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黑坑、競技三種場景開竿兩小時無口的原因分析及應對策略

2020-12-24 同行漁獵筆記

「下竿都兩個小時了還一口沒有,說明你窩子裡沒魚,趁著天還早抓緊換釣位吧」,這是釣魚人經常聽到的話。兩個小時不算長也不算短,有經驗的釣友通過這段時間魚口的情況基本可以判斷出整場魚情的走勢,因此下竿後的頭兩個小時不管是在野釣、黑坑還是競技場合常常被稱為黃金「兩小時」,甚至有人提出兩小時定律(兩小時沒沒口說明窩裡沒魚)。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分享野釣、黑坑、競技三種場景下開竿兩小時無口的原因分析及應對策略。

野釣開竿兩小時無口的原因分析

野釣開竿兩小時無口的應對策略

打上窩子兩個小時過去了,仍然一口沒有,這時你會怎麼辦?堅持堅守還是挪換釣位?

野釣開竿兩小時無口的原因分析

1、 天氣原因

氣壓較低。氣壓低直接導致水中融氧量減少,此時魚兒呼吸困難,只求生存,無心覓食氣壓呈下降趨勢時。魚兒對氣壓的感知能力超強,在感覺到氣壓越來越低時(比如昨天氣壓1020hPa,今天卻變成了999hPa),自身會產生危機感,食慾降低。水溫較低時。魚兒是變溫動物,每種魚兒都有適合自己的生存溫度和攝食溫度,當水溫低於魚兒最低攝食溫度時,魚兒會不吃不喝進入類似冬眠狀態溫差較大。溫差一般是指一天內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之差,溫差大於10度時,魚兒疲於適應水溫變化,幾乎沒有索食慾望2、 位置原因

窩點根據沒魚或者魚就是不喜歡往進入窩點,主要是因為水下地理環境的關係任憑你的餌料再牛逼、釣技再高超,終歸是「巧婦難做無米之炊」。

3、人為原因

餌料不對路。餌料選擇「南轅北轍」,不對魚的胃口。比如在氣溫較低的初冬季節,大家都用紅蟲掛鈎作釣,你卻偏偏用面餌施釣。即使把餌料扔到魚的嘴邊,一樣也激不起魚兒的進食慾望。調釣不正確。調釣過靈導致鉤餌沒到到達魚兒所在的水層;調釣過鈍,即使魚兒吞鉤又把鉤吞出了,釣手通過浮漂卻觀察不到任何跡象野釣開竿兩小時無口的應對策略

1、如果野外兩小時沒有魚口,我們可以先通過手機查看一下氣壓和溫度變化情況,一經核實溫度、氣壓過底、溫差過大或者氣壓下降明顯時,那就乾脆收竿子回家喝大茶吧。

2、合理選位

掌握最基本的野外尋找釣點規律,如深中釣淺、淺中釣深、驊尖位置、流水回水灣、草邊、水底有坎處這些魚兒喜歡藏身的地方大家一定要記牢,優先選擇這種釣位會少走很多彎路。別人有口咱沒口。在確定餌料、釣法沒問題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在不打擾別人的前提下進行釣位調整。3、彌補自身不足

掌握魚兒對味型的基本需求,比如「春腥、夏淡、秋香、冬濃」原則,掌握各種魚的攝食喜好,保證不要發生原則性錯誤。調釣要準確。掌握「調四釣二」、「調水平釣一目」等最常用的調漂方式,能預判鉤餌在水中的狀態,如懸浮、觸底、躺底等

野釣相對來說漁情更為複雜,受大自然外在因素的影響較大

小結:野釣相對來說受大自然外在因素的影響較大,漁情更為複雜,開竿兩小時在我們排除掉人為因素後仍然無口時建議及早更換釣位或者收竿。

黑坑開竿兩小時無口的原因分析

黑坑開竿兩小時無口的應對策略

黑坑不同於野釣,地形、魚情相對單一,下竿後前兩小時的魚情往往折射出本釣位整場魚情的走勢。

黑坑開竿兩小時無口的原因分析

1、下竿兩個小時內大家都沒口

在黑坑垂釣時如果大家都沒有口,問題一般會出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天氣原因,如缺氧、溫差大等;二是水質不好,如水質太肥等;三是魚兒本身有問題,如有寄生蟲病等

