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在17世紀末,在中古調式中形成了以伊奧尼亞調式(今自然大調)和艾奧利亞調式(今自然小調)為基礎的大小調體系。本節來談談自然小調式。
1.自然小調式音階的特徵
自然小調的調式音階也是由七個音組成,只不過這七個音的音級名稱跟自然大調式相比發生了變化。用簡譜唱名(或五線譜首調唱名)來探討調式問題最為簡單直觀。見下圖:
實際上,在自然大小調體系中,就是由於第Ⅰ音級(主音)易主了,使得半音關係位置在音階中發生了變化(構成半音關係的兩個音的首調唱名沒變,始終是3、4之間與7、i之間),從而引起其它各個唱名的音級地位重新洗牌,形成了新的調式。具體來說——
①自然小調的調式音階是以唱名la(6)為第Ⅰ音級(主音),按照「全半全、全半全全」的音階結構特徵排列而成的。
②小調音階的第Ⅰ音級(主音la)與第Ⅲ級的小三度關係最能說明小調的色彩;自然小調第Ⅰ音級與第Ⅵ級、第Ⅶ級分別是小六度、小七度音程關係,這一點區別於和聲小調與旋律小調。自然小調具有柔和、暗淡的調式色彩。
除了上面說的自然小調式,還有和聲小調與旋律小調。其調式音階可通過下圖比較一下:
上圖是以a小調為例的。所謂a小調,就是主音la(6)等於A的小調,既然la(6)等於A的音高,那麼do(1)就應該等於C的音高。1=C就是C調,所以,a小調在五線譜中的調號還是C調。同理,c小調只是主音la(6)等於C,而si(7)就是D,do(1)就是降E,所以,c小調在五線譜上是降E調的調號(三個降號)。很多學習五線譜固定唱名法的朋友在排列各種調式音階的時候總是發蒙,就在於沒有掌握調式音階的精髓(音階結構關係)。不妨嘗試一下用簡譜或五線譜的首調唱名排列,然後根據音階結構看看應該在哪個音名上標記升號或降號。
例如:用音名排列出c自然小調音階。
思路:c自然小調音階的簡譜形式是6(低音)、7(低音)、1、2、3、4、5、6,其中6=c,7(低音)與1之間是半音,3與4之間是半音。接下來就可以按首調唱名或簡譜唱名依次排出音名:C(6)、D(7)、降E(1)、F(2)、G(3)、降A(4)、降B(5)、C(6)。
2.自然小調音階中各個音級的穩定程度及其和弦
在自然小調式中,Ⅰ、Ⅲ、Ⅴ級為穩定音級,其中主音la是第Ⅰ音級,最穩定。Ⅱ、Ⅳ、Ⅵ、Ⅶ級為不穩定音級,不穩定音級以二度音程關係傾向穩定音級,構成旋律進行的基本音調。
在自然小調中,三和弦的種類、數量與自然大調完全相同,只是產生的調式音級不同。見下圖:
簡單說,自然小調中,三個小三和弦為正三和弦(常用);三個大三和弦為副三和弦(不常用)。這與自然大調正好相反。
如果我們可以不看曲譜只聽音樂就能判斷出樂曲的調式,就說明我們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調式感。這樣我們才能得心應手地去即興伴奏或編曲。當然,學習調式的意義不止這些。
最後,通過兩首歌曲的片段,來感受並對比一下自然大調、自然小調的調式色彩。
相關連結:
樂理·調式(2)自然大調的音階特徵及其調式中的和弦是怎樣的?
樂理·調式(1)調式究竟是什麼意思?什麼是調式音階與調式音級?
巧識五線譜16:從調式音階上感受首調唱名法與固定唱名法的區別
溫馨提示:關注本號(點擊文章標題下面右側的「關注」按鈕),可自動獲得本號的全部文章連結。包括輕鬆識簡譜系列共30講、巧識五線譜系列共16講、樂理系列(已有「樂理·節奏」部分3講、「樂理·音程」部分5講)、幼兒學拼音系列共20講、幼兒數學輔導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