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T+0:「小散賺錢利器」還是「機構割韭快刀」?一文看懂其「前世今生」!上交所短短11字引發震動,最大受益股已浮出水面!)
時隔25年後,A股的T+0交易或許又要回來了!
昨日上交所官網發文中的短短11個字,引發了市場的熱議。那麼,T+0交易制度在A股的「前世今生」是如何的呢?對於小散和機構來講,T+0交易對誰更有利?哪些類型的個股會受益於T+0交易呢?
上交所:研究引入單次T+0交易
5月29日,上交所在官網發布了題為《江畔鳴鑼看兩會 | 資本市場「關鍵詞」:科創板、註冊制、淨化生態、指數表徵》的文章,以回應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關於資本市場的建議。
圖片來源:上交所官網
文中在回復代表委員關於科創板的建議時,上交所表示,將「適時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單次T+0交易,保證市場的流動性,從而保證價格發現功能的正常實現」。
T+0,這個長期以來引發熱烈討論的交易制度又一次浮出水面。雖然有關T+0交易的討論在5月26日就見諸報端,但上交所的這一公開表態出人意料之外。
不過,昨日晚間據媒體報導稱:「接近上交所的人士告訴記者,T+0目前只是在研究階段,並非立刻實施,不必過度解讀。」
儘管如此,也足以讓市場為之沸騰了!5月29日臨近收盤,券商板塊突然異動。多隻券商股收盤集合競價出現放量跳漲:天風證券收盤最後一分鐘漲速達到0.92%,成交9845萬元,佔全天成交的約15%;中國銀河最後一分鐘漲速達到0.82%,成交8896萬元,佔全天成交的約35%。
全國政協委員賀強:T+0最適合在科創板試點
有關T+0交易的建議,在全國兩會召開期間多有涉及。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賀強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科創板註冊制試點已取得較大成果,但該板塊的交易風險仍不容忽視,推行T+0交易機制,有利於投資者及時止損,保護股民利益,也能更好地與註冊制改革步伐接軌,促進我國建立更加成熟的資本市場。
他透露,早在2012年兩會時就開始提議推行T+0交易,到現在已經八年了,但遺憾的是,至今T+0交易制度尚未推出,今年他依然堅持在此方面建言獻策。「實際上,股市採用T+0交易機制有諸多優點,最大的好處是可以使投資者當日止損,這也是期貨市場為何都要實行T+0交易的根本道理所在,因為槓桿交易風險巨大,必須要當日能夠及時止損。」
他表示,落眼到現行的科創板市場,在註冊制試點下,科創板重點聚焦科技創新型企業上市,且漲跌幅限制放寬,無論是投資標的本身的不確定性,還是交易波動風險,都較以往增大。那麼未來參照科創板,我國的創業板也將試點註冊制改革,類似的投資風險也會產生。為了更好地保護投資者利益,提升股票定價效率,可以在科創板先行試點T+0交易制度。因為科創板定位就是註冊制改革試驗田,所以最適合在這個交易市場進行試點。
他建議,可以在初期推出T+0交易制度時,限制每天迴轉交易次數,比如買賣同一隻股票,當天只能買賣一次,以免過度投機,以後再根據經驗和情況逐漸放開。
圖片來源:攝圖網
同樣的,全國政協委員、佳都科技董事長兼CEO劉偉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示,目前國外成熟資本市場均採用無漲跌停板和「T+0」的交易制度,建議可以充分發揮科創板的試驗田作用,按照穩妥起步、循序漸進原則,有步驟地加快交易制度改革。
他認為,放開漲跌停板交易限制、實行「T+0」交易制度,有利於提高股票的定價效率,也從一定程度上能抑制通過漲跌停板進行投機交易的行為。以科創板為例,新股上市前5日無漲跌幅限制、上市後漲跌停板幅度為20%,開板一年以來,上市首日充分博弈,上市次日後並未出現暴漲暴跌的情形,並且連續漲跌停、暴漲暴跌的比例也大大少於其他市場板塊,表明「放」比「管」能實現更加高效的市場定價。
劉偉表示,資本市場是企業直接融資的重要渠道,也是支持民營經濟和科技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隨著高水平對外開放力度不斷加強,我國資本市場也在加快與國外資本市場接軌,這對引進中長期資金、引導價值投資、提升上市公司國際化水平都有好處。
