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小炒牛肉,很簡單容易又美味。不過,一直有讀者留言說,對牛肉無奈。本想炒出來幼嫩牛肉,但出來卻很「鞋」(廣東話:即不滑)又韌。基絲汀初結婚學下廚時,也頗困擾。於是就請教奶奶和媽媽,怎可炒出嫩滑的牛肉?綜合了,寫了這篇網誌跟大家分享分享。原來有小秘訣的啊。大家看了,不妨也留言分享你的秘訣喔。
如何炒牛肉
準備時間: 5分鐘烹調時間: 10分鐘
牛肉要橫紋切片。怎樣算橫紋?牛肉上有一條條直紋(如圖示:牛肉的紋路),落刀就要橫向切斷這些直紋成厚薄均勻的一片片。炒出來就不會韌。有時,基絲汀喜歡把牛肉雪藏至硬一些,但不是變冰一般硬。又或者把冰硬的牛肉解凍到剛好可下刀切的硬度,就容易切出薄一些。即如火鍋牛肉片一般。這樣的薄牛肉,煮久一些也不會太硬。不過,用來炒的話,就要切得比火鍋牛肉厚一些,才好。醃料方面也可幫助牛肉變得軟稔。有些人喜歡加一些菠蘿汁或其他生果汁,令肉質軟化些。不過,要視乎要做什麼菜,選擇適合的方法來配合。粟粉(玉米粉)可說是百搭的醃肉類材料。或是,拌入少許水份或蛋白,或油,也有幫助。基絲汀覺得少許粟粉很能幫助牛肉保持溼潤,並變得滑滑的。炒的時候,也要留意火路。一定要先把鑊燒熱,下足夠的油,當然不太多,變成油浸牛肉。不足夠油,會令牛肉「鞋」,或黏鑊。因此,如用易潔鑊的話,就可省油而不黏鑊。留意:鑊若不夠熱,就下牛肉的話,就會炒到一灘水,即是牛肉裡面的汁未能及時鎖在裡面而流了出來,於是變得又幹又「鞋」了。其次,牛肉一下鑊,要儘快儘量鋪平,不重疊,意味著所有牛肉片受熱均勻,會在同一時間或差不多時間裡炒熟。這樣做法,近似把牛肉片兩面煎炒至轉色。不用在鑊中煮到全熟,因為在牛肉中的餘熱會繼續煮的。牛肉煮至七八成熟便可上碟,或隨後跟其他材料炒勻。這樣就能保持肉汁,又滑又好味道了。
買什麼牛肉適合做小炒?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如果買錯牛肉,就算跟足上面所講的去做,也不能達到你想要的效果。牛柳是上選。不過價錢呢?也是上價。有朋友更用和牛來炒菜心,當然是非凡的小炒呢。這樣做來款客,久不久當然沒問題。做家常小炒的話,錢包就成首要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