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上海光機所脈衝光抽運原子鐘研究獲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2020-12-16 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在王育竹院士開創的光抽運(POP)氣泡原子鐘研究基礎上,在POP原子鐘中長期頻率穩定度優化方面獲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作為編輯精選文章近日發表於《科學儀器評論》。

POP原子鐘使用銣原子基態超精細能級躍遷作為「鐘擺」來產生高穩定度的頻率信號。原子鐘是衛星導航系統的核心部件之一,原子鐘的性能決定了衛星導航系統的定位和授時精度。因此POP原子鐘在衛星導航、高速通信及精密光譜等基礎研究領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應用前景。原子鐘的共振頻率對許多參數的波動很敏感,這使得優化以雷射為基礎的氣泡原子鐘(例如POP鍾原子)的中長期頻率穩定度成為一項亟待解決的挑戰性難題。迄今為止,國際上關於POP原子鐘中長期頻率穩定度的相關研究成果較少,此項研究成果為提高氣泡原子鐘中長期頻率穩定度提供了新的可行方案。

為此,研究人員首先將分布布拉格反饋(DBR)雷射器、飽和吸收光路和聲光調製器(AOM)集成到一個275mm×203mm×90mm(長×寬×高)的模塊中,提高了雷射的頻率和功率穩定性。其次,將整個物理系統密封在一個由20 L/s的離子泵維持的真空度為4×10-4Pa的真空罐中,從而顯著減小氣壓效應對原子鐘頻率穩定度的影響。再次將交流溫控電路驅動的加熱膜貼在微波腔上使微波腔的萬秒溫度穩定度達到31μK,減小溫度相關緩衝氣體頻移的影響。最後提高原子鐘閉環頻率控制系統的精度和可靠性。採用上述改進措施後POP原子鐘萬秒頻率穩定度達到4.7×10-15,與目前國際上最高水平的POP原子鐘相當。