2、下竿兩個小時內別人有口咱們沒口

味型不對路。黑坑作釣往往出現味型偏塘現象,因為黑坑放養魚主要以養殖魚為主,它們習慣了吃養殖顆粒,「春腥、夏淡、秋香、冬濃」在坑釣中並不實用。黑坑味型的主要關鍵點在於根據目標魚(新魚或者老滑魚)來確實味型的適宜和濃淡狀態不合適。尤其是在垂釣老滑魚(如黑坑偷驢)場合,本來窩內魚不少,一個大散炮扔進去,魚兒一下子就蹤跡全無了調釣不準確。調釣不準確一般出現在入坑新人身上,比如本來應該釣底,他卻在釣浮。要不就是鉛皮躺底導致調釣極鈍,即使魚兒咬鉤了也看出不漂相窩內無魚。黑坑也有死位之說,即無論你如何努力,魚就是不往你的窩點跑,碰到這種釣位建議果斷捨棄。黑坑開竿兩小時無口的應對策略

1、大家都沒有口的時候,除了魚兒生病這一特殊情況外,可以嘗試以下操作:

如果是天氣較悶的情況 ,建議大家嘗試一下釣浮或者淺水;如果是溫差大的情況,建議大家釣深水,因為深水區的水溫相對變化較小;如果水質太肥,建議大家更換純素餌或者大腥大香餌走走極端,通過多逗引的方式應對。

2、別人有口我們沒口的時候,頭一個小時先不要盲目換釣位。建議進行重新調漂校正,然後更換餌料味型、狀態,把自己能想到的辦法基本驗證一遍後,兩小時後仍然沒口時,基本可以確定今天我們所在的釣位是一個「死位」。為了減少損失、提高魚獲建議及時進行更換釣位。更換釣位時可參考以下原則:

向有口的釣位下風口處轉移。魚兒有趨氧和趨食性,下風口氧氣和食物充足,在有口的釣友下風口下鉤是一個相對穩妥的辦法

長方形塘向中腰和次中腰轉移。現在大部分漁塘為長方形,中腰和次腰位置是魚兒習慣聚集的地方之一找水底有坎的地方下竿。有坎的地方就就是塘底深淺結合處,這種地方也是魚兒喜歡扎堆的理想場所,不管是正釣還是偷驢,在這種地方下鉤,收穫往往不會差。和有魚口的釣友打對頭。這種策略適合不太寬的塘子,我們只需在有口釣友的對面下竿,就可輕易的接近魚窩,當然不建議打到別人窩子裡去。小結:現在一場黑坑垂釣時長大約在六小時左右,而且加上玩黑坑的釣友個個技術精湛,結合小編個人實戰經驗如果在一個黑坑下竿後兩小時沒口的話,有90%以上的概率可以確實這個窩子是「死位」,建議果斷更換釣位,緊急止損。

