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來聊聊連鎖藥店這麼生意。
上一篇文章寫的是零售超市,其實,連鎖藥店其本質上也與零售超市沒有太大區別,只不過藥店賣的是藥、而且監管較為嚴格、需要許可制,而超市賣的是生鮮、快消品等。
一、零售藥店投資邏輯:集中度提升
我們都知道,醫藥行業出了不少大牛股,因為醫藥也屬於大消費,也是牛股聚集地,例如恆瑞、愛爾眼科、片仔癀等等。未來這個行業肯定還會出大牛股,然而,由於醫藥行業專業性比較強,一般人很難理解這個行業,受政策影響還很大。所以,想學習更多,不妨多關注公眾號內容!
那麼,我為何沒有過多地關注仿製藥或創新藥領域?原因在於隨著國內諸如集採、一致性評價、分級診療、醫保控費等醫改政策的不斷推進,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降低藥品零售價,尤其是仿製藥,因為醫保局支付沒錢、支付壓力大,只能向中間環節動手,所以,醫保局就成了最大的採購方,話語權很強勢,這就導致行業拼殺激烈,最終比拼的是看誰的成本控制能力強,這樣的話,整個行業的商業價值就大打折扣了。
相對而言,集採降價後雖然也會傳導至連鎖藥店,但由於藥房沒有直接參與集採,影響還是有限的。因為從產業鏈角度來看,受集採政策影響後,上遊的醫藥工業企業銷售藥品(尤其是未中標藥企),會從從以往的醫院端轉向連鎖藥店。換言之,上遊供給多了,那麼作為下遊的連鎖藥店選擇就會更多,則話語權也會更強。另外,倘若上遊醫藥工業企業想對連鎖藥店提價,那也是很難的,畢竟降藥價是政策的基調。
對於連鎖藥店的行業生命周期,個人判斷是,當前處於成熟期的早期階段。因為在這個階段,行業的增長速度畢竟穩健,在行業競爭中能活下來的少數連鎖品牌,可以壟斷行業大多數市場份額,同時彼此勢均力敵,新進入者還是比較難打入。
值得注意的是,新進入者難打入進來,不代表行業競爭環境就很好,因為連鎖藥店行業同質化比較嚴重。
例如,根據國家藥監局的數據,截至2018年11月,全國零售藥店總數達到48.9萬家,其中連鎖藥店25.5萬家,單體藥店23.4萬家,全國藥店的連鎖率由17年的50.44%提升至52.15%,綜合競爭力百強連鎖企業的市場佔有率為42.9%。其中,四大上市連鎖藥店益豐藥房、一心堂、大參林、老百姓18年加起來也才1.7萬家、19年為2萬家門店多點,即使再加上非上市連鎖藥店,佔比也很低,所以行業集中度很低。再如,一些實力較強的又沒上市的藥店,例如漱玉平民、新興大藥房、眾友、立健等,以及阿里健康、高瓴資本等都虎視眈眈涉及藥店行業。
一句話,藥店行業競爭仍然很激烈,處於跑馬圈地的階段,集中度很低,那集中度有多低呢?看個數據,2018年中國零售藥店行業CR10藥店佔比約為22%,CR20大藥店約為30%,而美國藥店CR3市佔率就超過75%,所以,未來集中度提升空間巨大,龍頭公司的份額存在持續提升的空間,成長性強。
也正是由於這個特點,使得藥店企業誰佔領市場,誰就能成為市場主導者。所以說,誰跑的快,誰就是贏家,而跑的快的表現就是擴張、不斷併購,在「快」的同時、穩健也更加重要!
二、收入佔比及增速
看下圖,益豐藥房2019年的收入增長達到了將近50%,近年來領先於其餘三家藥店企業,處於第一梯隊。而老百姓和大參林增速則處於20-25%上下徘徊,尤其是大參林,2019年收入增速創了近年的新高。而一心堂則表現相對遜色,近年增速放緩較嚴重。
從扣非淨利潤增長來看,除了老百姓常年穩定在20%(2019年僅為15%)以外,其餘三家企業的增速波動都較大。其中,益豐藥房和大參林2019年扣非淨利潤增分別達到了40.9%、35.5%,遠高於一心堂的16%和老百姓的14.9%。
如果再把這幾家企業的收入結構拆分來看可知,四家上市連鎖藥店企業的中西成藥業務佔比收入都在70-80%,所以,看下表就看得出來,益豐藥房的這塊業務近年來增長很高,19年達到了51%。老百姓也很高,近年都能保持在25-40%這個區間、19年增速有所放緩。而大參林和一心堂都基本保持在16-20%的增速,其中大參林在19年獲得了突破,一下躍升至36%。
三、毛利率
再看毛利率,2019年益豐藥房、大參林、老百姓、一心堂的毛利率分別為39%、39.5%、33.6%、38.7%,除了老百姓的毛利率較低以外,其餘三家幾乎沒差別。主要還是在於老百姓的中西成藥業務毛利率較低,只有30%,低了同行的4-5百分點。
四、門店數量及增長
再看驅動收入增長的核心指標:門店數量。
從門店數量上來看,一心堂則最多,2019年達到了6266家,老百姓為5128家,益豐藥房和大參林則幾乎一樣多,為4750多家。
但是,如果從門店增長來看,一心堂雖然門店最多、但近年來的門店擴張速度很慢、而且不斷放緩。相較而言,益豐藥房和老百姓則保持高速擴張,2019年增速達到了30+%。大參林近年來的開店速度則保持在23-30%,「穩中前進」。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也談過,連鎖企業增長的核心就是不停的開店,只有新店數量不斷地穩步增長,企業的收入增長才有保障。但同時老店也要保持一定的增長,因為新店不可能無限制的增加,總會有增長停滯之時。