研究團隊掌握了高精度氣泡原子鐘的關鍵技術,在進一步解決物理系統、光學系統和控制系統小型化和可靠性的基礎上有望研製出高性能氣泡原子鐘工程樣機。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63/5.0006187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上海光機所在脈衝光抽運原子鐘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量子光學實驗室副研究員鄧見遼領銜的脈衝光抽運(POP)原子鐘小組,在中科院院士王育竹開創的光抽運氣泡原子鐘研究基礎上,在POP原子鐘中長期頻率穩定度優化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作為編輯精選文章發表於《科學儀器評論》(Review of Scientific
  • 上海光機所鈉雷射導引星研究取得新進展
    從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獲悉,研究人員提出一種新方法,讓連續波鈉導星雷射在左右旋圓偏振態之間以拉莫爾頻率周期性切換,實現對鈉原子的磁共振抽運。在共振抽運條件下,原本「各自為政」作拉莫爾進動的高空鈉原子同步起來,從而讓鈉導星雷射器部分克服地磁場的影響,有效提升光抽運效果。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科學報告》。
  • 上海光機所在雷射直接度量阿秒電子動力學研究中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在阿秒電子動力學領域取得進展,採用高對比度飛秒雷射脈衝技術與等離子體鏡鎖相機制,解決了飛秒雷射脈衝與阿秒電子脈衝的時空同步難題,實驗中觀測到電子在光場調製下的空間條紋圖,實驗驗證了「全光阿秒電子示波器」的可行性。
  • 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揭曉—新聞—科學網
    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由中國雷射雜誌社發起,評選委員會由48位光學與光子學領域的專家組成,綜合考慮候選成果的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經過首輪推薦、初評、終評三個環節,最終20項光學成果從110項研究進展中脫穎而出。
  • 上海光機所舉辦黨務幹部上崗培訓班
    上海光機所舉辦黨務幹部上崗培訓班 2020-12-14 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字體:上海光機所全體支部書記、新上任支部委員等參加培訓。  培訓在上海科技管理幹部學院舉行。上海光機所黨委書記陳衛標在開班動員講話中對黨務幹部提出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加強黨對科技事業全面領導的責任感;認真履職,大力推進黨支部的標準化規範化建設;注意工作方法,努力提高黨建工作能力;虛心學習,以紮實認真的態度完成培訓任務。
  • 上海光機所召開2020年黨風廉政建設大會
    11月26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召開2020年黨風廉政建設大會。上海光機所領導班子成員、黨委委員、紀委委員、研究室正副主任、機關中層幹部、黨支部書記和紀檢委員、所控股公司負責人、研究員、關鍵崗位人員、研究生代表,以及其他具有科研經費審批籤字權的人員代表等參加會議。
  • 摩擦起電誘導電致發光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日,河北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科研團隊在摩擦起電誘導電致發光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先後在《先進科學》和《納米能源》發表。
  • 金屬有機超分子配合物研究獲進展 —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劉萬生 通訊員陳俊生)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研究員韓克利帶領的複雜分子體系反應動力學研究團隊與美國猶他大學合作,在金屬
  • 上海光機所量子點單模雷射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雷射與紅外材料實驗室微結構光物理研究團隊首次實現新型鈣鈦礦量子點/微腔複合結構,實現整個可見光波段內連續可調的高品質單模雷射輸出。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材料化學期刊-C》(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上。
  • 科學家首次證實拓撲表面態貢獻高次諧波輻射—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與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合作,在強雷射電場與拓撲新物態相互作用新現象和新物理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中科院神經所解析個體之間衰老速度差異之謎—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11月9日上海訊(記者黃辛)今天,《自然》(Nature
  • 中國光學十大進展|每秒4萬億幀相機,把光拍成黑客帝國子彈
    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陳烽領導的飛秒雷射微納製造實驗室,卻以突破性的解析度和幀頻,真實地將光的運動過程記錄了下來。由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和中國光學學會主辦的中國雷射雜誌社近日發布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陳烽團隊的「壓縮超快時間光譜成像術」(CUST)作為基礎研究類成果入選。
  • 植物工廠的「光」輝歲月—新聞—科學網
    如今,植物工廠的發展印證了李紹華三年前的預測:多個萬平廠房拔地而起,蔬菜瓜果琳琅滿目,藥用植物優質量產,植物工廠裝備和技術走出國門,亮出「中國名片」,一段植物工廠的「光」輝歲月,正在迎來…… 李紹華是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員,同時也是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生物)光生物產業研究院院長
  • 上海光機所成功設計出高效率的超寬帶、高容差的衍射光柵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信息光學與光電技術實驗室研究團隊在基於簡化模式方法的光柵設計方面取得新進展。提出將簡化模式方法應用於多層介質光柵設計,並成功設計了-2級高效率的超寬帶高容差的衍射光柵。
  • 複合過渡金屬氧化物吸附材料開發與應用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河北大學與清華大學合作
  • 《Nature》子刊:雷射直接測繪阿秒脈衝的電子動力學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最近,來自上海光機所的研究人會員觀察到使用飛秒雷射場誘導的周期性的 電子束條紋。科學家們首次為大家展示了 前所未有的的時間解析度的阿秒電子動力學的直接計量學結果。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日出版的Nature子刊《Nature Photonics》上。
  • 「新時代北鬥精神」主題宣講會舉行—新聞—科學網
    上海分院、市科委、市教委、團市委在上海科學會堂聯合主辦《星耀:夜空中最閃亮的「星」——共話「新時代北鬥精神」》宣講報告會,邀請北鬥三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中科院微小衛星研究院副院長林寶軍、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所研究員席紅霞、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研究員
  • 動物所奇翅目Alienoptera昆蟲奇特交配行為研究獲進展
    動物所奇翅目Alienoptera昆蟲奇特交配行為研究獲進展 2018-01-26 動物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中國科學家破解光合作用最重要「超分子機器」—新聞—科學網
    其中,「光系統II」位於最上遊,極其重要,其結構解析的難度非常大。 5月20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該所柳振峰研究組、章新政研究組與常文瑞-李梅研究組通力合作,首次解析了菠菜光系統II-捕光複合物II超級膜蛋白複合體(PSII-LHCII supercomplex)的高精度三維結構。
  • 東方論壇在滬舉行—新聞—科學網
    8月29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國家熱帶病研究中心承辦的第348期東方科技論壇——「全健康」科技發展學術研討會在上海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