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古屋城和大阪城、熊本城並稱為日本的三大名城,是國家指定史跡。最初由德川家康修建,其中的天守閣是德川家三代世襲居住之地。城中最著名的是金鯱,作為防火的符咒被用來裝飾大梁,後來成為城主權力的象徵,故又名「金城」或「金鯱城」。每到周六日和節假日,二之丸廣場還有飾演德川家康、織田信長等人的戰國武將隊,進行精彩的表演。城中有2000多株櫻花樹,花開時節所有建築掩映於粉煙之中,景象動人。
名古屋城與大阪城,熊本城被合稱為「日本三大名城」。雖然在二戰期間因為空襲被徹底燒毀,現在的建築是上個世紀重建的。但是還原度也是相當的高了。圖1是網上找到的當年大火沖天的名古屋城。名古屋城和大阪城很相似,都是近代重新復原,都有護城河和城門,構造上也往往讓人分不清。但是名古屋城還有一座復原的將軍宅邸。和京都的二條城很相似,這裡再現了當年的德川御三家之一的將軍平日裡的飲食起居以及辦公的環境。
傳統的將軍宅邸裡有多重扇門相隔。扇門上繪製了充滿著國風文化的日式繪畫。虎之間,喜歡看大河劇的一般不會陌生。大部分的古裝劇裡經常出現的將軍宅邸大多數都這樣子。遠處望名古屋城,最耀眼的正是頂部的金甌,和國內的鴟吻很相似,感覺是做裝飾和防火用的。名古屋天守閣一共有四層,登上第四層就可以俯瞰名古屋的全景~名古屋城裡早已失去了軍事要塞和政治的意義,裡面闢為了博物館,展示了大量名古屋城內的文物。
五月底中部氣溫並不高,照片也可以看出來天氣非常棒,但走在烈日下的時候……很曬!不知道在哪裡走著走著路過了一群排列整齊的植物有一處類似於國內展銷會的存在…大伙兒頂著炎炎烈日選擇自己心儀的商品~展會上各種腦洞大開的藝術品,嗯看不懂的都是藝術品沒有解說不了解歷史的人看來這就是,看起來挺乾淨的木頭房子內心OS:完全沒辦法和我們宏偉的建築物相比啊,但是來都來了就看看吧房間裡都是的榻榻米門上有一些刺繡,老虎啊松樹之類的,美好寓意~
運氣挺好,那天正好是名古屋城完成基礎修繕後開放的第一天,景區內有不少活動,不僅是當地人,就連其他地區的日本人也紛至沓來,一睹為快。稍微有點遺憾的是天守閣還沒有完成修繕工程,這次沒機會參觀了。之前曾經三次坐車經過名古屋,但是因為計劃安排還從遊覽過名古屋,自嘲三過名古屋而不入。這次總算是來了。不巧,名古屋城現在在修理不能進,只能外觀。而且據說天守閣還要很久才再次對外開放。
是名古屋的象徵,大概就是類似中國的一方諸侯的城堡,很不幸,它也基本毀於二戰戰火,目前的建築是新進復建的。應當說,這座城堡在名古屋人心中有著特殊地位,就像故宮之於北京,滕王閣之於南昌,從它建成之日便成為名古屋的象徵。依舊是乾淨與整潔,除此之外,我充分感受到了日本人對歷史的珍重。如同中國破四舊一樣,明治維新後,這些象徵日本封建統治的城堡成了人們爭相破壞與拋棄的目標,有些城堡甚至被以十日元賤賣,大約日本經濟騰飛後,這些夾雜著厚重歷史氣息的見證王朝興旺的城堡又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在無數有識之士的呼籲與行動下,日本不長的歷史被深情地摩挲。
日本的三傑德川家康、豐臣秀吉和織田信長都是名古屋人,可能這也是名古屋城在日本名聲大躁的原因。城堡內還有武士表演,無奈語言不通與文化差異便匆匆走過。又來了三個忍者,穿梭於人群之中。遊客可以免費與他們合照,難為他們在大熱天裹得嚴嚴實實,為敬業精神點讚!在這裡,我感到,日本的歷史文化教育絕不是停留在故紙堆中,而是走進人們的生活,成為可看可想可觸摸的真實存在。
轉過櫻花樹,古城堡出現在眼前。這是典型的日式城堡建築,當年建造它的主要目的是禦敵。在石垣的拐角處將長方形的石頭互相交叉堆疊,以增強石垣四邊的強度,使城牆厚實堅固。這是名古屋城堡的顯著特色。城中核心建築本丸御殿被譽為江戶時代宮殿建築的傑作。修復後的本丸御殿向公眾開放了。轉過本丸御殿便是天守閣。從天守閣出來後可望見城牆拐角處的隅櫓與緊鄰的櫻花交相輝映。粉紅櫻花與茵茵綠草掩映生輝。櫻花處處盛開,把名古屋城襯託得格外秀美,我們慶幸自己來的正是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