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寫作的獅子」微信公眾號
首席記者 張娜
育才京杭小學校園裡的樹,從沒這麼搶手過!
上周,學校舉辦「京果果」學習節,孩子們三天不上課,每個年級帶著自己的課題,滿校園「鬧騰」。
校園裡的幾十棵樹,就是課題,怎麼量出小樹的高度?怎麼測出大樹的「腰圍」,給它穿上合身的衣服?
三年級的100多個孩子,一早就奔向花園,撿拾落葉。正是秋葉最美的時候,紅色、黃的、綠的,大家要用自己的方式,給一枚樹葉量出周長。
做這些,其實都在為後面做鋪墊。掌握了測周長的方法,就要去給大樹測「腰圍」啦。
三(4)班男生小亮,早早溜到花園裡,左瞧右瞧,挑了棵小樹,「啪」地黏上一張姓名貼,說,這棵樹,他提前「預訂」了。
等到同組的其他五名同學下來,就一起忙活起來。大家分工不同,有的先測量,有的做記錄。一個女生把拇指和中指撐開,用手做尺子,量起來。「一共4拃,我的一拃是8釐米。」她剛說完,做記錄的小男生就算得飛快,在記錄單上寫下「32釐米」。
有了大樹的「胸圍」,要再量量「衣服」的高度,最後計算出需要用的麻繩長度。動作快的小組,已經領來了麻繩,開始繞。
下午,全校的樹,不管粗細大小,都穿上了過冬的衣服。
每個年級的課題都不同。一年級的主題是「立體圖形」,大家每人做一個立體的帽子,要求上面有數學元素,有個男生做了個魔方在帽子頂端,被全班推舉為最佳造型。
二年級的主題是「無可限量」,要用尺子去測量很多東西。六年級要做的技術含量最高,「銅鏡復原」,老師發給大家每人一張青銅器殘片圖片,請大家幫其復原完整。
三天不上語數等常規課,不寫作業,孩子們的開心是顯而易見的。但三天就這麼玩過去,有些家長難免有些擔心。
其實,大可不必。因為孩子們玩玩鬧鬧的每一天中,都有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實踐性測評。
一年級的伢兒們,剛剛疊完紙魔方。挨個到教室旁邊的小房間,「玩遊戲」。老師先出示一張圖片,孩子們要從積木桶裡摸出對應形狀的積木,擺成圖片裡的樣子。一個小男孩五秒鐘就擺好了。
接著,老師再請他在平板電腦上,按照圖片,擺出一輛巴士造型。這其中涉及到不少立體圖形,是孩子們這兩天在玩的內容,也是近期學習的重點。因為描述清晰,操作迅速,這個男孩得到了「5分」。
莫校長說:「學習是無處不在的。這次學習節,就是京杭課堂的拓展和延伸。課堂上有時受限於時間和場地,所以這三天,孩子們進行一個長時間的單元學習,是平時課堂的豐富和補充。活動除了有趣,還得有效,所以測評要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