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理人雜誌
2020年12月,恐龍園文化旅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恐龍園」)更新了其招股說明書,對於上市這件事,恐龍園可謂「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早在2012年,恐龍園就開始了第一次IPO計劃,如果說最初上市目的是為了增加資本支持,如今,在行業激烈競爭和疫情之下,IPO募資似乎已是迫在眉睫。
恐龍園目前依然需要門票收入作為收入主力,IP爆款的打造仍在努力中。
多次衝擊IPO
據了解,恐龍園衝擊IPO已經是件常事,這條路走了8年。
早在2012年,恐龍園開始為登陸創業板做準備,申請上市環保核查,但因為後來A股第九次IPO暫停,恐龍園的上市計劃到預披露階段被擱淺了。
到了2015年,恐龍園第二次徵戰資本市場,這一次其選擇了新三板。次年3月,恐龍園開始接受上市輔導,9月向證監會遞交申請材料;2017年7月,宣布首發申請中止審查。
2017年12月,恐龍園再度遞交招股書。去年3月27日,在第十七屆發審委2018年第52次工作會議上,恐龍園IPO再次被否,5月底,恐龍園正式公布首發上市申請未獲批准。
當時,發審委向恐龍園提出了,恐龍園與其控股股東龍控集團的關聯交易問題、2016年營業收入和淨利潤雙雙下滑,盈利能力能否持續、現金銷售佔比過高,收入的真實性等5條反饋意見,這其中有3條都指向盈利問題。
招股書顯示,2017-2020年前三季度,恐龍園的營收分別為5.13億、5.80億、6.53億和3.15億元,扣非淨利潤分別為6701.35萬、7959.67萬、9257.7萬和701.43萬元。
從業績來看,恐龍園尚能實現盈利。只是在疫情持續影響下,什麼時候能夠盈利回升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不過,由於市場競爭加劇,恐龍園的毛利率從2017年的44.65%下降到2019年的41.46%,直至2020年前三季度的20.54%。
當前,無論是老項目追加投資、衍生品開發還是新項目擴張,都需要資金投入,這讓恐龍園的IPO成了必須選擇。
IP投入不菲
恐龍園旗下最重要的資產就是位於常州的「中華恐龍園」。無中生有的IP,曾經讓恐龍園風光無限,恐龍園董事長沈波曾說:「儘管常州並沒有出土過恐龍化石,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做了一篇『無中生有』的漂亮文章。」
二十年前,恐龍園剛開門迎客的時候,有「東方侏羅紀」之稱的恐龍公園出道即巔峰。彼時,國內鮮有恐龍概念的主題樂園,這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有孩子的家庭前去遊玩。但是近年來,我國主題公園競爭異常激烈。
就市場而言,恐龍園面對的遊客大部分來自於江浙滬,這個區域既有消暑主題的上海海昌海洋公園、上海歡樂谷,還有南通和蕪湖等地的方特等主題樂園,在常州本地也有環球動漫嬉戲谷等主題公園。對此,恐龍園在招股書中也提到:「當前國內主題公園的激烈競爭呈現出產品體驗雷同、主題定位不清、同質化競爭嚴重等問題」。
作為主題公園核心優勢,IP是王道,有影響力的IP才能吸引遊客常來而不是一次性消費。對此恐龍園給出的應對方法是:「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旅遊企業通過對文化資源的挖掘,促進本體旅遊業務的發展將成為一種常態。在實現文旅深度融合的眾多路徑中,IP打造是被行業印證行之有效的選項之一,且具有獨佔性,較難被模仿」。恐龍園認為自己在自主IP(尤其是動漫系列IP)打造上的不斷探索,優勢將逐漸凸顯。
打造自主IP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恐龍這個IP最初是吸引人的,但與其說恐龍是IP,還不如說只是個概念,」曾任職錦繡中華的單先生對媒體表示,「真正的IP要有自己的故事,或者深入人心的動漫、影視形象,然後再由主題樂園去重現,而恐龍園是反著的,先打一個恐龍概念,把園區造出來,然後又去開發了動畫片,這種做法就差很多。」
為了加強IP影響力,恐龍園接連推出了《恐龍寶貝之龍神勇士》《恐龍來了》等動畫片,但似乎成效不大。單先生表示:「這種情況就導致在市場初期可能會吸引部分遊客,如果後期不能立即跟上各方面形象的話,是不能長久的。」
雖然在IP打造上的恐龍園不斷大力投入,但是資金所需甚大。此次,恐龍園計劃在創業板上市後將募集資金5.7億元,投入「恐龍IP提升及文創開發項目」5430萬元等。
招股書顯示,這筆資金主要投向包括IP形象更新設計、動畫電影製作及傳播、文創產品開發設計和文創產品運營。其中《侏羅紀大冒險》動畫電影的製作和推廣將投資4900萬元。該電影將採用全3D製作,主要面向電影院線和網際網路發行市場,「將整合國內外精英級策劃、編導和製作團隊,力求在本項目製作水平上達到國內3D兒童動畫電影的一流水準」。
門票收入仍是主力
招股書顯示,恐龍園旗下的「中華恐龍園」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來源,2017-2020年前三季,園區綜合業務收入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79.32%、77.73%和79.89%和62.19%,園區收入中最主要的是門票收入。
對比IP屬性非常強的迪士尼樂園來看,其門票收入只佔營收的一小部分,六成收益來自於其影視作品、周邊產品等消費。看來,恐龍園在打造IP的道路上還需要更長的路要走。
反觀恐龍園,近年來,也在衍生產品和服務方面做過努力,期望向「文化旅遊產業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轉型,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效果不明顯。2017-2019年,恐龍園文化創意及衍生業務營收佔比分別為22.49%、22.04%、20.72%,營收佔比卻在逐步下滑。
此外,兩年前恐龍園就曾表示,正在進行「恐龍復活」的主題項目,再現侏羅紀的真實場景。不過眼下,這個項目還未實現。而此前恐龍園與宿遷、昆明等多地都籤署了相應的合作協議,截至目前,並沒有落地。