最大「黑馬」的成色到底幾何,在未來二到三年便很快就有結果,是真實幹還是假忽悠屆時自會水落石出。

高景科技背後若隱若現的國際財團與國企資本,則從側面反映出光伏產業的火熱與強大吸引力。十四五平價時代正式來臨,中國政府最高層頻頻明確表態並大幅提升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目標,預示光伏下半場有望開啟新一輪的大發展與大變革相伴隨的變局期。

在新變局中,無論是老牌企業還是新晉者,都將面臨更為慘烈的洗禮。福兮?禍兮?進矣?退矣?且看下一個五年!

相關焦點

  • 關於推進光伏行業210mm矽片及組件尺寸標準化的聯合倡議
    各位光伏同仁:中國光伏行業歷經風雨十幾載,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和規模的不斷擴大,已一躍成為在全球範圍內最具競爭力與影響力的行業,為全世界清潔能源的發展帶來巨大貢獻。在這十幾年內,光伏行業不斷挖掘製造產業鏈與光伏系統的潛能,使得矽片尺寸從125mm、156.75mm、166mm、182mm一直發展到今天的210mm。增加矽片尺寸以提高組件功率,降低製造與發電成本成為技術進步的必然趨勢。當前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均看到210尺寸發展的巨大空間和機遇。
  • 從2寸到12寸 憑什麼大尺寸矽片能讓光伏成本再降3年?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縱覽半導體矽片的發展脈絡,光伏矽片大型化是趨勢,大矽片能夠打破當前光伏降本瓶頸,助力行業在未來2-3年成本下降,維持行業「增持」評級。(來源:微信公眾號「國君電新」作者:徐雲飛、龐鈞文)1、光伏矽片尺寸來自半導體,我們認為尺寸變大是趨勢。
  • 光伏尺寸之爭:行業呼籲「組件標準化」!
    大尺寸是發展趨勢劉譯陽賦予了組件尺寸標準化更大的意義。「組件尺寸標準化是實現全面平價的必要路徑,是中國光伏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是進一步奠定中國光伏行業世界第一的基礎。」目前,半導體行業尺寸正從8英寸向12英寸加速轉型。而不斷變化的光伏矽片尺寸其實是源自半導體矽片,在12英寸晶體成功研發後,對應產出的最大矽片尺寸即210毫米,這將有助於行業在未來2—3年成本下降。不過,也有觀點認為,雖然矽片尺寸增大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但是,如果要更經濟地在全行業成本最低的情況下增大矽片尺寸,就要把握好節奏。
  • 光伏大尺寸組件標準化勢在必行
    「組件尺寸標準化是實現全面平價的必要路徑,是中國光伏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是進一步奠定中國光伏行業世界第一的基礎。」  降低度電成本一直是光伏產業的主旋律,在高功率的發展趨勢下,矽片尺寸從166毫米到210毫米,都被市場稱為「大尺寸組件」。那麼,哪一個規格才是實現標準化的最佳選擇?
  • 偉大的變化—光伏行業的「跳躍間斷點」
    今天多晶矽片價格1.4RMB處於現金成本區域,如果單晶矽片價格跌破2.4RMB,多晶有可能徹底退出市場。顛覆性新技術激發跳躍間斷點。1.2.供給過剩由於光伏效率提升成本下降,全球範圍內發電側平價越來越普遍,脫離補貼約束的需求內生性加強。
  • 細數光伏行業的「跳躍間斷點」
    今天多晶矽片價格1.4RMB處於現金成本區域,如果單晶矽片價格跌破2.4RMB,多晶有可能徹底退出市場。顛覆性新技術激發跳躍間斷點。1.2.供給過剩由於光伏效率提升成本下降,全球範圍內發電側平價越來越普遍,脫離補貼約束的需求內生性加強。
  • 182、210兩大聯盟正面交鋒!各家企業如何看待大矽片未來?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6月24日,隆基、晶科、晶澳、阿特斯、潞安、潤陽、中宇七家光伏企業成立「M10」聯盟並發布聯合聲明,倡導建立幾何尺寸為182mm*182mm 的矽片標準(M10),並在行業標準組織中將這一尺寸納入標準規範文件
  • 以光伏行業為基石,高測股份力爭為全球領先高硬脆材料切割設備商
    高測股份切割設備和切割耗材主要應用場景包括光伏行業、磁材行業、藍寶石行業和半導體行業等。光伏矽材料、半導體矽材料、藍寶石材料、磁性材料、光學玻璃、陶瓷材料等,都具有抗磨損、硬度高、脆性大等共同特點,可統稱為高硬脆材料。
  • 突然爆火的光伏HIT,是什麼黑科技?
    設備環節,國產化正在加速,HIT設備價格已經下降到7-8億/GW,PECVD仍是難點。耗材方面,低溫銀漿國產化基本成功,第二大耗材靶材的國產化也已完成,靜待需求放量。工藝方面,當前組件工藝還比較粗糙,將來矽片變薄需要組件端的製造工藝更加精細化。
