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 一 部電 影, 留 下 一 段故 事
再過兩周,一年一度的春節檔電影狂歡就要拉開帷幕。
比起往年,2020年的春節檔電影陣容可以說是相當豪華。
不僅類型多元,涵蓋春節期間觀眾們的各種觀影需求。
而且還有多部經受多年市場檢驗的IP續作,比如《囧媽》《唐人街探案》《緊急救援》等,都不乏前作積累的良好觀眾口碑和票房回應。
此外,作為2019年國產動漫黑馬《哪吒之魔童降世》所開啟的國產封神宇宙IP延伸作品,《姜子牙》也引領著新一輪的期待。
而關聯著民族體育精神和國家榮譽的《中國女排》,在此之前也是備受矚目,成為國產電影迎來新的發展一大著力點。
堪稱神仙打架的2020年春節檔,當然少不了前期的宣傳大戰。
而今年,電影作品的宣傳策略似乎正在改變風向。
接下來以《囧媽》和《唐人街探案3》為例,僅作為宣傳策略的對比,不做質量參考。
相信最近熱衷刷短視頻的網友,都或多或少刷到徐崢在各大網紅帳號中的亮相。
諸如廣東房東、旅行女神類頭部自媒體網紅,與徐崢這樣的當紅影視明星結合,不僅令人詫異,也著實調動了粉絲網友的關注興趣。
其實,這正是徐崢導演即將上映的電影《囧媽》前期宣傳的一部分。
多個頭部網紅,密集發布與徐崢同框的短視頻,將場景設置在一列高鐵上,可以說是非常接地氣了,同時也非常契合《囧媽》電影中與火車有關的劇情聯繫。
從《囧媽》的宣傳套路來看,影片宣傳深度網際網路化已是大勢所趨。
深度網際網路化的重點,不在於網際網路,而是深度。
比起以往在網際網路平臺重金投宣傳廣告,雖然鋪天蓋地卻容易造成受眾厭煩的逆反心理,使得宣傳往往流於表面。
如今隨著網際網路碎片化內容深度關聯網民的日常生活,各類垂直的網紅往往要比高高在上的大明星更容易觸動網民心智。
(所以越來越多的明星開始經營自己的帳號,與網民的活躍程度像極了一個高仿號,但是效果顯著)
而《囧媽》所採取的宣傳策略,就完美實現網紅+明星的影響力疊加。
將曾經逼格高的宣傳片,替換成網紅與《囧媽》宣傳方共同製作的段子類短視頻。
短視頻內容因為匹配網民碎片化時間,所以傳播快、廣、精。
每一條視頻中徐崢的出鏡,搭配高鐵列車的場景,無時無刻不在傳遞著《囧媽》的電影符號。
比起以往前期預熱慣用的宣傳片轟炸,這種策略更容易深度關聯網民,通過網紅的粉絲人群和流量優勢,促進電影口碑前期快速提升。
當然,這種策略並非《囧媽》原創。
2019年的《南方車站的聚會》和《慶餘年》就已經踏出嘗試的步伐。
而且兩者都選擇了熱門種草博主李佳琪,通過直播的形式,邀請主創到場,與粉絲互動並推廣影視作品。
前者有胡歌、桂綸鎂,後者有張若昀、李純。
坦白來說,明星+網紅的深度結合,《囧媽》要比《南方車站的聚會》和《慶餘年》做得更到位。
且不說《囧媽》通過網紅的內容宣傳更垂直,符合各大網紅原本的內容調性,而且對於電影的植入也相當隱性和巧妙。
而後面兩部作品的思路,依然只是想要單純依靠影響力提升賣點,而忽略了傳播背後與粉絲深度關聯的重要性。
《南方車站的聚會》本身在內容上就比較曲高和寡,或者說很多觀眾根本沒咋看懂。
而觀看這部電影的觀眾,多為女性,且關注點集中在胡歌。
李佳琪的粉絲雖然女性居多,但其實更多的是具有明顯衝動型消費特徵的年輕女性,與胡歌的精準粉絲群體有一定的偏差。
如果說通過李佳琪的視頻直播,可以滿足一次粉絲與胡歌近距離互動,那基本已經達到目的。
但是對於影片的票房和熱度而言,並無益處。
而且,胡歌與桂綸鎂在直播間所能涉及的電影相關內容並不多。