但是,從增速來看,益豐藥房和老百姓是最快的,一心堂和大參林則較慢,原因我以前也說過了,主要在於前者的門店經營模式是加盟+併購為主,而後者則為直營。
五、單店收入及增長
從單店收入來看,大參林是最高的,原因一是產品銷售中,參茸貴細等高客單價產品銷售佔比相對較高,二則是地處經濟發達的廣東省經濟區域,平均客單價較高。一心堂是最低的,原因在於集中於西南地區,小型店和鄉鎮店分布較多,平均客單價較低。而老百姓、益豐藥房偏中型店的布局且多集中在中部和東部主要城市,消費能力及客單價較西部地區稍高。
從單店收入增速角度看,幾家藥店企業的單店收入都一致出現了較好的情況:例如,益豐藥房和大參林在2019年出現了一個拐點,即增速分別為13.6%、2.9%,結束了過去幾年負增長的下滑態勢;一心堂增速略有增長,老百姓雖然繼續增長-7%、但好歹下滑幅度收窄。
其中,益豐藥房單店收入之所以得以提升較快,與其主要在已布局的相對成熟的6個省份內做加法布局離不開,例如門店成熟周期短,疊加以自建店發展為主,整體店型結構(旗艦店、中心店、社區店等各自的佔比)變化不大,疊加江蘇和上海區域的醫保資格擴容機會。
而老百姓單店收入常年保持較差原因,在於老百姓近幾年大量的新跨省份併購(例如甘肅、內蒙古等區域的併購),店型結構也隨著併購變化較大,所以與公司真實的實際經營能力變化相關性不大。
總之:
益豐藥房:藥店布局大多是經濟較發達地區也是醫療資源豐富之地,公司增長主要依靠門店數量增長+外延式併購,2019年發展迅速,主要原因系2018年公司併購了河北新興藥房。公司2019年營收規模102.8億元、淨利潤5.44億元,收入是四家公司中最小的,估值卻是四家中最高的、為64.2倍TTM市盈率。
公司的戰略發展定位為打造中國藥店領軍品牌,因此,未來公司仍然專注於醫藥零售及其配套服務為主,深耕中南華東和華北,積極拓展全國市場。
從地區來看,公司一直實行區域聚焦的發展戰略,並已在中南、華東、東北地區取得了領先的市場競爭優勢。總體上,公司在各地區的發展基本平衡,華東地區略快於中南地區,華北地區。
大參林:在華南地區、尤其是廣東處於絕對優勢,是四家公司裡面上市最晚的,雖然市值四家公司中最高、為405億元,但流通市值最小只有不到81.7億元,公司門店還售賣參茸滋補藥材最會賺錢、毛利高。
這家公司的估值也不低,TTM市盈率為50.7倍,僅次於益豐藥房,公司淨利潤為7.03億元。
大參林2019年收入111.4億元、增長25.76%,源於零售業老店同比增長及新開、收購而新增門店以及新零售渠道增長的貢獻,淨利潤的增長主要是收入增長且營業總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根據大參林堅持「深耕華南,布局全國」的發展戰略,未來期待它能夠突破廣東、走向全國。2017年商譽僅為1.62億元、佔比總資產僅為2.8%,到了18、19年商譽分別增加至5.34億、9.84億,佔總資產比例分別為8.2%、11.3%,看得出來,這公司也在開始走擴張之路,不再拘泥於以往的內生增長。
老百姓:全國性布局,營收規模四家公司中最大。2019收入116.6億元、淨利潤5.09億元、市值228億元、TTM市盈率41.83倍。公司收入規模最大、淨利潤卻最低,未來有待提升。
公司的經營模式為內生發展和外延擴展的雙輪驅動,即利用自身網絡布局優勢,針對中國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縣域鄉鎮的不同市場特徵,構築「自建+併購+加盟+聯盟」的「四駕馬車」立體深耕模式。
一心堂:大本營在西南地區,有絕對優勢,門店數量最多且為全部直營店,市場估值最低、市值僅為164億元,目前市盈率26倍,其中子公司從事中藥材業務貢獻大量淨利潤。2019年收入為104.8億元、淨利潤6.04億元。
根據公司發展戰略來看,未來三年,川渝地區是公司第一重要拓展區域,廣西、海南是第二拓展區域。翻閱公司年報後得知,公司也還會通過收購方式來提高市場份額,最終形成川渝、雲貴、桂瓊三足鼎立,與華北的晉、豫、津遙相呼應的布局。另外,一心堂還打算嘗試新的運營模式,即積極搭建「網際網路+」商業模式,完善各門店「網際網路+」設備的升級改造,實現線上渠道和線下銷售一體化。
總體來看,一心堂和大參林採用的模式是「根據地+對外擴張」,而益豐藥房由於在湖南、江蘇和上海的當地優勢沒有像一心堂在雲南、大參林在廣東強大,所以依靠資本市場,殺進華東,目前也進軍華北、增長較快。最後就是老百姓的全國性布局,布局了17個省(地區),但基本是沒有根據地,因此到處碰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