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越催,孩子越磨蹭?巧用「4象限法則」,幫孩子樹立時間觀念

2020-12-16 小風兒童心理學

莎士比亞曾說,「拋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拋棄他。」很多家長表示,自己家孩子做事太愛磨蹭,往往都是「皇上不急急死太監」,這讓自己很是頭疼。

其實,想要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並不是一件難事。巧用「4象限法則」,能夠幫孩子輕鬆樹立時間觀。

為什麼越催,孩子越磨蹭?

1、孩子沒有時間觀念

時間是抽象的,對於孩子來說一分鐘和十分鐘可能是一樣的。孩子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所以,在做事情時,才會慢條斯理,不計後果,毫無條理。

比如,吃飯時磨磨蹭蹭,不知道把飯都吃涼了會對胃不好,吃完飯還有很多事情要去做等等。所以,出於孩子的心理特徵,孩子只能想到眼前的事,時間的分分秒秒就會顯得並不重要。

2、孩子逆反心理

很多家長出於對孩子的擔心,總喜歡習慣性地嘮叨和催促孩子。久而久之,這些催促性的話語對孩子來說就會變得不痛不癢,甚至還會讓孩子有「越催越不著急」的心理,孩子就會產生厭煩,自暴自棄的情緒,更不用談時間觀念了。

3、孩子被貼上了磨蹭的「標籤」

孩子的磨蹭還與父母的「包辦」有關。比如,快要遲到了,孩子還沒有穿衣服,有的父母就會說,「快來,讓媽媽給你穿上吧,等你自己穿完幼兒園都放學了」等等。

無形之中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本來就是慢,還不如等著別人來幫自己,做任何事也就不再會有緊迫感了。

什麼是「四象限法則」?

四象限法則,又叫做「十字法則」,顧名思義,就是用「十」字分成四個想像限,把事情分別分為重要緊急的,重要不緊急的,不重要緊急的,不重要不緊急的四個維度。

因此,人們可以很清晰地理清事情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做事的效率。

如何利用「四象限法則」

1、幫孩子明確時間概念

歌德曾說,「只要我們能善用時間,就永遠不愁時間不夠用。」雖然時間是抽象的,但是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將抽象的時間具體化。

比如,利用沙漏,小鬧鐘、小番茄等物品,讓孩子切身體會到「行走著的」時間,幫助孩子明白,十分鐘有多長,都能夠做哪些事等等。這樣孩子在做事時就會有時間不等人的緊迫感,時間觀念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

2、培養列計劃的習慣

讓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時間,父母還需要引導孩子養成做事之前先做計劃的習慣。比如,在早餐後先問孩子,「寶寶,今天打算在家做些什麼呢?哪些事情是一定要做的呢?哪些事情是不太重要的呢?」等等。

這樣孩子在執行計劃之前,心裡就會先有主次之分,慢慢地,孩子做事就會變得有條不紊,良好的時間觀念也就養成了。

3、按照「四象限法則」執行計劃

在孩子做好計劃後,家長也可以根據「四象限法則」,引導孩子將計劃的事情分別按照重要緊急的,重要不緊急的,不重要緊急的,不重要不緊急的四個象限進行時間安排。

對於第一象限中,既重要又緊急的事,一定要放在首位上去解決。第二象限中重要但不緊急的事,可以先放一放。

第三象限中不重要卻緊急的事,就是往往會給孩子一種「事情很重要」的錯覺的事,因此,父母需要幫助孩子不要在這些事上浪費太多時間。

而第四象限不重要又不緊急的事,就是生活中的瑣事,無需集中處理。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好好利用零散的時間,做更有價值的事。

