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部實體經濟
2020年11月,中國外部經濟綜合PMI[1]為54.7,在連續7個月反彈後小幅回落1.8個點,仍處於枯榮線上方。報告覆蓋的大部分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PMI均在枯榮線上方[2],僅日本和俄羅斯仍然處於枯榮線下方。
從PMI的最新變化來看,10月美國PMI下降1.8個點至57.5。美國就業數據喜憂參半,季調後非農就業人口增加24.5萬人,低於預期,連續第5個月增幅下滑;但失業率也在持續回落。歐元區PMI小幅回落,日本和英國有所上升。新興市場中,印度、俄羅斯、土耳其、南非和巴西PMI均小幅下跌,但主要受前期PMI讀數較高影響。隨著大宗商品價格回升利好資源輸出國,新冠疫苗研發取得進展,市場總體情緒仍然樂觀。
二、大宗商品與金融市場
11月CEEM大宗商品價格指數[3]有所反彈,環比上漲3.4%。受疫苗研發進展和美國新一輪刺激計劃臨近影響,石油環比上漲。鐵礦石、鋼材和煤炭均上漲。其中因中國進口趨緊,且國內生產出口勢頭強勁,煤炭環比漲幅達8%。
11月美國標普500強勁上漲創新高,且美國VIX波動指數回落。英國、日本、香港股市同步上漲。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降。LIBOR隔夜利率環比小幅上升。
11月匯率市場方面,美元指數持續下跌至92.6。英鎊、歐元和日元均上漲。印度貨幣下跌,巴西和俄羅斯等貨幣反彈。
三、對國內宏觀經濟影響
11月份全球實體經濟仍處於反彈通道,且隨著美國大選落定、刺激計劃和疫苗研發等出現新進展,市場情緒樂觀,疊加貨幣寬鬆影響,帶動股市、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但後期需警惕美國股市新高后波動性加大風險,且一旦疫情反覆或疫苗推廣使用進度不及預期,或對全球市場情緒形成打擊。
[1]China External Environment Monitor,根據外需分布計算,簡稱CEEM-PMI。2018年11月起根據中國最新對外出口的比例對指數的計算權重進行了重新調整。
[2] PMI讀數以50為枯榮線,處於枯榮線以上表示經濟處於擴張階段,枯榮線之下屬於收縮階段。
[3]CEEM大宗商品價格指數(月度)綜合計算前五大進口商品月平均價格,並根據中國進口量分配權重。5種商品價格為OPEC一攬子石油價格、普氏鐵礦石綜合價格指數、澳大利亞動力煤FOB價格、鋼材亞太地區遠東市場綜合到岸價以及美洲綜合大豆價格。
[4]CEEM大宗商品價格指數(月度)綜合計算前五大進口商品月平均價格,並根據中國進口量分配權重。5種商品價格為OPEC一攬子石油價格、普氏鐵礦石綜合價格指數、澳大利亞動力煤FOB價格、鋼材亞太地區遠東市場綜合到岸價以及美洲綜合大豆價格。
[5]大豆和鐵礦石價格都採用IMF發布的全球實際市場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