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中被成為神作的不少,比如《命運石之門》,《EVA》等等。可是也有一大堆的小夥伴們看完卻是一臉懵逼,為什麼會成為神作。難道僅僅因為劇情好看還是說人物漂亮?接下來的這部《鋼之鍊金術師FA》給大家解讀神作的評價不是那麼膚淺。
由日本漫畫家荒川弘在2001年開始在《月刊少年GANGAN》連載。在連載2年後也就是03年改編成動畫。但是因為動畫的進度已經趕超了漫畫,所以在徵求漫畫家的意見,後期改成了原創劇情。
2009年動畫再次製作,這次完全尊重漫畫的劇情,並且與漫畫同步完結。這種動作也是在動漫界很少見的,足以證明這部漫畫的人氣。為了區分和03年的動畫區別,在動畫中以《鋼之鍊金術師 FULLMETAL ALCHEMIST》來區分。
在鍊金世界是有個原則的,「等價交換」,想要得到什麼那就要付出同等的價值,是這個世界的基礎也是真理。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鍊金術是通過理解、分解、最後重構的術,也是代表著這個時代的科學。但是鍊金術也不什麼都去做,也是有禁忌的。不能鍊金,還有就是不能「人體煉成」。
主人公是兄弟倆,哥哥叫愛德華,弟弟艾爾馮斯。從小父親就離家出走,靠著母親一人維持的家庭。兄弟倆從小就對父親的書房裡的鍊金術書感興趣,這也是母親對父親最後的念想。由於積勞成疾,母親也不幸去世了。留下兄弟倆個孤苦無依,聽說可以用鍊金術復活母親,於是他們找到了伊茲米作為師父。在學習的時候師父也告誡他們不能人體煉成,這是禁術,可也沒有細說。再學成歸來,兄弟倆回到故鄉。就在那所生活幾年的地方煉成了「母親」。開始說了「等價交換「,人的肉體是由物質構成的可以煉成,那靈魂呢。最後術被反噬了,弟弟整個人消失了,哥哥失去了左腳。哥哥不得已用自己的右臂換回了弟弟的靈魂並固定到盔甲上,弟弟就此成為了沒有軀體的盔甲人偶。人體煉成失敗後他們聽聞有賢者之石的存在能不遵從「等價交換」這個原則,於是踏上的尋找賢者之石的旅行。
等價交換,這詞一直視為真理,想要得到什麼就得付出相應的報酬或者努力。這句話不管放在過去還是未來理應是這樣的。動漫中,現實中都是如此。在小時候爸媽也是這麼和我們說的,想要考試成績好,那就必須努力讀書,如果天天去玩,成績肯定會差的,這個此片中也有提及。
兄弟倆人去考國家鍊金術師考試方便以後查找賢者之石的資料。他們去了塔克少校的家裡複習考試。兄弟倆通過學習最後得到了國家鍊金術資格,在第一部中同樣考試的人大部分沒有通過,難道這說明他們沒有努力,沒有付出嗎?這是第一次作者給我們拋出的問題。最後FA結尾處愛德華對女主角溫莉表白,
愛德華:我把我的一半人生給你,你也把你的一半人生給我。
溫莉:別說一半了,整個人生都給你。
看似戀人最普通的告白就把等價交換的原則打破了。並不是付出了就能得到同等的回報,可能多也可能少,這取決於你自己。
學生起早貪黑地看書做習題,最後得到多與少並不能證明你所付出是多與少,可能你會覺得不等價。但是相信自己這個世界沒有完全的等價交換,只有不努力就得不到回報的,這才是等價交換。
神作之所以是神作,是因為我們可以從裡面理解到或者說作者想告訴我們的人生真理,看完能改變你的認知,改變你的人生。你認為的神作看完後改變了你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