競技兩小時無口的原因分析

競技釣開竿兩小時無口的應對策略

標準競技釣單場一般不會超過一小時,本文介紹的競技釣主要是指休閒競技比賽。

競技兩小時無口的原因分析

競技池較黑坑漁池更為規整,魚的密度較大、較滑且參與人員較多,天氣等外在因素的影響較小,碰上下竿兩小時無口的機率雖然不多,但不代表沒有。

1、偏塘。個別競技池尤其是新投放的池子存在偏塘現象,即魚兒集中扎在一個地方,導致別的地方無魚可釣

2、偏口。偏口也指偏愛某種食物或者味道,比如垂釣過程中釣手沒有拿到競技池的原塘顆粒,眼睜睜的看著別人連竿、爆口,自己窩點卻無魚問津。

3、釣法不對路。競技釣中的釣法應變很關鍵,有時候甚至會全水層找魚釣,如應變不當,一樣會出現焊漂現象。

競技釣開竿兩小時無口的應對策略

1、碰上偏塘的池子是競技釣手特頭疼的事情,遇到這種情況在規則允許範圍之內可實施「扎蛤蟆」、「扎扇子面」釣法

2、有經驗的釣手在比賽前都會提前到魚塘踩點、試釣,通過實際測試驗證魚兒是否有偏口現象,當然原塘顆粒是必不可少的

3、魚情變化時穿水層找魚釣是最考驗釣魚人的綜合技能,可應用飛鉛或者定層釣法有效應對

小結:競技釣不存在更換釣位的情況,下竿無口的話只能自己應變,相對下竿即有口的釣位,明顯吃了釣位魚的虧。釣魚就這樣,只有相對的公平。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只要努力過、爭取過,那就問心無愧了。

寫在最後

本文介紹了野釣、黑坑、競技三種場景下開竿兩小時無口的原因分析及應對策略。老話說的好:「人挪活,樹挪死」,意思是說換個環境生活會給人帶來生機。釣魚也是一樣,在頭兩個小時內努力爭取,確實黔驢技窮時我們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條件允許的話不妨嘗試換個釣位,一樣會迎來一片生機。