T+1和T+0制度切換曾均帶來市場短期動蕩
回顧A股歷史,曾有短暫時間實施過T+0制度。從T+1改到T+0,再改回T+1,每一次都伴隨著市場的短期動蕩。
1992年12月24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在取消漲跌幅限制7個月後,率先對A股和基金推出了日內迴轉交易制度(俗稱「T+0」規則)。1992年12月24日至1993年2月16日,滬指從760點附近一路狂奔,不過一個多月時間最高上漲至1558點,漲幅超過100%。1993年11月深圳證券交易所也取消T+1,實施T+0,當月深成指漲幅達到7.88%。
1992年12月至1993年2月滬指日K線圖
1995年1月1日,基於防範股市風險的考慮,滬深兩市的A股和基金交易又由T+0迴轉交易方式改回了T+1交收制度,並且一直沿用至今。
1995年1月3日,實施T+1首日,滬指下跌1.23%,深成指下跌0.11%,看似當天跌幅都不大,但之後一段時間兩市交投明顯陷入低迷,成交量大幅萎縮,股指也呈現陰跌態勢。如:滬指1994年收於647點,但在1995年2月7日創下524點的階段低點,區間跌幅達到19%。
圖片來源:國信證券研報
值得一提的是,從1995年至今度過了25年時間,長達四分之一個世紀過去了,有關恢復T+0交易制度的討論一直未中斷,但監管層態度顯然謹慎。曾任上海證券交易所黨委書記、理事長的桂敏傑在2015年時表示,T+0是全球主要交易所都普遍採取的制度,全球實現中央託管下的44個交易所,除了上交所和深交所之外全部實現T+0交易,在大盤藍籌股實行T+0條件已經成熟。
但之後,2015年3月,時任證監會主席肖鋼指出,目前各界對是否重新實施T+0交易機制還有不同意見,當前市場換手率較高、流動性也不缺乏,因此還沒有恢復的必要,證監會沒有決定,也還沒有考慮馬上恢復T+0交易機制。2015年6月,A股流動性牛市戛然而止,實施T+0交易機制又被擱置。即使是2019年科創板推出後,將個股漲跌幅放寬到20%,依然實施的是T+1的交易制度。
T+0交易「硬幣的兩面」
值得注意的是,在創業板註冊制落地的20天前,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就曾強調要「發揮好資本市場的樞紐作用,放鬆和取消不適應發展需要的管制,提升市場活躍度」;這一表述也引起了市場廣泛關注,外界熱議的焦點多數集中在「放鬆和取消不適應發展需要的管制」是否意味著「T+0」交易制度有望回歸?
關於「T+0」回歸的聲音幾乎每年都有,在談及如何有效提高市場活躍度時,不少投資者首先想到的都會是它。「T+0」(Transaction Plus 0 Days)換句話說,就是當天賣出股票獲得的資金在當天就可以買入股票,而當天買入的股票在當天就可以賣出。目前美股、港股等金融市場都是採取的「T+0」交易制度,而A股則為「T+1」交易制度。
在T+0的情況下,假如我今天本來空倉的,突然下定決心購買了1000股,股票收盤前10分鐘上漲了8%,收盤前10分鐘我就可以把股票賣出去,落袋為安了。如果收盤前10分鐘突然暴跌了8%,我也可以立刻止損出局了,以規避晚上可能爆出的黑天鵝事件事件,導致從第二天開始有可能出現的連續跌停。
從普通散戶和市場整體的角度來看,「T+0」從理論上看似乎好處多多:
在「T+0」的交易制度下,投資者可以在同一天實施買賣操作,若覺察到買入的股票有下跌趨勢或因自己的操作失誤,可以實時賣出,及時止損。
防止莊家隔夜操作,在第一天莊家拉盤,吸引大多數投資者跟風進入,追高股票。第二天開盤,莊家開始主動拋售,砸低盤價,導致跟風者因追高導致損失。
「T+0"的制度下,可以充分活躍市場,提高投資者參與度,增加投資者信心。
「T+0"可以增加證券公司的佣金收入,提高證券公司收益,同時也增加了政府印花稅的收入。
與股指期貨同步,中國的股指期貨已經實行了「T+0"交易,如果A股也實施「T+0"交易,有利於市場的完善,並且發揮股指期貨的避險作用。
不過,在實際操作中,「T+0」也面臨著不少實際的問題:
加劇了投資者的投機行為,在「T+0"期間,股市交易量驚人,市場出現惡炒現象,這樣的情況不僅影響股價,還會導致不明真相的投資者蒙受損失。機構可能通過連續大量的買入申報,又大量撤單的行為推升股價。
「T+0"頻繁交易導致中小投資者需要花費更多的手續費,佣金以及印花稅。交易費用大大增加。
