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母艦讓遠洋打擊成為現實,但是全世界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並不多,不僅僅是因為它的研發費用是一筆天文數字,更是由於其研發技術就相當難掌握,甚至在基礎的外部建造方面,想要建造航母的國家就遇上了難題。當年「瓦格良」號剛剛抵達我國,一位專家便感嘆,這一航母採用的鋼板技術極難掌握,就算是給我們20年的時間都有很大難度。
我國克服重重困難,軍事建設決不放棄
據了解,當時掌握航母鋼技術的國家只有兩國,那就是美國與俄羅斯,他們也曾明確表示,這是相當機密的技術,不會向我國出口,讓我國在較短周期內建造航母的願望打破,但這也讓我們更加堅持不懈,誓要在這一領域實現突破。實際上,我國在沒有任何經驗的前提下,想要完成航母的建造,並不是一件易事。不僅僅是航母鋼,還有彈射器、阻攔索、航電設備、艦載機等一系列配置,都是我國需要克服的難關。
儘管我國當時擁有一艘「瓦格良」號,但它從烏克蘭運往國內時,內部設備大都拆解,只剩下一個空殼,再加上海水長時間的腐蝕,一些關鍵部位也失去了使用價值,還需要大量的對稱球扁鋼進行修補。當時這種鋼材我國並沒有相關技術可以生產,不得不開始自行研發,在不少專業人才的努力專研下,我國利用一年半的時間攻克了關鍵技術,並如期交付了200噸的球扁鋼。
航母建造技術要求極高
但至關重要的航母甲板鋼問題還沒有解決,由於航母的作戰環境惡劣,它對抗海水腐蝕性的要求要比普通船隻高上許多,同時還要具備強大的抗磁能力,否則一旦對方使用電磁幹擾,這對在海上執行任務的海軍而言,是相當致命的打擊手段。除此之外,還要考慮到艦載機在航母甲板起降時產生的衝擊力與摩擦力,以及耐高溫性。要知道,每架艦載機重量至少在30噸以上,若沒有強大的抗衝擊性,甲板就有被降落的艦載機掀翻的可能。至於耐高溫性,則是艦載機發動機在起降時噴射的火焰溫度高達幾千度,高溫炙烤下一般剛才是承受不住的。
當時掌握這一高性能航母特種鋼技術的只有美俄兩國,美國在航母領域的成就遙遙領先世界,其11艘核動力航母更加彰顯出其航母鋼的高性能。至於俄羅斯,雖然只有一艘趴窩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但這也是曾經的世界大國蘇聯建造,其採用的航母鋼自然不容小覷,美俄兩國使用的航母鋼都是世界上性能最為強悍的鋼材。
幾年後我國成功突破技術
就在他們堅決不鬆口後,我國專業人才夜以繼日研發這一技術,經過5年的時間終於成功突破,建造出了世界上最寬的軋機,厚度高達5.5米的閘機軋制出的鋼板結構均勻,質量也達到世界一流的水平。儘管美俄兩國的拒絕讓我國花了更多時間去建造航空母艦,但我國在成功掌握這一技術後,也不用受制於人,這也是一大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