叔本華曾說,「普通人只想到如何度過時間,有才能的人設法利用時間。」孩子時間觀念的確立,需要父母的耐心指引。

相關焦點

  • 孩子越催越磨蹭,知道真相後讓人心疼!
    每天都遲到,我都覺得丟人;發現,好像越催孩子,孩子就越磨蹭。其實,每個孩子磨蹭的背後,都有著不得已。1孩子磨蹭,是不認識「時間」據研究表明:2歲之前的孩子是沒有時間觀念的,他們完全是活在當下,不懂得如何回憶過去,也不懂得思考未來。
  • 孩子磨蹭拖拉,家長越催越慢:3個方法改變孩子磨蹭的壞習慣
    這一句,很形象地描述出了家長在催孩子寫作業時的場面。孩子磨蹭是所有家長的痛,孫儷作為育兒典範也忍受不了孩子的磨蹭,曾經在微博上吐槽孩子吸收磨蹭:「我叫了八百遍先去洗手,沒人理我......「,」我又叫了八百遍催他們去洗手了。」
  • 孩子拖拉愛磨蹭,家長越催娃越慢,用這3招比你催100遍更管用
    孩子的哪個壞習慣最讓你抓狂?相信很多媽媽會不約而同地回答「磨蹭」!我一度懷疑,媽媽最終都難免變成一個嘮叨的女人,早晨要催孩子起床、起床後催孩子洗臉刷牙、刷完牙催孩子吃早餐。終於要給娃送學校去了,還要催孩子快點出門。
  • 家長們請注意:你越催,孩子越磨蹭
    家長們請注意:你越催
  • 催了100遍,孩子寫作業還是磨蹭,越催越慢怎麼辦?
    後來,無意之中聽了一堂心理講座,正好講到孩子寫作業拖拉磨蹭的問題,按照老師的方法,現在兒子寫作業明顯不那麼拖拉了,我真心高興,現在把方法分享給大家,希望對你們也有用!作業前:貼便利貼法老師講到這樣一個問題,我特別有感觸,千萬別催孩子和打罵孩子,因為孩子會「越催越慢,越打越笨」。
  • 孩子做事愛磨蹭,催他不管用,幫孩子建立時間觀念讓孩子告別磨蹭
    原因一:孩子沒有時間觀念 很多孩子喜歡磨蹭的一大原因,其實和他們沒有時間觀念有關。因為很多小孩,特別是剛上小學的孩子,往往對時間並沒有概念,他們甚至不知道該如何看鐘表。 所以,五分鐘、十分鐘這些時間段,在孩子的眼裡,似乎並沒有太多的區別。
  • 孩子寫作業「磨洋工」,越催越磨蹭?家長這做好4點,能事半功倍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經歷,當孩子寫作業「磨洋工」的時候,往往家長越催孩子越磨蹭。這是為什麼呢?催吧,孩子著急地哭;不催吧,家長急得哭。她也知道孩子可能是真的跟不上需要一段時間適應,可是學習進度不等人啊。如果完成不了作業,老師那裡不好交差,而且孩子睡得晚起早,上課肯定容易走神。這可急壞了小月媽媽。那麼,當孩子寫作業磨蹭的時候,家長應該怎麼做?
  • 為什麼孩子越催越慢,趕緊住手,父母別再成為孩子磨蹭的推手
    為什麼孩子總是磨磨蹭蹭?當了媽之後最讓人煩惱的就是磨蹭。早上女兒要去上舞蹈課,不由自主的我就一直在催她,自己一心著急,人家和沒事人一樣。直到早上在我的催促下,我家姑娘終於爆發。我說:你再不快點,今天又要遲到了。
  • 「悟」理家長課堂丨孩子寫作業越催越慢?3個妙招讓娃不再磨蹭
    孩子寫作業時越催越慢是家長用錯了方法07:58來自作業幫直播課幫幫:很多家長留言反映,孩子一寫作業就磨蹭,越吼孩子,他就寫得越慢,錯誤就越多。怎麼才能讓孩子心甘情願地認真寫作業呢?這樣做,下一次孩子會更快把注意力拉回來,一個行為得到了表揚,這個行為才會保持下去。2、用上揚的語調提醒如果孩子一直磨蹭,那該怎麼辦呢?
  • 孩子磨蹭不是病,要了親媽的「命」,想讓孩子動起來別只會催催催
    仔細觀察孩子的作業本,他並不一定是不會,就是單純的不想寫,要是不催他,幾道題能算到天亮。 「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反而越催他越慢 孩子睡眠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據統計,兒童在熟睡時比清醒時生長速度要快3倍。 但是寶寶通常會用行動向寶媽證明,什麼叫「晚上不睡,早上不起」。
  • 孩子做事磨蹭別光知道催!3個實用技巧,幫幼兒快速建立時間觀念
    只有在心裡認同孩子的磨蹭,放手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去感受時間,耐心引導,逐步糾正,孩子才會真正的成長。如何解決孩子做事磨蹭、沒有時間觀念的問題呢?今天,若蘭媽咪就為大家分享3個簡單實用的小妙招,幫幼兒快速建立時間觀念。
  • 揭開做事拖拉的3個原因,巧用計時器等辦法,讓孩子告別拖拉磨蹭