「T+0"的交易制度下,莊家可以用有限的資金進行短線炒作,打壓或拉升股價,趁散戶追高進入時,進行高位出貨,獲取大量利潤。亦可通過股市和期貨的來回操作,放大股指期貨對股票現貨市場的影響。
市場人士謹慎為主
對於T+0交易,市場人士也有著各自不同的觀點。
海通證券荀玉根認為:「現階段A股還不具備全面推進T+0交易的條件,T+0交易制度對投資者的適當性要求、配套制度的完善要求都比較高,還需要時間孕育。」
有投資人士表示,A股市場70%的交易者構成主要為散戶,市場投機色彩濃重,且散戶相對於機構和大戶投資者來說,在硬體措施和軟體措施上都遠遠不及。「『T+0』交易制度實行期間,可能股市交易量驚人,市場可能出現惡炒現象,這樣的情況不僅影響股價,也會導致不明真相的投資者蒙受損失。」
天風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徐彪此前接受鳳凰網財經採訪時曾透露,「T+0」的回歸有其合理性,但即使回歸,也需要先制定一個較高的參與門檻,在一些市值較大、估值較低的成分股中首先試點,保證風險不會急劇增加。
中航證券研報也指出,「T+0」和「T+1」交易制度各有利弊,如何選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市場環境。「上世紀90年代初A股市場顯然不具備實施『T+0』的條件,而目前A股市場的制度體系日趨完善,繼續深化市場化改革和對外開放需要交易制度方面的管制進一步放開。」中航證券表示,再次考慮實施「T+0」制度的時機或已經成熟,監管方面出於審慎考慮可採取分步實施的方式,例如先對「T+0」交易實施較高的參與門檻、在上證50大市值低估值成分股率先試點等。
「『T+1』制度結合漲跌幅限制,主要功能在於抑制投機,降低了市場的波動性,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投資者保護的作用。」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表示,「但是我國A股市場的制度體系日趨完善,不能總是不邁步子。」
不過,也有市場人士表示,個人囿於精力、能力的限制,在機構投資者、以及一些處心積慮要拿散戶當對手盤的不良上市公司面前,天然就處於弱勢地位。這種現狀,並不會因為交易制度是T+1或者T+0而改變。在利益的刺激下,一些按照T+1針對散戶布下的投資陷阱,哪怕在T+0後失效,也一定會迅速改頭換面,以另一種方式捲土重來。當然,不排除會有部分的幸運兒,或者足夠機敏的投資者,能夠在制度交替之際,賺取到所期望的財富。但放大到整個投資者群體,恐怕就不容樂觀。
如果實行t+0,短期內對券商肯定是超級大利好,對量化交易也是利好。這個政策對成熟的投資者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很多成熟投資者在港股,美股市場投資多年,早就習慣了T+0。但是對大多數散戶來說,是利空。為什麼是利空呢?第一、做多錯多。第二、會導致散戶的投機情緒加重。
業內人士表示,T+0交易作為一種探索性的交易制度,放開時確實需要格外謹慎,即使面對大盤藍籌股有序放開試點,仍需警惕放開初期加劇T+0標的股的波動風險,短期資金炒作的意願可能會比較濃厚。
利好券商板塊
不過,本次上交所的表態讓市場重新看到了T+0交易制度回歸的希望。有業內人士指出,所謂「單次T+0」,則是如賀強所說,當天只允許進行一次T+0買賣。如果交易所研究成熟後制定新交易規則,也必須報經證監會批准後才能實行。
不過,從以往A股T+0和T+1的制度切換來看,短期交易雖有震蕩,但中長期制度切換帶來的變化邊際效應遞減,交投仍由市場和公司基本面決定。
此外,T+0、做市商制度等消息則對券商板塊產生了極大影響。雖然消息是5月29日盤後發出,但由於近期周五晚間多有重磅政策,且賀強委員的提案早已經藉由媒體公開,A股收盤前便有資金蠢蠢欲動。
對券商板塊而言,T+0交易制度毋庸置疑將有助於交投活躍,從而增加經紀業務收入。不過從目前情況來看,單次T+0即使落地,也很可能只在科創板試點推出。但作為每次資本市場的先行指標,券商行業無疑將直接受益於資本市場深化改革帶來的各種紅利,也會更早嗅到市場的風險氣息。於投資者而言,這一板塊的動向應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