同樣的情況到了《慶餘年》就剛好相反。
《慶餘年》是一部爽劇,主要觀眾群體其實是男性,這群人相對理性,體現在會強烈鄙視視頻平臺的超前點播。
所以李佳琪聯合張若昀、李純的直播互動,也是隔靴撓癢。
回到2020春節檔影片宣傳的深度網際網路化,《囧媽》開闢出了明星+網紅創作接地氣的短視頻路子,而《唐人街探案3》就要顯得高逼格了。
不是單純把宣傳片做得高逼格,而是宣傳片+內容的IP化傳播策略。
2020年1月1日,網劇《唐人街探案》上線視頻平臺,開啟了電影《唐人街探案3》前期預熱宣傳。
隨著原創視頻作品越來越精品化,觀眾對於影視作品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
因此,想要深層次打動觀眾,請用作品說話。
這已經不是什麼行業秘密,近幾年來各大影視作品身先士卒,將坑都踩好了。
於是《唐人街探案3》在影片上映之前,搞出了這麼一部IP衍生網劇。
等下周網劇更新完之後,觀眾就可以無縫銜接電影的上映了。
而且,網劇《唐人街探案》的內容體系,不僅與「唐人街探案」IP宇宙緊密關聯。
最有心的是,最後四集的故事,直接在為《唐人街探案3》日本探案劇情做鋪墊。
因此,陳思誠的《唐人街探案3》在宣傳上可謂是藝高人膽大。
用了一個更高成本的方式,為電影上映做前期預熱。
不過,從效果上來看,這也是最讓觀眾感到驚喜的。
至少目前網絡上對於網劇《唐人街探案》的討論,不僅聚焦在演員和劇情的稱讚,還有就是對《唐人街探案3》的期待。
在春節檔來臨前,《囧媽》和《唐人街探案3》都開啟了宣傳策略的freestyle模式,從各自的電影風格來看,其實也能理解。
兩部電影都是單一IP體系的續集作品,經過多年的市場檢驗和觀眾認知培養,已經形成了各自的既定觀眾標籤。
徐崢的囧系列一直以來的最大看點,就是喜劇。
從《泰囧》到《港囧》再到《囧媽》,囧系列始終貫穿著徐崢的搞笑風格。
同時,搭配不同終點的旅途奇葩事,為觀眾帶來輕鬆快樂的觀影體驗。
當然,很多人會說徐崢的囧系列,也有中年危機的表達。
相對於整體的喜劇風格,中年危機這一沉重的話題,只是用在最後的點綴與主題升華,並不尋求大多數人的共鳴。
所以,觀眾對於徐崢的囧系列有一個固定的期待,就是輕鬆搞笑。
這很適合春節檔合家觀看。
而《囧媽》在預熱階段所選擇的網紅大號,用段子的形式傳達搞笑氛圍,也進一步強化了觀眾對《囧媽》的認知。
其次,網紅帳號的短視頻,本身就是大多數年輕人打發時間的休閒消遣選擇,這種傳播渠道的匹配,精準觸及《囧媽》的意向觀眾人群。
而《唐人街探案3》則不一樣。
同樣是IP的續作,《唐人街探案3》並非鬆散的IP複製,而是IP體系的拓展開發。
其人物、劇情都有一定的內在關聯。
而懸疑探案類型,本身就依賴觀眾的互動參與,劇情的設計也影響觀眾的觀影熱情。
相比《囧媽》的輕鬆愉悅訴求,《唐人街探案》整個系列,要更看重作品質量。
同時,IP開發過程中,挖坑的速速一定要與續作填坑的速度相匹配。
觀眾在觀看《唐人街探案》的過程中,除了享受一次緊張刺激、燒腦有趣的探案冒險,也對這一系列有著無限想像和渴望。
一方面想看看你到底能把坑挖的多大,一方面看看你到底怎麼填上上部作品挖的坑。
因此,網劇《唐人街探案》首先是以優質作品為切入口,引發觀眾對「唐人街探案」IP探案風格的關注。
另外,這也是一次恰到好處的IP衍生,為「唐人街探案」宇宙豐富內容和角色體系,俗稱挖坑。
當然,也在不知不覺中,將一些電影中的坑填上。
比如林默與Kiko早就認識。
比如林默與唐仁的關係。
比如Q的身份之謎。
