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逐漸長大,具備一定活動能力之後,家長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把學走路提上日程。說到學走路,就離不開穿鞋,市面上寶寶鞋子種類非常多,但並不是每一款都適合寶寶穿,如果家長選錯了鞋子,不僅不利於寶寶的足部發育,對走路姿勢也會造成影響。
寶寶2歲前,這幾類鞋子不要穿!
寶寶早期語言能力發展還不夠全面,如果鞋子不合腳,或者在穿著時感到不適,是不能及時告訴家長的,所以家長們應該在選購鞋子這個階段把好關,避免孩子穿上不合適的鞋。
1、大兩碼的鞋子
有些家長覺得,寶寶現階段發育很快,買了新鞋沒過多久就不能穿了,為了省錢,讓孩子能多穿一段時間,家長就會選擇大兩碼的鞋子給寶寶穿。既然是大兩碼,那就意味著現階段鞋子的尺碼並不適合孩子的腳,如果鞋子偏大,鞋頭就會留有空隙,行走過程中,容易讓腳掌向前滑,使腳趾頂到鞋尖處,而寶寶骨骼脆弱,長時間穿這種鞋子容易讓腳趾骨發生變形,走路姿勢看上去也會比較彆扭。
2、舊鞋
還是同樣的原因,家長覺得寶寶發育太快,如果買新鞋就需要頻繁更換,會造成一筆不小的開銷,而穿舊鞋,一方面減少開銷,同時還能幫助寶寶在穿鞋方面進行過渡。實際上,舊鞋往往存在變形的情況,而且鞋跟處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磨損,如果磨損嚴重,就會影響到寶寶的行走習慣,以及對足部著力的掌控,最終影響走路姿勢。
3、底薄、過軟的鞋子
相信家長都聽過光腳學走比穿鞋學走效果更好的說法,有些家長為了折中,就會選擇一些底非常薄,過於柔軟的鞋子給寶寶穿。要知道,寶寶早期足弓處還沒有發育成熟,如果不依靠具有一定支撐力的鞋子進行輔助,在行走過程中很容易造成腳骨發育異常,寶寶足弓處不能正常發育形成彎曲,就會影響到他對平衡性的掌握,平地摔跤在所難免。
4、帶亮光、會叫的鞋
設計這款鞋子的初衷,為了給家長帶娃提供便利,有了聲音和光亮的指引,家長就可以快速找到寶寶在哪。殊不知,這種鞋子其實並不適合寶寶,並且容易促使寶寶養成不正確的走路習慣。當寶寶行走過程中,腳落地時會觸發鞋跟的哨子發出聲音,並產生亮光,如果寶寶被這種現象所吸引,就會在行走過程中用力跺腳,不斷發出聲音和光亮,這樣做不僅會加大足部的損耗,同時還會讓寶寶養成走路跺腳的壞習慣。
什麼樣的鞋子更適合這個階段的寶寶穿呢?
一款合適的鞋子並不在於價格高低,只要滿足這些條件,就可以放心購買。
1、首先,鞋子的透氣性要好,這是因為寶寶早期內熱容易出汗,像走路這種消耗體力的活動,走不了幾步腳丫子就冒汗了,
2、其次,是鞋碼要稍大一些,但注意不能太大,一般根據寶寶當時的腳長進行判斷,多出5mm至10mm即可,
3、最後,要注意的就是鞋型,鞋子尤其是前掌部位,最好寬大一些,這樣寶寶腳丫穿進去才能完全舒展開,走路時更容易掌握平衡,如果鞋型比較擠腳,那麼寶寶在走路時就會感到不適。
另外,家長選購鞋子時,最好帶著寶寶到實體店去試一試,畢竟肉眼觀察和身體感受是兩回事,通過試穿,家長就能根據寶寶的反應,對鞋子了解個大概了。
各位家長,你是否給寶寶買過這些鞋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