  • 部分企業上調矽片報價,光伏行業供需持續向好;① 據媒體報導,中環...
    部分企業上調矽片報價,光伏行業供需持續向好;① 據媒體報導,中環、協鑫、京運通等部分企業上調矽片報價。以166mm的單晶矽片為例,最新報價達到2.7元至2.75元,較低點調漲約0.3元/片;② 華創證券指出,矽料價格大幅上漲和下遊需求回升,推動了此次矽片價格集體調漲。
  • 光伏行業迎來業績拐點,3龍頭被集中看好!(附股)
    公司在行業內擁有定價權,今年已通過多次下調單晶矽片價格,來提高市場份額,加速落後產能的出清。2.福斯特(社保重倉+光伏)公司是全球光伏封裝材料EVA膠膜和PO膠膜龍頭,EVA膠膜全球市佔率近50%。公司專注於新材料的研發,具有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強大的研發實力;早期從事過熱熔網膜生產銷售,後又切入光伏膠膜領域並逐漸成為全球龍頭,目前正往電子材料、功能膜材料、特種化學品等領域發展,品類不斷增多,快速成長為細分領域的龍頭,向平臺化新材料公司邁進。
  • 光伏新時代,來自未來的發電技術
    光伏新時代,來自未來的發電技術最近南方幾個省份缺電,缺電的原因是煤電聯動,煤沒跟上。未來,徹底解決電力緊張的方式,是從土澳進口煤嗎?非也,是投資者們常年看不上的光伏。最近有消息稱,中國石化資本公司宣布投資入股常州百佳年代,布局光伏發電領域。
  • 矽片漲價帶動產業鏈價格提升 恆星科技金剛線產能釋放在即
    業內人士指出,近期新疆矽料生產事故和疫情影響加劇供給緊張,矽片價格持續上漲趨勢。漲價預期下,與光伏產業鏈密切相關的金剛線行業獲得市場關注。雖受「光伏531新政」影響,但行業短期矽片價格提升及長期能源結構轉型,金剛線市場需求仍以每年10%增速增長。
  • 搶抓市場發展機遇 天合光能擬30億元投建大尺寸光伏電池項目
    圖 | 包圖網 12月24日,天合光能發布公告稱,公司擬通過下屬天合光能科技(鹽城)有限公司在鹽城經濟開發區投資建設大矽片高效光伏電池項目
  • 平安光伏電池設備2021年展望:大趨勢、大分化、大機會
    隨著新投建的大尺寸產能陸續投產,2021年PERC電池產能過剩加劇(產能超過200GW,需求約150GW),電池價格承壓,光伏電池廠將不得不轉向下一代電池技術——異質結(HJT)。2020年,NBB-HJT(無主柵異質結電池)效率突破25%,市場對於HJT認可度顯著提高,投建中試線企業明顯增多。2020年底,通威開啟了GW級HJT大試線建設,HJT大規模擴產在即。
  • 2020年光伏玻璃行業發展現狀前景 國內光伏裝機量有望達到45GW
    光伏玻璃行業發展現狀 中研產業研究院《2020-2025年中國光伏玻璃行業供需趨勢及投資風險研究報告》 近年來光伏玻璃行業發展迅速,目前前蓋板玻璃厚度的規格大部分使用的是3.2mm的,根據光伏行業協會的預測,2019年3.2mm前蓋板玻璃的市場佔有率為67.50%左右。
  • 光伏擴產預期帶來新機遇 金剛線產業將迎「第二春」?
    來源:上海證券報展望未來,有產業分析人士表示,隨著行業龍頭先後提出擴產計劃,光伏產業或將迎來新一輪景氣周期,尤其是在「降本+提效」雙重因素驅動下,「大尺寸+薄片化」已成為光伏矽片環節的主要發展方向。由此,經歷一番大浪淘沙的金剛線產業也將步入發展新階段。
  • 再論光伏「跳躍間斷點」
    復盤來看,矽料和矽片都發生了技術迭代,最後一個領域電池片依然悄然無息。正是這種悄然無息導致電池片的行業依然分散,面對矽片的產業鏈博弈始終沒有話語權。從貨值計算,電池片的市場容量接近矽片兩倍,單位利潤率水平不及矽片的1/3,這是非常不正常的現象。
  • 隆基股份:披著光伏外衣的半導體公司?
    究竟能否實現我們不得而知,2020年是國家對光伏行業競價補貼的最後一年,歷經20年的中國光伏產業,是順利上岸,還是再成泡沫?第一個吃螃蟹的公司在光伏行業不到二十年的發展史中,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是一個傳奇,作為第一家吃螃蟹的公司,同時也是第一個沒落的巨頭,尚德的興衰有太多的驚嘆和遺憾。
  • 通威股份:異質結項目6-7月份投產 預計電池片年底產能50GW
    本身12月份矽料價格就比較異常,年底清庫存,年底過後籤新的訂單沒有衝業績的壓力,會更惜售一點。實業對矽料價格的預期肯定是有了的,但是成交的時候還在博弈而已。對於今年全年矽料全部滿產後可以滿足行業160gw裝機,越往下半年走矽料會越緊缺。矽料的價格走勢預計會和去年一樣,前低後高,全年中樞價格會在8.5w。非常精確的價格不會有人判斷的非常準確。   210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