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的《喜見外弟又言別》,催人淚下,詩中還隱藏更深的感情

2020-12-14 沉於古詩

與朋友久別重逢的古詩有很多但能瞬間催人淚下的只有兩首。

準確地說,是四句詩:

「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

「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

前兩句感人的原因在於:寫出了想見不能見,無望再見卻又突然相見的複雜感情。

那麼,後兩句為什麼會催人淚下呢?

我們來讀一讀李益的《喜見外弟又言別》,看看這首詩有何妙處。

十年離亂後,長大一相逢。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鍾。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

先看詩題,詩人與表弟短暫重逢又要分別。

今日的嶽陽

1、十年離亂後,長大一相逢。離亂,是指安史之亂、藩鎮割據和外族入侵(本文統稱為「戰亂」)所造成的百姓流離失所。

因為戰亂,我和表弟分別了十年,現在相逢,兩人都已經長大。

這是交代重逢的背景。

長大,說明詩人和表弟在小時候就分開了。

這也暗示,各自的聲音和容貌變化比較大,為下文的「憶舊容」做鋪墊。

2、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這兩句話的順序比較複雜。

首先,詩人先用了倒裝的手法,正確順序應該是,初見問姓驚。

其次,詩人再用互文的手法, 「問姓」和 「稱名」是同時發生的。

我們這樣讀:初次見面,問了姓名之後,非常驚訝,原來面前的人是表弟,接著回憶起了舊時的容貌。

今日的嶽陽

這兩句為什麼會催人淚下?

因為兩點:

(1)表弟是親人,而親人就站在眼前,居然不能認出,這是巨大的不幸

(2)如果沒有互道姓名,很有可能會彼此錯過,而現在能夠相認,這是多麼的萬幸。

巨大的不幸中又存有萬幸,悲傷和驚喜兩種感情猝不及防發生了猛烈地碰撞

這種碰撞的力量可以輕鬆擊穿每一位讀者的內心。

為什麼這兩句詩能千古傳誦?原因就在於此。

這是妙處之一。

3、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鍾。滄海事:比喻世事的巨大變化。

暮天鍾:黃昏寺院的鳴鐘。

自分別以來,世事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們一直談話,直到聽到了傍晚的鐘聲。

世事發生了什麼變化?

很顯然,還是指戰亂。

嶽陽樓

這裡還有個問題:他們談話剛停止,就聽到了鐘聲嗎?

不可能,哪有這麼巧的事!

合理的解釋是,他們的談話被鐘聲打斷了,如果沒有鐘聲,他們根本不知道已經到了傍晚。

也就是說,他們談話時間比較長,而且都很入神。

這是側面描寫,表達出他們兄弟之間深厚的感情。

4、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這兩句是言別。

「秋」怎麼理解?

秋天,是容易傷感的季節。

所以秋代表了傷感。

詩人為什麼傷感?

這個問題好像不難,因為又要和表弟分開。

那麼分開以後還能再見面嗎?

應該非常困難。

為什麼?

因為現在仍然在戰亂之中啊。

嶽陽洞庭湖

我們回頭看這首詩:

首先,因為戰亂分別了十年;

其次,突然相逢,不幸中有萬幸,但這不幸也是由戰亂引起的;

然後,分別之後世事發生了巨大變化,也是因為戰亂

結尾,未來可能不會再相見,還是因為戰亂。

我們可以看到,詩人所有的悲傷全都來自於戰亂。

可見,戰亂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和悲傷。

這是這首詩隱含的感情。

大家看,詩人通過一件小事(自己和表弟重逢),卻側面寫出了一個很大的主題(戰亂帶給人們的痛苦和悲傷)。

這是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

這是妙處之二。

那麼,您認為這首詩還有什麼妙處呢?

