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朋友久別重逢的古詩有很多,但能瞬間催人淚下的只有兩首。
準確地說,是四句詩:
「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
「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
前兩句感人的原因在於:寫出了想見不能見,無望再見卻又突然相見的複雜感情。
那麼,後兩句為什麼會催人淚下呢?
我們來讀一讀李益的《喜見外弟又言別》,看看這首詩有何妙處。
十年離亂後,長大一相逢。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鍾。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
先看詩題,詩人與表弟短暫重逢又要分別。
1、十年離亂後,長大一相逢。離亂,是指安史之亂、藩鎮割據和外族入侵(本文統稱為「戰亂」)所造成的百姓流離失所。
因為戰亂,我和表弟分別了十年,現在相逢,兩人都已經長大。
這是交代重逢的背景。
長大,說明詩人和表弟在小時候就分開了。
這也暗示,各自的聲音和容貌變化比較大,為下文的「憶舊容」做鋪墊。
2、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這兩句話的順序比較複雜。
首先,詩人先用了倒裝的手法,正確順序應該是,初見問姓驚。
其次,詩人再用互文的手法, 「問姓」和 「稱名」是同時發生的。
我們這樣讀:初次見面,問了姓名之後,非常驚訝,原來面前的人是表弟,接著回憶起了舊時的容貌。
這兩句為什麼會催人淚下?
因為兩點:
(1)表弟是親人,而親人就站在眼前,居然不能認出,這是巨大的不幸;
(2)如果沒有互道姓名,很有可能會彼此錯過,而現在能夠相認,這是多麼的萬幸。
巨大的不幸中又存有萬幸,悲傷和驚喜兩種感情猝不及防發生了猛烈地碰撞。
這種碰撞的力量可以輕鬆擊穿每一位讀者的內心。
為什麼這兩句詩能千古傳誦?原因就在於此。
這是妙處之一。
3、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鍾。滄海事:比喻世事的巨大變化。
暮天鍾:黃昏寺院的鳴鐘。
自分別以來,世事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們一直談話,直到聽到了傍晚的鐘聲。
世事發生了什麼變化?
很顯然,還是指戰亂。
這裡還有個問題:他們談話剛停止,就聽到了鐘聲嗎?
不可能,哪有這麼巧的事!
合理的解釋是,他們的談話被鐘聲打斷了,如果沒有鐘聲,他們根本不知道已經到了傍晚。
也就是說,他們談話時間比較長,而且都很入神。
這是側面描寫,表達出他們兄弟之間深厚的感情。
4、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這兩句是言別。
「秋」怎麼理解?
秋天,是容易傷感的季節。
所以秋代表了傷感。
但詩人為什麼傷感?
這個問題好像不難,因為又要和表弟分開。
那麼分開以後還能再見面嗎?
應該非常困難。
為什麼?
因為現在仍然在戰亂之中啊。
我們回頭看這首詩:
首先,因為戰亂分別了十年;
其次,突然相逢,不幸中有萬幸,但這不幸也是由戰亂引起的;
然後,分別之後世事發生了巨大變化,也是因為戰亂;
結尾,未來可能不會再相見,還是因為戰亂。
我們可以看到,詩人所有的悲傷全都來自於戰亂。
可見,戰亂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和悲傷。
這是這首詩隱含的感情。
大家看,詩人通過一件小事(自己和表弟重逢),卻側面寫出了一個很大的主題(戰亂帶給人們的痛苦和悲傷)。
這是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
這是妙處之二。
那麼,您認為這首詩還有什麼妙處呢?
歡迎留言,我們一起學習哦。
我是沉於古詩,為您解讀古詩的感情脈絡,讓您了解古詩中的感情表達方法。
如果您喜歡,歡迎關注我,每天我都會為您解讀至少一首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