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扒扒君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周星馳電影《功夫》開頭字母有這樣寫道:「主演 周星馳;編劇 周星馳;監製 周星馳;導演 周星馳……從此以後,你再難看到一部,從頭到尾擁有如此強烈的個人色彩的周星馳電影。」《功夫》是香港喜劇功夫電影歷史上一顆耀眼的明珠,迄今為止沒有一部電影能夠將之超越。
一句「包租婆,為什麼突然之間沒水了呢?」火遍大江南北
還記得在2004年12月33日從電影院熒幕上傳出那一句「包租婆,為什麼突然之間沒水了呢?」一時間火遍大江南北,轉眼看去,16年後的今天,再來看這句話,不覺間會覺得鼻尖傳來酸酸的感覺,不知道為什麼腦海中會傳來,一句回應。
「沒有了,而且以後再也不會有了!」
如此誠心誠意原創獨制的喜劇功夫電影,很難再看見了。
在扒扒君心裡,周星馳最具有代表性的巔峰電影,毫無疑問必須是《功夫》,這部電影是值得掰碎了揉爛了去細細地去品味,時至今日,有太多的人去評價這部電影,儘管在某些方面做得不盡完美,但是它依然是香港電影的一個完美的開端也是一個完美的結局。
豆瓣評分:8.6分。
《功夫》功夫秘籍
曾經少年的我們,久經功夫影視劇洗禮,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武俠夢,幻想著自己有一天可以練成絕世神功,可以行走江湖行俠仗義,縱情天下,同樣周星馳心中也有一個武俠夢,《功夫》電影裡的人物刻畫,也是周星馳心中夢想的一個縮寫。
電影整個框架是放在1940年最為動亂的上海,基於這個背景展開故事,此時的上海黑幫盛行,法制疏鬆,當時勢力最為龐大的就是斧頭幫。
相對於外界的燈紅酒綠、快意恩仇,一處偏僻的角落有一個「世外桃源」:豬籠城寨,這是一個窮人聚集的地方,勢力龐大的黑幫看不上,警察懶得管,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和平安穩的生活著眾多民眾。
然而最不可忽視的是,裡面暗藏著許多絕世高手,因厭倦江湖恩怨,扮做普通人躲於這裡生活。
在這個亂世之中哪裡有絕對的「世外桃源」,很快這裡的平靜生活,就被混混阿星(周星馳飾演)和小弟肥仔(林子聰)闖入打破,打小便被眾人欺辱的阿星,長大後便想著裝混混收保護費來證明自己,在遭到寨子裡的人多次戲耍之後,卻不曾想真的將斧頭幫給引了過來,儘管由於這些個藏匿的絕世高手聯手將斧頭幫趕走,但卻是招來了更大的禍患。
不甘心是失敗的斧頭幫,找來了江湖上殺人不眨眼的「三洞琴魔」,在這些個絕世高手快要被殺絕了的時候,包租婆和包租公聯手廢掉「三洞琴魔」,不曾想包租婆和包租公才是最厲害的「高手」,很快火雲邪神的出現,徹底摧毀了這裡的寧靜,由於阿星臨陣倒戈,被火雲邪神打的全身筋脈盡斷,這等傷勢下,卻成全阿星打通任督二脈,無師自通融會武林絕學「如來神掌」,最終將火雲邪神擊敗,保住了豬籠城寨。
周星馳式喜劇電影獨特的人物刻畫
《功夫》一如既往還是周星馳式電影套路,講述了一個小人物成長的故事,電影中出演的每一個人物都有著自己的獨特的人物形象,看過之後會讓觀眾記得每一個人物的一顰一笑,人物形象刻畫的非常鮮明。
整日遊手好閒的阿星,從小便擁有一顆武俠夢,妄想著行俠仗義,在兒時英雄救美失敗之後,便隱藏下了這一顆蓋世英雄的心;啞女(黃聖依飾演)青春靚麗,在這罪惡的暗潮下面也是一股清流;面目兇狠言語犀利刻薄的包租婆,卻是收留了大量的窮人,嘴上狠,心裡軟;包租公遊手好閒,好色膽小,但關鍵時刻卻也能獨當一面;這二人當年只是因為兒子與人比武被打死,便退隱江湖隱居豬籠城寨,斧頭幫老大的冷血無情霸道,師爺的膽小怕事見風使舵,火雲邪神的奸詐詭計都有很深刻的人物形象刻畫,面面俱到,深入人心。
對於電影劇本的把握以及人物形象的刻畫,周星馳可謂是得心應手,往往會做出令人驚嘆的創作,拍出經典的作品。
社會小人物的心理活動,成為一代大俠之後,兩種截然不同的氣質轉換,便凸顯出那句「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種人物形象以及心理活動的把握,非常厲害,周星馳不光會表演,他還是一個對喜劇有著很獨特理解的人。
周星馳電影的轉變之路
周星馳拍攝的電影,很明顯有著兩條截然不同的風格,《喜劇之王》就是周星馳突破自我的開端,也奠定周星馳「半生幽默半生辛酸」的電影之路,始於《喜劇之王》,終於《長江七號》,《功夫》便是巔峰,從開始一味討好觀眾幽默搞笑,再到反思人生繼承無釐頭風格卻少了一絲幽默,多了一絲沉穩,這其中的轉變是對喜劇深刻的解讀,甚至超越喜劇本身這個載體,更多地表現了對社會人文、人生、人性的反思以及解讀。
遺憾的是,迄今為止仍然沒有一部電影能夠與《功夫》能夠比肩,但是幸運的是,我們還有這麼多經典可以反覆咀嚼,香港電影留下的餘熱,國產電影不斷攀升影響力,已經慢慢形成與好萊塢電影市場爭奪的力量。
或許吧,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