我是同行漁獵筆記,一位常年坐在水邊喜歡思考和分享的釣魚人。

相關焦點

  • 長竿好還是短竿好?野釣和黑坑不一樣,可別選錯了
    是長竿好還是短竿好?野釣和黑坑不一樣,先說野釣長竿和短竿是相對而言的,沒有什麼標準說低於某個尺寸就是短竿,高於某個尺寸就是長竿。當然了大家別鑽牛角尖,如果你拿1.8米、2.7米的竿子,那毫無疑問是短竿了。那麼在這篇文章裡,按照我的觀點,低於4.5的暫且稱為短竿,高於4.5米的就算長竿。
  • 野釣有魚進窩總抓不住口,多是因為黑坑的這三個習慣帶來的
    野釣和黑坑,哪一個更難,這是個爭議大,但總也爭不出高低的問題,野釣漁獲莫測,水情複雜,黑坑魚情複雜,釣法多變。但是,習慣野釣的釣友,玩幾把黑坑,亦或者習慣黑坑的釣友,玩幾次野釣,都會出現強烈的不適應,尤其是習慣黑坑的釣友,去野釣時,往往會因為這三個習慣,導致魚群進窩,也總是抓不住口,甚至釣不上大魚。
  • 從攝食角度談鯉魚在嗅、吞、品餌時黑漂卻不中魚原因及應對策略
    黑坑鯉魚在嗅餌階段造成黑漂卻不中魚的原因分析黑坑鯉魚在嗅餌階段造成黑漂卻不中魚的應對策略黑坑鯉魚在嗅餌階段造成黑漂卻不中魚的原因分析鯉魚在水中的嗅覺比較靈敏,在水質較為清澈的水域可以聞到十五米範圍內食物的味道,水越肥其嗅覺越差
  • 黑坑版和競技版魚竿有什麼區別嗎?
    嚴格來說還是有區別的,我們先來介紹一下什麼叫黑坑?首先還是給各位釣魚說說「黑坑」的定義。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的建設,樓房聳立,原來的荒郊野河都變成了鋼鐵水泥。供釣魚人悠閒野釣的地方越來越少。從早晨五六點鐘魚開口,到十點左右停口,是個基本規律,象訓練有素一樣,統一「嘎登」一下就全坑停口,停口之後,即使使出萬般招數也無用。而下午四點左右,又開始開口,到日落。所以一旦釣點有魚,就要抓緊時間搶魚,別錯過好時光。
  • 有一些魚竿,野釣用著拍手叫好,一到黑坑就被人唾棄
    在選擇魚竿的時候,幾乎每一個釣魚人都會非常注重魚竿的手感,一支手感好的魚竿使用起來會感覺很輕盈,高頻率抬竿以及換餌拋竿都不累。其實有很多魚竿,玩野釣的人用起來感覺非常好,手感很輕盈,但是玩黑坑的老手卻堅決不會買這樣的魚竿,這也算是魚竿行業中的一個巨大陷阱,廣大釣友必須清楚。
  • 戶外野釣,是用單竿守釣好,還是雙竿的中魚率更高?
    在野釣時,到底用幾把竿,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在釣友的圈子裡,爭議是比較大的,為什麼呢?,主要原因有兩點,第一,是釣法上不允許我們使用兩把魚竿,第二,是裝備的限制。當然,這個說法也不絕對,只能說相對而言,我們在使用單竿做釣時,享受釣魚的樂趣更多,更為專注,只要不分心,就算是比較滑、輕的魚口,也有極大的可能性,抓住實口,但是,使用單竿,也有明顯的缺點;缺點一、上魚速度慢,尤其是是進窩魚密度不大的時候;之所以我們在野釣用守這個詞,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是單竿,就算使用的雙鉤,理論上一次最多能誘使兩條魚吞食鉤餌
  • 野釣河流有魚無口,其實不只和釣技有關!找對步驟才是關鍵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野河肥水,水底多淤泥、垃圾,很容易形成厚「漿」層!這就是為什麼要用「重墜」找底的原因。重墜找底,更容易判斷水底是否有「漿」層,薄「漿」層的厚度是多少,其承受的大體餌重是多大!小結:以上便是對作釣水域本身原因的分析!
  • 實用的黑坑做窩技巧,這就是為什麼黑坑高手後期一直中魚的秘密
    黑坑法則:黑坑有風險,下竿需謹慎。黑坑作釣過程中,釣位第一是沒有錯的,只要坐的正,黑坑新手也可能會爆護,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真正的黑坑高手不管坐哪,魚獲都少不了,不可能黑坑高手坐哪都是好釣位吧。當然也有很多別的原因,比如:抓口抓的好,味型使用的對等等原因,並不是某一個方面就能讓你爆護的,釣魚是一項綜合性戶外運動,別的我們先不說,今天給釣友們分享的是黑坑在中如何布窩,用我們平常話說就是如何做窩。
  • 野釣才是釣魚,黑坑就是「賭博」,這些觀點最有說服力
