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吃乾脆麵,是為了集卡片,如今瘋狂買盲盒,只為了集齊裡面的小玩意兒。盲盒到底有何「魅力」,讓一些年輕人不惜砸重金?
痴迷盲盒停不下來
砸重金為愛好買單
90後小趙告訴記者,這兩三年,自己幾乎每年在購買盲盒上花費的費用達五位數,有時深夜想想自己的「敗家行為」會後悔,但沒幾天,她看到盲盒的機器,又會忍不住繼續砸錢。
「我感覺就像男生玩遊戲,完全停不下來。」小趙是揚州人,幾年前,她在上海讀研究生期間開始接觸盲盒,「那個時候,在上海,盲盒也是新鮮玩意兒。」
小趙研究生畢業後,回到揚州工作,發現揚州也有了盲盒銷售。「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盒子裡裝了什麼,所以只能不停地拆拆拆。」小趙說,比起上海,揚州的盲盒種類相對單一,但價格也便宜一些,從15元到30元不等。「目前揚州的很多盲盒抽不到『手辦』,只有一些小玩具、小鬧鐘之類的東西。」
記者注意到,目前揚州京華城、三盛、五彩世界等大型商場都有盲盒機,盲盒內容不盡相同,抽的方式與北上廣盛行的盲盒機差不多。
盲盒裡到底有什麼
炒盲盒曾有人賺萬元
自去年開始,盲盒突然迎來高光時刻。應小趙之邀,記者加入一個數百人的盲盒交流群。在群內,可看到各種交換盲盒的信息。
盲盒到底是什麼?為何突然就在國內火了起來?揚州一位盲盒愛好者小陳告訴記者,盲盒裡面裝的一般是可愛萌系的動漫、影視作品周邊或專業設計師專門設計的玩偶。稱之盲盒,是因為盒子上沒有標明裡面裝的是什麼,要拆開後才知道。盲盒能夠大熱,主要有兩個原因:未知的樂趣和精緻的玩偶。
對於盲盒愛好者來說,有的人是瘋狂購買,相信總有抽到隱藏款的一天;而另一種,則是對著閒魚,將自己缺的那一款直接買齊,盲盒在閒魚平臺上的交易量為此大增。
小陳透露,去年曾有一些限量盲盒被炒到千元甚至萬元,讓很多愛好者趨之若鶩。除了內部交易的QQ群、微信群等,大部分愛好者是在閒魚等平臺上進行交易。
記者在閒魚平臺上看到,一款名為「bearbrick夜光千秋」的盲盒手辦售價高達3.7萬元。另一款名為「變色龍」的盲盒售價高達3萬元,且明確標註了不還價。賣家告訴記者,不少是進口的限量版,所以價格高昂,有的還有很大的升值空間。
根據閒魚發布的官方數據顯示,在剛過去的一年中,名為「潘神天使洛麗」的盲盒漲價39倍,價格飆到了2350元。過去一年中,全國有30萬盲盒玩家在閒魚上交易成功。
一位盲盒愛好者透露,去年,他曾抽到過限量版的盲盒,幾個盲盒一倒手,自己就賺了萬元。
沉迷於買買買無法自拔
這可能需要治療
一位盲盒賣家透露,盲盒營銷類似於一種抽獎遊戲的商品營銷手法,能夠大大刺激用戶的復購率。盲盒營銷最初大量用於二次元領域的手辦銷售,由於二次元用戶常常愛好收集,盲盒營銷快速刺激產品銷售,挖掘用戶的消費潛力。
不停地拆盲盒、不停地砸錢,這是一種心理疾病嗎?蘇北醫院臨床心理科副主任護師高霞介紹,拋開買賣盲盒掙錢的目的外,如果一個人沉迷於這種買買買、拆拆拆的行為中無法自拔,想要控制自己卻又無法控制,花費大量金錢,對自己生活產生大量影響,那麼可能就需要治療了。
「過度收集,類似於強迫症的一種行為。」高霞介紹,強迫症,屬於焦慮障礙的一種類型,是一組以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精神疾病,其特點為有意識的強迫和反強迫並存。一方面大量買盲盒,一方面又處於後悔中,在這種反覆的情緒中波動。如果情況嚴重,需要到醫院心理科進行治療。
記者 陸康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