    02 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時間觀念如果孩子缺乏良好的時間觀念,那麼不管是學習還是做事都將沒有緊迫感,很容易就會變得磨磨蹭蹭的。家長想要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時間觀念,有一些方法是非常值得借鑑的。1.幫助孩子樹立今日事今日畢的觀念和習慣。
  • 孩子愛磨蹭的五大原因及改變現狀的8點建議
    於是,因為有時要趕時間,有時很煩看到孩子慢吞吞的樣子,就去幫孩子,而幫著幫著就成代勞了,最終好像沒有孩子什麼事了,成了家長的事情了。其實家長的包辦代替,正是孩子養成做事磨蹭的壞毛病的關鍵所在。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孩子愛磨蹭的五大原因:一是天生的慢性子。不得不承認,有的孩子天生就慢,和性格有關,說話慢、動作慢,做什麼事都比有的孩子慢半拍。還有的是從小跟父母學習的(父母也愛磨蹭);二是缺少時間觀念。
  • 孩子做事磨蹭沒有時間觀念,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可用這3個技巧
    比如孩子早晨起床趕著去上學,父母在旁邊著急地催促,但是孩子仍然慢慢吞吞。又例如晚上到時間該睡覺了,一些孩子總是拖拉不肯上床睡覺。磨蹭的習慣更是會經常發生在督促孩子寫作業的時候,這些其實都是孩子沒有時間觀念的表現。所以要想改變孩子做事拖拉的習慣,就需要讓孩子懂得時間,擁有時間概念。
  • 家長越催孩子越磨蹭?治理孩子拖延的3個小妙招!建議收藏
    因為孩子的個性已經形成,就算孩子在外面受到欺負,就算父母說採取什麼樣的戰術策略,對孩子也影響不大,孩子只會習慣性地採取之前的方式,用哭泣並逃脫以解決問題。2.孩子自己缺乏控制力從生理角度而言,6歲之前,孩子心智太小,沒有能力控制「快慢」節奏,這才有了所謂的磨蹭。
  • 孩子做事磨蹭怎麼辦?3個原因分析,讓你更了解你的孩子
    ,晚上11點還不睡覺……孩子做事磨磨蹭蹭,怎麼催都沒用,無意中孩子已經形成了:不催——不動;小催——小動;吼著催——才動。這類媽媽幫忙承擔了本該孩子自己承擔的責任,貌似幫助,實際上剝奪了孩子建立自我效能感的機會。2. 時間差觀念,不會管理時間孩子如果沒有時間的概念,寫作業、做事磨蹭也就是自然的事了。許多家長總是什麼都替孩子想好、安排好,"該寫作業了。""到練琴時間了,別看電視了!""
  • 孩子天生「慢性子」,家長越催反而越慢,這些原因在作祟
    家長覺得孩子性子慢,多催催就好了,可是就算再怎麼催促孩子似乎也快不起來,甚至會因此變得越來越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家長需要了解這背後的真正原因。我兒子就屬於天生的慢性子,這點可能是隨他爸,因為我正好與他性格相反。為了從小改變他的慢性子我花了不少功夫,可都不見成效。
  • 孩子做事情拖拉磨蹭,缺乏時間觀念,這都是家長的問題!
    在生活中經常會聽到一些媽媽們的抱怨,我這麼一個急脾氣的人,怎麼生出個那麼慢吞吞的孩子。吃個飯都能給你吃上一個小時。感覺每粒米都是數著吃下去的。做個作業磨磨唧唧,一會兒摳摳手指,一會兒摳摳腳趾。往往家長們急得要死,孩子卻一點不為所動,依舊不緊不慢。因此這時候很多家長就開始幫孩子忙了。吃飯那麼慢索性就餵他吃。做作業不專心就陪在他旁邊一起做。趕不上校車就給他穿衣服整理書包全部安排妥當。但是家長們,你們知道嗎?這些舉動就是導致孩子拖拉磨蹭的關鍵。每當遇到問題媽媽就來幫忙,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認為反正到時候媽媽會幫忙的,不用太著急。
  • 孩子磨蹭沒有時間觀念,試試用四象限法則,開啟高效人生
    很多孩子沒有時間觀念,做什麼事情都是想到才做,因此造成了不是這件事情沒有做完,就是另一件事情還沒有做,比如看漫畫和寫作業。孩子看漫畫的時候,孩子一般想到的是,作業等一會兒再做,時間還有,但是當孩子想起的時候已經很晚了,就不得不熬夜寫作業,第二天上學狀態就很差。
  • 孩子磨蹭只能靠催?身經百戰後我總結了這幾條建議……
    昨天愛人揶揄道:我覺得你現在應該改名叫「小崔」。我說為啥,他說因為從睜眼起床到閉眼睡覺,一直在催催催的路上。我聽了好無奈,凡事都要催,還不是因為有個事事都磨蹭的娃:起床要催、刷牙要催、吃飯也要催,連去上幼兒園都要催著不然鐵定會遲到。更別提寫作業、洗澡和穿衣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