    還有一種是人工魚塘,有的地方叫釣場,有的地方叫黑坑。這種釣點是人工修建的,而且在這裡面釣魚還得交費,不交費人家是不讓釣魚的。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很多人覺得黑坑釣魚其實是在「賭博」,而野釣才是真正的釣魚。雖然兩者都能釣到魚,真釣魚那麼就是野釣了。當下能出門的時間比較有限,所以沒事就跟大家聊釣魚的話題。
  • 野釣中浮漂的調釣,真的需要錙銖必較,需要調釣精細嗎?
    至於它在野釣中,是否要求錙銖必較,是否要求必須精細?個人認為大部分情況下沒有必要,只有在一些特殊的作釣季節、魚情下,才能體現出調釣精細的意義。 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看完個人分析後,大家可能便會認同!
  • 黑坑如何做窩:舉例三種常見方法,分析各自優勢及適用魚情
    野釣水廣魚稀,大家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窩點附近沒魚,不知道魚群什麼時候會經過,所以打一些窩料然後守著釣的方式就比較常見且通用。而黑坑和野釣不同,單位水域裡魚的密度通常要比自然水域高得多,另外一點是魚情變化多端且差異較大(如正釣和偷驢)加之釣友之間競爭強烈,這樣就要求我們不能採取簡單地「打窩守釣」,要根據魚情來針對性地選擇一種做窩方式。
  • 玩黑坑學會這樣配散炮,大鯽魚咬口不斷,越釣越過癮
    野釣需要誘魚,黑坑同樣也需要,甚至有的時候黑坑比野釣更講究,畢竟這種地方競爭激烈,每個釣位之間可能只隔了兩三米,你不注重誘魚馬上就會被隔壁打閉口!黑坑作釣最常見的誘魚方式就是「打散炮」,說白了就是快速地抽散餌。尤其是冬天散炮極其重要,因為這個季節大家都在用紅蟲或蝦滑,餌料一樣的情況下,就看誰的散炮給力了。
  • 黑坑「偷驢」什麼意思,是偷一頭驢嗎?想了解的看這,附偷驢技巧
    自然資源少,垂釣魚情不給力,很多釣友就會選擇黑坑去釣魚!它是一種人工魚塘,只要釣友交錢就能去的場所!這裡我就不介紹黑坑了,大部分的釣魚人都懂!但黑坑當中有很多的術語,把一些剛入門的,和經常玩野釣的都給搞蒙了!
  • 野釣「神餌」藍鯽,為何黑坑沒人用?2個原因導致其出場率不高
    說到野釣神餌,除了萬能餌蚯蚓(紅蟲)之外,能讓人馬上想到的恐怕也就是藍鯽了,至少在野釣常用的商品餌中藍鯽的排名肯定在第一梯隊。雖然我以前也發過文說藍鯽的名氣大過實際效果,是某些釣友以及自媒體作者把它捧得太高了,但有一說一,餌料本身也是不錯的,用經典二字形容不為過。
  • 藥酒窩料誘魚,製作配方詳細教學,野釣爆護50斤野生大魚
    藥酒窩料誘魚,製作配方詳細教學,野釣爆護50斤野生大魚。窩料想必是每位野釣達人必備的野釣彈藥了,有句話叫做「要想魚上岸,必須糧食換」,還有一句話叫「要想釣到魚,必先誘來魚」。可見一款實用的窩料必將使你的垂釣之旅事半功倍。
  • 高手野釣,為啥魚獲不斷?因為掌握了3個大魚上鉤前兆!
    在釣魚界,釣魚被總結兩種類型,一種是野釣,一種是黑坑。黑坑釣魚適合新手,釣魚程序太多,可以學經驗,但開支也不小。野釣適合老手,技術好的總能釣大大魚,而且魚獲不斷,這是為啥?因為他們掌握了3個釣魚上鉤前奏!
  • 是什麼技巧,讓黑坑高手在後期一直中魚,詳解黑坑散炮做窩的秘密
    黑坑法則:黑坑有風險,下竿需謹慎。黑坑中是有高手的存在,再別的釣友中魚的時候他在中魚,在別的釣友沒有口後,他還在中魚,有些情況真的與釣位無關,完全是釣技的原因。黑坑垂釣高手與平常釣友並不是差距很大,他們差距就在於細節問題,很多釣技釣法並沒有想像的這麼神奇,誰都會釣魚,但是釣魚與釣好魚完全不在一個層次,這就像平常競技選手與那個特級大師的區別,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黑坑中散炮做窩的細節技巧,可以在後期「打閉」兩邊的技巧。
  • 野釣別只用伊勢尼!想大小通殺,還是這幾種魚鉤效果更好
    真正的通殺是不可能做到的,而且也不是靠一枚小小的魚鉤就能決定的,你的竿、線、漂都有影響。 咱們說的是儘可能通殺,比如說兩三斤或三五斤以內,考慮到野釣資源普遍不行,我們總體還是以作釣小魚為主,所以魚鉤的選擇上要注意,鉤條肯定不能太粗,鉤深也不要太大。
  • 幾種非常好用的黑坑和野外釣鯉魚餌料配方
    好用的餌料能夠爆連中魚,較差的餌料則很難有口,差距是非常巨大的,相信很多釣過鯉魚的釣友都能深刻體會到這一點。尤其是在黑坑釣鯉魚,如果餌料配方不夠好,被附近的釣友釣到閉口是常事。今天,我們分別以黑坑和野釣為例,來給各位釣友介紹幾種很好用的釣鯉魚餌料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