比如網劇與《唐人街探案2》和《唐人街探案3》的平行關聯等等。
這種從作品體系出發,也是一次IP與觀眾之間的互動。
好的作品,不僅是對觀眾的尊重,也成功引起觀眾對後續作品的關注。
目前來看,網友對《唐人街探案3》的期待值,遠遠超過其他春節檔電影,是觀眾對作品質量的認可,當然也側面反映出這一IP宇宙開發的成功。
說起這兩部電影,除了宣傳,還有一些值得探討。
雖然都是單一IP體系的延續開發,但是徐崢的囧系列和陳思誠的探案系列還是有本質區別的。
囧系列看起來更像是參考好萊塢式電影工業的開發套路。
同一個主題思想,同一個劇情套路,然後無限複製。
就像萬年不變的007,面對不同的反派,不同的犯罪套路,從這個國家打到另一個國家。
而囧系列就是萬年不變的徐崢,面對不同的生活遭遇(中年危機),從這個國家(地區)到另一個國家(地區)之間的旅途故事。
囧系列本身沒有內在必然的關聯,無論是人物還是劇情,它更像是一個模子下的復刻。
而探案系列,更像是歐美網劇IP的開發套路。
最明顯的就是內在人物和劇情的緊密關聯,很容易形成一個IP宇宙。
個人認為,IP宇宙體系內的延伸開發,要比單一模式的復刻更有前景。
前者不僅一直在培養觀眾習慣和認知,而且熟悉元素的反覆出現也更容易調動觀眾的興趣和好感,加深觀眾與作品的互動。
而後者則極大考驗內容的創新,一旦中間出現內容質量下降,後續就只能依靠囧的招牌去重新喚起觀眾興趣。
缺乏內在關聯的IP開發,最大的風險在於,缺乏一個能讓觀眾找到情感長久寄託的點。
就像我們還會記得《泰囧》和《港囧》,但絕不會隨時產生對這一系列的強烈關注。
最多就是在春節檔作為一種觀影選擇。
而探案系列則不同,大多數人還會津津回味《唐人街探案1》《唐人街探案2》中的劇情關聯。
最近網劇《唐人街探案》的上線,更是重新喚起了大眾對於整個「唐人街探案」系列的記憶,也直接強化了觀眾對它的印象。
並且,從電影到網劇的開發,「唐人街探案」體系是在逐漸拓寬受眾圈層,將影響力覆蓋範圍進一步擴大。
因為網劇的播出可以不依賴於重大節點檔期,自由性更大。
而且,網劇也可以與電影互補,充當挖坑和填坑的工具。
最後,關於囧系列和探案系列,不得不提到一點擔憂。
就是囧系列過度捆綁徐崢個人。
每一部囧系列都是鐵打的徐崢,而其他的演員頻繁更換。
因此,始終只有依靠徐崢個人影響力和創作水準支撐囧系列走下去。
就連這次的宣傳,都是由徐崢出鏡聯合網紅創作內容。
而探案系列的模式就值得參考。
陳思誠架構起了「唐人街探案」宇宙,但是通過這一系列作品,我們認識更多的,其實是演員。
比如固定的劉昊然和王寶強。
當然還有肖央、張子楓、陳赫,以及最近網劇的邱澤、張鈞甯等。
龐大的演員陣容豐富了整個探案宇宙的角色體系。
觀眾聊起這一IP,總會對其中一些角色的出彩表演印象深刻。
這對於一個IP而言,是好事,對於其中某一部作品的宣傳也非常有幫助。
具體可參考春節檔另一部作品——《姜子牙》最近發布的一條聯動《哪吒》宣傳片。
而且,從陳思誠推動網劇開發的舉動來看,他正在培養更多的創作者,來為整個體系補充創作力量和新的靈感。
網劇《唐人街探案》不僅囊括了一大批新老演員,也讓柯文澤、戴墨、姚文逸、來牧寬等導演群體走到臺前。
不過這都是一些未來的設想,《囧媽》和《唐人街探案3》分屬不同類型,受眾群體也不盡一樣,所有的路子,我們交給市場和觀眾去檢驗。
至少,我是很期待這兩部電影。
-END-
一部電影,一個平行世界的故事
你的轉發和關注,是我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