歡迎留言,我們一起學習哦。

我是沉於古詩,為您解讀古詩的感情脈絡,讓您了解古詩中的感情表達方法。

如果您喜歡,歡迎關注我,每天我都會為您解讀至少一首古詩。

相關焦點

  • 詩人李益的一首小詩,寫盡了人生的聚散離合,悲喜交集,令人感動
    「他鄉遇故知」說的是人在承擔人倫責任,追求事業成功的過程中難免要經受磨難,特別是在背井離鄉,舉目無親的情況下,人會格外渴望得到情感的慰藉。這種感覺對於普通人也許很模糊,但詩人的心是敏感而豐富的,特別是經歷離亂後的重逢,那種悲喜交集的情感就更加強烈。李益的這首《喜見外弟又言別》,寫的就是這種情形。
  • 古詩詞鑑賞:白描+細節描寫《南浦別》《喜見外弟又言別》
    喜見外弟又言別李益十年離亂後,長大一相逢。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鍾。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1.下列對兩首詩歌的理解和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白詩的前兩句,不僅點出送別的地點和時間,而且以景襯情,渲染出濃厚的離情別緒。B白詩中「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用得非常傳神,它能真切刻畫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 唐代一詩人與表弟分離十年,重逢後寫下一首詩,句句催人淚下
    今天,小矣要來介紹一首十年後重逢的詩。儘管一切早已物是人非,但那些重逢,依然有意義。古代交通並不發達,很多時候一次離別,往往可能終身不能再見。這也是古代贈別詩如此多的原因之一。在這首詩中,小時候的作者李益與其表弟因為戰亂離別後,多年未曾有音訊。
  • 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明明是開心的事兒,他卻表現出無限悽感
    「大曆十才子」之一,長於五律,詩的內容多為送別、贈答和旅思之作。明代胡震享評其詩「婉雅閒淡,語近性情」(《唐音癸籤》)。有《司空文明詩集》。喜外弟盧綸見宿 [1]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貧。雨中黃葉樹 [2] ,燈下白頭人。
  • 古詩詞中描寫友情的經典名句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劉長卿《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相訪》 誰知江上酒,還與故人傾。——周紫芝《臨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陸凱《贈範曄詩》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 老年人的餘暉時光,李益《贈內兄盧綸》:世故中年別,餘生此會同
    《贈盧綸》【唐】李益世故中年別,餘生此會同。卻將悲與病,獨對朗陵翁。李益(748-827?),字君虞,隴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大曆四年中進士,僅授卑微小官,於是辭而不就,遊歷燕趙之間,在藩鎮任幕僚達十八年之久。
  • 他用一首13字的現代詩獲獎十萬,詩雖短卻寫盡了鄉愁,催人淚下
    一時間,可謂是風頭無兩,也引發了不小的爭論,但就在這短短的13個字中,我們讀到了詩的乾淨、清新脫俗,讀到了詩人心中濃濃的鄉情。 現代詩的出現、發展 現代詩,最早可追溯到清朝末年。
  • 一首什麼樣的詩,竟讓詩聖杜甫讀之流淚?
    詩言志,旨發詩人內心強烈的思想感情,或反映現實、或發揮想像,讓噴薄而出的情感引發讀者的共鳴,達到感同身受的效果。因而讀者讀詩時,往往喜怒哀樂隨詩句而升華。讀「漫捲詩書喜欲狂」則喜不自禁,讀「從此無心愛良夜」則惆悵失落,讀「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則既悲且怒…… 唐詩中很多反映現實、表達悲情的詩讀來不僅僅情緒為之感染,甚至還催人淚下。比如戰爭詩句「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寫生活困頓的「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還有悼亡的「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等等都是催人淚下的名句。
  • 古詩中的十二個月,一年十二月,月月都是詩
    幾句樸實的詩,為人們呈現出了勞動人民眼中的樸實夏天,字字句句中品讀到不同月份的小美好。這些平靜美好的古詩,總是能帶領我們感悟著每個月的獨特風情。6月即將結束,意味著2020年已經過去一半,在上半年的六個月裡,你還記得自己經歷過哪些美好的事情嗎?
  • 唐朝冷門詩人冷門詩,短短四句,美得令人嚮往
    司空曙詩多寫自然景色和鄉情旅思,有「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喜外弟盧綸見宿》)「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雲陽館與韓紳宿別》)等名句流傳。今天分享的這首詩,雖然冷門,但寫得很美,語句近乎淺白,意境靜謐優美。時隔多年,也成為我們很多人內心深處一種遙不可及的嚮往和期待。
  • 李益《夜上受將城聞笛》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李益,字君虞。有《李君虞詩集》。以寫邊塞題材聞名當時,內容豐富,雄渾高奇。七絕成就最高,明代胡應麟《詩藪 sǒu》評為開元以後第一。《yè shàng shòu jiàng chéng wén dí 》《夜上受降城聞笛》táng dài :lǐ yì 唐代:李益huí lè fēng qián shā sì xuě ,shòu jiàng
  • 甲午書評 | 詩中端倪:考證隱藏在詩句中的歷史訊息
    北洋海軍軍歌曲譜封面新聞記者 王國平《甲午戰爭詩話》是一部題材很特別的有關甲午的研究著作,作者王新頂將考證的焦點落在有關甲午以及和甲午有關人物的詩作上。《甲午戰爭詩話》,王新頂著對於這些隱藏在詩句中歷史訊息,作者將其稱之為「詩中端倪」,可謂貼切。仔細來看,王新頂這本著作,是有著特殊的歷史淵源。
  • 盤點三部「催人淚下」的冷門動漫,全都看過的算我輸!
    說到近年來的催淚動漫,可以說有很多優秀的作品,但是大熱的就那幾部,有很多的「催人淚下」的優秀動漫作品成了滄海遺珠,如果說到催淚,小物要為大家推薦的這幾部動漫也許並不熱門,但是你看過之後肯定會哭。接下來就和小物一起看看這三部「催人淚下」的動漫,全部看過的算我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