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憲宗朱見深,他是在明朝十六位皇帝中本身特點相對並不鮮明的皇帝,但是,有一件事情,使得他受到了後世的議論,並且也因為這件事情,使得明憲宗一時也名聲大噪。他一生並不漫長,但一生中卻並沒有離開一個女人的影子,這個女人叫萬貞兒,就是後世所稱的萬貴妃。
本來,作為掌控至高無上皇權的皇帝喜歡專寵一個妃子並沒有什麼奇怪,但令人嘖嘖稱奇的就在於這位享受皇帝萬千榮寵的萬貴妃比皇帝本人大了十九歲!我們不禁疑惑,這位貴妃娘娘到底是是用了什麼手段,使得憲宗皇帝對他神魂顛倒,甚至最後在萬貴妃去世後,憲宗皇帝也因為抑鬱悲傷過度,隨之離世。
這一切,來源於憲宗皇帝的父親明英宗朱祁鎮的傳奇人生
大明正統十四年,英宗皇帝率軍親徵瓦剌,不幸遭遇土木堡之變,英宗皇帝成為了瓦剌的俘虜。國不能一日無君,所以皇位便由英宗皇帝的弟弟朱祁鈺登基為帝,但是由於上一任皇帝沒死,且有兒子,於是,朱祁鈺的掌權具有一定的不合法性和臨時性。但也就是因為這些,最終導致了最後的結果。朱祁鈺掌權後,開始迷戀權利,在瓦剌想將英宗皇帝放回來的時候,就橫幫豎擋不讓英宗皇帝歸國。
後來,在各方勢力以及大臣們的勸諫下,英宗皇帝終於從西北的草原回到了北京,但是,卻被朱祁鈺軟禁在了南宮,這一呆就是七年的時光,在這段時間裡,原本被立為皇太子的朱見深也被改立為沂王,並時刻想處心積慮的殺掉這個孩子。英宗皇帝的生母孫太后趕忙保護起了這個只有兩歲尚在襁褓中的孩子,並把他交給當時只有十九歲的宮女萬貞兒撫養。從這時開始,朱見深的命運和這個年齡也並不大的宮女緊緊相連,這種膽戰心驚的日子整整過了七年,直到奪門之變中成功,英宗復位,他們才從那種膽戰心驚的日子中脫離出來。
縱觀憲宗皇帝的一生,我們可能不難發現,這段令人難以理解的戀情究竟是怎樣產生並延續下去的
萬貴妃雖然年齡很大,但是對於憲宗皇帝來說,他對於萬貴妃的寵愛已經不單純的是別人眼中的那種寵愛,可以說這種寵愛更是一種依戀,一種依靠。萬貴妃既是和朱見深共同承擔風險的人,又是幫助他、鼓勵他在危險的宮廷中存活下去的人,表現出了母親、姐姐、老師的各種角色。
這種感情,除了朱見深自己,恐怕沒有人能夠理解這種複雜的感情。也正是由於這一點,給後世造成了極大的非議,甚至在清朝人所編的明朝歷史中,萬貴妃被描述成了一個心腸極為歹毒的惡毒女人。他曾經生育過一個孩子,但夭折了。後來他不允許後宮的女人生孩子,一旦有宮女懷孕,便送去墮胎藥,強迫其墮胎,並毒殺了明孝宗生母紀氏,以期使憲宗皇帝不因為生育皇子而減少對他的寵愛;將憲宗皇帝迷得神魂顛倒,使得成化後期朝政腐敗,並差一點就害死了明朝的明君明孝宗。
但實際上,事實並不是這樣
上面說到,萬貴妃在憲宗皇帝的一生中已經扮演了很多重要的角色,就像一個母親一樣,使得憲宗皇帝對他產生了依戀和依靠。所以,萬貴妃並不需要刻意去維持憲宗皇帝對他的寵愛。其次,說萬貴妃殘害懷孕的宮女迫使他們打掉自己肚子裡的孩子,但實際上這並不現實。在注重繁衍的中國古代社會,萬貴妃的做法無論如何是絕對不會被憲宗皇帝所原諒的。第三,憲宗皇帝後期寵幸奸佞,殘害忠臣,明朝的文官便把這個事情賴在受寵的萬貴妃頭上,說她是紅顏禍水,但實際上萬貴妃幽居深宮,並不會對憲宗皇帝的決策產生直接影響,沒有皇帝本人的支持,任何的話都不是決定性的因素。
根據以上的情況,可以認為,萬貴妃是一個善良的女子,他用自己的生命,保護了朱見深的幼年,幫他抵擋了殘酷的宮廷鬥爭。朱見深打心裡很感激這個女人,他所能做的就是寵愛她。
但是,她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抹黑。所造成的這種流傳甚廣的謠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紅顏禍水的史學觀念和古往今來輕視女性的傳統,使這個善良的女人受到了無端的抨擊。我想說,感情是真摯的,是無法欺騙的,正常的感情流露是不會被歷史的灰塵所掩蓋的。而萬貴妃的遭遇,也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糟粕和中國傳統歷史觀念僵化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